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仁恭

來自 名人簡歷 的圖片

wang ren gong

中文名:王仁恭

出生地:天水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

所處時代:南北朝—隋朝

民族:漢族

官職:車騎將軍、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馬邑太守

出生日期:558年

逝世日期:617年

主要成就:平定漢王楊諒叛亂、征討高麗、突厥

王仁恭(558~617年),字元實,天水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人。隋朝時期名將,鄯州刺史王猛之子。

剛毅修謹,弓馬嫻熟。追隨名將楊素征戰,屢立軍功,深得隋文帝、隋煬帝的信任和喜愛。東征遼東,北抗突厥,頗有能名。拜為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遷驃騎大將軍、呂州刺史、衛州刺史、汲郡太守,遷馬邑太守。

義寧元年(617年),面對饑荒,不敢開倉賑災,導致民怨沸騰,被部下劉武周所害,時年六十歲。[1]

目錄

人物經歷

王仁恭(558年—617年),字元實,天水上邽人。[2]  

少時剛毅修謹,弓馬嫻熟。二十歲左右,補為州主簿,秦孝王楊俊引為記室,轉長道令,遷車騎將軍。後跟隨楊素擊突厥於靈武,以功拜上開府,以驃騎將軍典蜀王楊秀軍事,奉蜀王命討破山獠。

隋煬帝嗣位後,曾從楊素平定漢王楊諒的叛亂。以功進位大將軍,拜呂州刺史,後轉任衛州刺史、汲郡太守、信都太守等職位。隋煬帝征討高麗,以左光祿大夫出扶餘道,進軍至新城,高麗兵數萬拒戰,親帥勁騎一千擊破之,高麗嬰城固守。[3]  

後逢楊玄感作亂,王仁恭的侄子參與其中,遭到牽連而罷免。之後,因突厥屢屢入侵,隋煬帝又任命能征慣戰的王仁恭官復原職,領馬邑太守。

在任馬邑太守期間,適逢饑荒,百姓飢餒不堪。清正廉潔的王仁恭,沒有朝廷的命令,不敢擅自開倉賑濟百姓,引起了官民百姓們的不滿。這時王仁恭屬下劉武周私通於王仁恭的侍婢,擔心東窗事發,就煽動吏民造反。群情激奮之下,劉武周率領數十名黨羽沖入府衙,殺死王仁恭,時年六十歲。

其後,劉武周起兵,自稱天子,依附突厥,圖謀帝業,進而「率軍南向以爭天下」,開啟了隋末群雄紛亂的大幕。

人物評價

隋書》:王仁恭初在汲郡,以清能顯達,後居馬邑,以貪吝敗亡,鮮克有終,惜矣!

王仁恭與周羅睺、周法尚、李景、慕容三藏、薛世雄、權武、吐萬緒、董純、趙才等人齊名,都是當時的名將。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漢民族對於少數遊牧民族的作戰,總是敗多勝少。隋唐時期,突厥一直是侵擾中原的主要勢力,令中原王朝不勝其擾。後來,隋末群雄並起,其中多數都曾經依附過突厥。一時形勢誠如《通典》卷197所謂「及隋末離亂,中國人歸之者甚眾,又更強盛,勢凌中夏,迎蕭皇后,置於定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之徒,雖僭稱尊號,俱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控弦百萬,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李淵在晉陽初起時,也曾經迫於形勢,自下於突厥。其手段亦不外於割地、貢獻、賄賂等等,實與諸雄無異。突厥之強盛,可見一斑。面對突厥的強悍,王仁恭在與突厥的戰爭中,屢戰屢勝,名動一時。「名將」之稱,當之無愧。

隋書》所言「鮮克有終」,認為王仁恭最終「以貪吝敗亡」,這種說法其實值得商榷。王仁恭的直接死因,是沒有朝廷指令,不能及時開倉放賑,被劉武周抓住了把柄;而隋末天下大亂,饑荒遍地,動盪不安,大亂將至,年邁的王仁恭已經無力也無心適應變局。他的悲劇,其實是必然的。

親屬成員

祖父:王建,鳳州刺史

父親:王猛,鄯州刺史

人物軼事

因荒釀禍

隋朝末年,馬邑大飢,太守王仁恭,堅閉糧倉,不搞賑濟。劉武周對大眾說:「現在百姓飢餓,到處都有餓死的屍體,而姓王的坐視不救,難道他還是我們的父母官嗎?」因此,他就敲起牛皮鼓,對眾宣誓說:「我們不能甘心等死,官倉的糧食,都是百姓的血汗,你們可隨我去取走,用以延長几天生命。」大家齊聲答應,就謀殺了仁恭,開倉賑濟。遠近各個地方紛紛響應。

劉武周的原意,不過是想號召饑民,一來殺人避禍(劉與仁恭侍婢奸通,恐事泄),二來亂中奪權罷了。但釀成禍害的根源,來自王仁恭。從前趙清獻去越州為官,正碰上吳越大旱,公在百姓還沒有發生饑荒的時候,就提前規劃,安撫人民,順就民意,以後就民情安定,沒有出亂子。那些要保全自己和妻子兒女的臣子,為什麼不這樣做呢?也許真的如前面說的,王仁恭老邁昏聵了吧。

註:劉武周(?-622),河間景城人,遷居馬邑(今山西朔縣),任馬邑鷹揚府校尉。大業十三年(617年)與同郡張萬歲殺太守,聚兵萬餘人,自稱太守。依附突厥,攻占雁門、樓煩、定襄等郡,受封為「定揚可汗」,自稱皇帝,年號天興。武德二年(619年)勾結突厥,攻占太原、晉州、澮州。次年兵敗奔突厥。後擬逃歸馬邑,事泄被殺。

史籍記載

隋書·王仁恭傳

王仁恭,字元實,天水上邽人也。祖建,周鳳州刺史。父猛,鄯州刺史。仁恭少剛毅修謹,工騎射。弱冠,州補主簿,秦孝王引為記室,轉長道令,遷車騎將軍。從楊素擊突厥於靈武,以功拜上開府,賜物三千段。以驃騎將軍典蜀王軍事。山獠作亂,蜀王命仁恭討破之,賜奴婢三百口。及蜀王以罪廢,官屬多罹其患。上以仁恭素質直,置而不問。煬帝嗣位,漢王諒舉兵反,從楊素擊平之。以功進位大將軍,拜呂州刺史,賜帛四千匹,女妓十人。歲餘,轉衛州刺史,尋改為汲郡太守,有能名。征入朝,帝呼上殿,勞勉之,賜雜彩六百段,良馬二匹。遷信都太守,汲郡吏民扣馬號哭於道,數日不得出境,其得人情如此。遼東之役,以仁恭為軍將。及帝班師,仁恭為殿,遇賊,擊走之。進授左光祿大夫,賜絹六千段,馬四十匹。明 年,復以軍將指扶餘道,帝謂之曰:「往者諸軍多不利,公獨以一軍破賊。古人云: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諸將其可任乎?今委公為前軍,當副所望也。」賜良馬十匹,黃金百兩。仁恭遂進軍,至新城,賊數萬背城結陣,仁恭率勁騎一千擊破之。賊嬰城拒守,仁恭四面攻圍。帝聞而大悅,遣舍人詣軍勞問,賜以珍物。進授光祿大夫,賜絹五千匹。會楊玄感作亂,其兄子武賁郎將仲伯預焉,仁恭由是坐免。尋而突厥屢為寇患,帝以仁恭宿將,頻有戰功,詔複本官,領馬邑太守。其年,始畢可汗率騎數萬來寇馬邑,復令二特勤將兵南過。時郡兵不滿三千,仁恭簡精銳逆擊,破之。其二特勤眾亦潰,仁恭縱兵乘之,獲數千級,並斬二特勤。帝大悅,賜縑三千匹。其後突厥復入定襄,仁恭率兵四千掩擊,斬千餘級,大獲六畜而歸。於時天下大亂,百姓飢餒,道路隔絕,仁恭頗改舊節,受納貨賄,又不敢輒開倉廩,賑恤百姓。其麾下校尉劉武周與仁恭侍婢奸通,恐事泄,將為亂,每宣言郡中曰:「父老妻子凍餒,填委溝壑,而王府君閉倉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怒眾,吏民頗怨之。其後仁恭正坐聽事,武周率其徒數十人大呼而入,因害之,時年六十。武周於是開倉賑給,郡內皆從之,自稱天子,署置百官,轉攻傍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