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仁赡(917年―982年),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人 [1]

王仁赡少时风流倜傥,不务产业,初在刺史刘词门下做事,任牙校。

刘词将死时遗表朝廷推荐王仁赡,赵匡胤知道他的名气,向周世宗请求收用军中。

入宋,历任武德使、左飞龙使、右领军卫将军、枢密承旨、荆南巡检使、内客省使、枢密副使、判留守司、东京留守、判三司、检校太保等。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因政事与僚属发生矛盾,被贬官,后怏怏成疾,数日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王仁赡                 出生日期         917年
                  所处时代          北宋                  逝世日期           982年
                职 业         将领、官员                 出生地         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

人物生平

刘词推荐

王仁赡年轻时风流倜傥,不务产业,在刺史刘词门下做事。刘词升任永兴节度,任命王仁赡为牙校。刘词临终前,留下遗表向朝廷推荐王仁赡有才能可以任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历来听闻王仁赡的名气,便向后周世宗柴荣请求,将王仁赡收用在军中。[2]

太祖重用

  •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王朝,是为宋太祖。授任王仁赡为武德使,出京任知秦州,改任左飞龙使。
  • 建隆二年(961年),王仁赡升任右领军卫将军,充任枢密承旨。南平君主高继冲向宋太祖请求,任命王仁赡为荆南巡检使。[3]六月初二日,宋太祖的母亲皇太后杜氏(昭宪太后)去世。 十月初三日,南唐派遣使臣韩熙载、田霖来参加皇太后杜氏的葬礼。十月初六日,宋太祖派遣王仁赡到南唐赏赐礼物。
  • 乾德元年(963年),迁任左千牛卫大将军。不到一个月,又加任内客省使。[4]

因罪降职

  • 乾德二年(964年)春,王仁赡奉令进京,升任枢密副使。七月,加官左卫大将军。朝廷兴兵讨伐后蜀,任命王仁赡为凤州路行营前军都监。乾德五年(967年)正月,在攻灭后蜀之后,王仁赡因犯下贪污百姓财货、杀害降兵导致蜀地叛乱之罪,被贬任右卫大将军。
  • 当初,攻克剑南之战,大将王全斌等人贪财,军政废弛,盗寇成灾。宋太祖得知后,每有出使蜀地回来的人,就命令陈述王全斌等人收受贿赂、子女及打开官府分取珠金等事,宋太祖全部侦得这些情况。王全斌等人回朝后,宋太祖责问王仁赡,王仁赡诬蔑诸将过失,打算开脱自己。宋太祖说,纳娶后蜀大将李廷珪的妓女,打开丰德库取金宝,难道是王全斌等人干的吗?王仁赡不能回答。宋太祖大怒,命令把王全斌等人送到中书省,王仁赡因刚立战功,只予以降职而已。
  • 开宝九年(976年)三月初六日,宋太祖到洛阳(今河南洛阳)时,任命王仁赡为判留守司、三司兼任知开封府事。宋太祖召沈伦到行营时,任命王仁赡为东京留守兼任大内都部署。宋太祖回到京城,任命王仁赡为判三司,不久任命为权宣徽北院事。 [5]

随征北汉

  •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去世,其弟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977年),王仁赡任北院使,依旧兼任判三司,加官检校太保。
  •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亲征北汉。二月初五日,宋太宗任命王仁赡为大内部署,仍然判留守司、三司,总辖里外巡检司公事。五月,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北宋,北汉政权灭亡。十月二十九日,军队还师后,因王仁赡平定北汉有功,给他加官为检校太傅。 [6] [7]

密奏太宗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仁赡侦得宋太宗亲近的大臣和皇亲国戚在秦、陇间买竹木,用巨筏运至京师,每过渡关,都假称诏令免税;竹木运到京师后,重贿有关部门,全部卖给官府,加倍收其价格。王仁赡密奏宋太宗,宋太宗大怒,把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吕端送到狱吏审问。范旻、杜载供认欺骗宋太宗卖竹木给官府之事;吕端受秦王赵廷美的亲吏乔琏请托而承办此事。宋太宗于是贬任范旻为房州司户,杜载为均州司户,吕端为商州司户。判四方馆事程德玄、武德使刘知信、翰林使杜彦圭,日骑、天武四厢都指挥使赵延溥、武德副使窦神兴,左卫上将军张永德,左领军卫上将军祁廷训,驸马都尉王承衎、石保吉、魏咸信,一并因贩卖竹木给官府,责令降官罚俸禄。十一月初七日,宋太宗北巡,任命王仁赡为大内部署。 [8] [9]

获罪贬官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春,王仁赡为政事与僚属发生矛盾,在宋太宗面前争辩,王仁赡辞穷理屈,被贬任右卫大将军。第二天,改任唐州防御使,每月发给俸钱三十万。

王仁赡获罪后,兵部郎中、判勾院宋琪及三司判官都被降官。在此之前,王仁赡掌管计财部门差不多十年,放纵部下官吏为奸,依恃皇帝恩宠没有人敢告发;前年揭发范旻等人的事件,朝廷内外都畏惧他。恰遇他的属吏陈恕等几个人以纠察奸情不畏强暴为己任,于是斥责本部门有的政事不合法度。朝会参拜那天,陈恕单独出班手持奏本告发其事。宋太宗责问他,王仁赡屈服认罪。宋太宗非常愤怒,所以得到谴责贬谪,而陈恕等都获得奖励升迁。宋琪与陈恕等人联手,开始时合谋一同上奏,到宋太宗面前时宋琪却附会王仁赡,所以也被降官。王仁赡失去权势后,于是怏怏成疾,几天后去世,终年六十六岁。[10]

人物轶事

王仁赡去世以后,宋太宗在谈到三司财赋时,于是对宰相赵普等人说:“王仁赡管理国家计财几年,放纵属吏为奸,诸场院官都隐藏贪污官钱数以千万计,我命他全部罢免,重新任命官吏分掌。王仁赡再三劝阻,说怕又亏空旧数,我拒绝了他。不过一年,以往得一千缗的得到一二万缗,以往得一万缗的得到六七万缗,其利数倍。用度既然充足,如果遇到水旱灾害,就可以免除百姓的租税。王仁赡心里知道自己的过错,我宽恕了他。”[11] == 人物评价 ==  

  • 脱脱等《宋史》:①“王仁赡征蜀,杀降附之卒,肆贪矫之行,郁郁而毙,自贻伊戚,尚何尤乎?”[12];②“少倜傥,不事生产” [12] 

史籍记载

  •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12] 
  • 《宋史·卷一·本纪第一》 [13]
  • 《宋史·卷二·本纪第二》 [14]
  • 《宋史·卷三·本纪第三》[15]
  • 《宋史·卷四·本纪第四》 [16]

参考资料

  1.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王仁赡,唐州方城人。
  2.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少倜傥,不事生产,委质刺史刘词。词迁永兴节度,署为牙校。词将卒,遗表荐仁赡材可用。太祖素知其名,请于世宗,以隶帐下。
  3.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建隆二年,迁右领军卫将军,充枢密承旨。高继冲请命,以仁赡为荆南巡检使。
  4.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乾德初,迁左千牛卫大将军。不逾月,加内客省使。
  5.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初,剑南之役,大将王全斌等贪财,军政废弛,寇盗充斥。太祖知之,每使蜀来者,令陈全斌等所入贿赂、子女及发官库分取珠金等事,尽得其状。及全斌等归,帝诘仁赡,仁赡历诋诸将过失,欲自解。帝曰:“纳李廷珪妓女,开丰德库取金宝,岂全斌辈邪?”仁赡不能对。廷珪,故蜀将也。帝怒,令送中书鞫全斌等罪,仁赡以新立功,第行降黜而已。帝幸洛,以仁赡判留守司、三司兼知开封府事。及召沈伦赴行在,以仁赡为东京留守兼大内都部署。驾还,遂判三司,俄命权宣徽北院事。
  6.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四年,亲征太原,充大内部署,仍判留守司、三司,总辖里外巡检司公事。师还,加检校太傅。
  7. 《宋史·卷四·本纪第四》:冬十月乙亥,以平北汉功,齐王廷美进封秦王,薛居正加司空,沈伦加左仆射,卢多逊兼兵部尚书,曹彬兼侍中,白进超、崔翰、刘廷翰、田重进、米信并领诸军节度使,楚昭辅、崔彦进、李汉琼并加检校太尉,潘美加检校太师,王仁赡加检校太傅,石熙载加刑部侍郎,文武从臣进秩有差。
  8.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五年,仁赡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师,所过关渡,矫称制免算;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吕端属吏。旻、载具伏罔上为市竹木入官;端为秦府亲吏乔琏请托执事者。贬旻为房州司户,载均州司户,端商州司户。判四方馆事程德玄、武德使刘知信,翰林使杜彦圭,日骑、天武四厢都指挥使赵延溥,武德副使窦神兴,左卫上将军张永德,左领军卫上将军祁廷训,驸马都尉王承衎、石保吉、魏咸信,并坐贩竹木入官,责降罚奉。是岁,车驾北巡,命仁赡为大内部署。
  9. 《宋史·卷四·本纪第四》:丙午,以秦王廷美为东京留守,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陈从信副之。
  10.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仁赡之获罪也,兵部郎中、判勾院宋琪及三司判官并降秩。先是,仁赡掌计司殆十年,恣下吏为奸,怙恩宠无敢发者;前者发范旻等事,中外益畏其口。会属吏陈恕等数人率以皦察不畏强御自任,因议本司事有不协者。朝参日,恕独出班持状奏其事。帝诘之,仁赡屈伏。帝怒甚,故及于谴,而恕等悉奖擢。琪与恕等联事,始合谋同奏,至帝前而宋琪犹附会仁赡,故亦左降。仁赡既失权势,因怏怏成疾,数日卒,年六十六。
  11.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后帝因言及三司财赋,谓宰相赵普等曰:“王仁赡领邦计积年,恣吏为奸,诸场院官皆隐没官钱以千万计,朕悉令罢之,命使分掌。仁赡再三言,恐亏旧数,朕拒之。未逾年,旧获千缗者为一二万缗,万缗者为六七万缗,其利数倍,用度既足,傥遇水旱,即可免民租税。仁赡心知其非,颇亦惭悸,朕优容之。”
  12. 12.0 12.1 12.2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国学导航.2013-08-23
  13. 《宋史·卷一·本纪第一》.国学导航.2014-01-17
  14. 《宋史·卷二·本纪第二》.国学导航.2014-01-17
  15. 《宋史·卷三·本纪第三》.国学导航.2014-01-17
  16. 《宋史·卷四·本纪第四》.国学导航.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