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平
王力平,女,1958年9月生。1996年級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古籍所工作,擔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與歷史文獻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後為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開設「陳寅恪與文獻學研究」、「敦煌學」、「文獻學經典論著選讀」等課程。2007-2008年度受邀為韓國高等教育財團暨韓國延世大學訪問學者。近年承擔的項目有:教育部重大項目《國家權力與基層社會》子項目、《儒藏精華.曝書亭集》,「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項目,以及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古今姓氏書辯證》整理與研究」、《歷代姓氏文獻論略》等。
王力平 | |
---|---|
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
出生 | 1958年9月 |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南開大學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目錄
人物經歷
1996年級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古籍所工作,擔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與歷史文獻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後為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開設"陳寅恪與文獻學研究"、"敦煌學"、"文獻學經典論著選讀"等課程。2007-2008年度受邀為韓國高等教育財團暨韓國延世大學訪問學者[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隋唐五代史 歷史文獻學。
主要貢獻
專著
《中古杜氏家族的變遷》,商務印書館,2006年6月
《海隅名臣--晚明王弘誨研究》,海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古籍整理
《古今姓氏書辯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天池草》(上下),海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儒藏精華編》第273卷《曝書亭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另外參撰多卷本《中國古代疆域史》中卷《隋唐時期的疆域》,黑龍江教育社,2007年出版。
學術論文
1. 《韓滉與唐代漕運》,《河北師院學報》1987年第4期
2. 《唐後期汴亂原因的分析》,《河北學刊》1987年第5期
3.《唐肅代德時期的南路運輸》,《古代長江中游的經濟開發》(論文集)武漢出版社1988年
4.《唐後期淮潁(蔡)水運的利用和影響》,《河北學刊》1991年第6 期
5.《"羈縻"背後的爭奪--唐安史亂後的河北鹽政》,《鹽業史研究》1994年第1期
6.《唐代運綱研究》,《中國古史論叢--胡如雷教授七十壽辰紀念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7.《充實而有光輝--胡如雷先生的學術追求》,《河北師大學報》(文科)1998年2期
8. 《唐士族家譜的政治文化功用》,《光明日報》1999年6月11日《史林》
9. 《中古濮陽杜氏家族的變遷》,《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
10. 《隋唐時期的洹水杜氏》,《文史論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 《隋朝的邊疆經略》,《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9年1期
12. 《唐杜氏家譜與杜氏家族》,《中國譜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13. 《地域分野難以界說黨派之爭》,《歷史研究》2000年第4期
14. 《四到九世紀襄陽杜氏家族述論》,《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3卷,2001年5月中華書局
15. 《舊唐書糾謬一則兼論廣德二年開汴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1期
16 . 《〈元和姓纂〉杜氏郡望史料芻議》,《文獻》2001年第4期
17. 《〈詩聖全譜〉質疑兼談杜甫葬地》,《杜甫研究學刊》2001年第4期。
18. 《也談所謂"唐代士族之家不願娶公主"問題》,《文學遺產》2002年第2期
19. 《杜伯、杜衍、杜陵》,《尋根》,2003年第6期
20. 《瓊海奇甸有遺篇》,《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第2期
21. 《鄧名世與古今姓氏書辯證--兼談宋代姓氏譜牒學的發展》,《文獻》2006年第6期
22. 《中古士族到士人的演變》,《南開大學學報》2008年3月
23. 《敦煌莫高窟遊人漫題(漢文)鈎沉》,《新亞洲論壇》(創刊號,KFAS),首爾出版社,2008年8月
24. 《中古士族與時尚--圍繞服飾.語言與禮法的觀察與思考》,《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6月
25. 《傳宋賢之薪火,得乾嘉之緒餘--鄭天挺隋唐五代史教學卡片整理後記》,《紀念鄭天挺先生110周年誕辰文集》,中華書局2011年8月。
譯文
1.《唐朝的建立與匈奴費也頭》,《河北師院學報》,1984年第2期。
2.《2003年日本史學界的魏晉南北朝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
2005年第6期。
3.《2004年日本史學界關於隋唐史的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6年第9期
4.《2005年日本史學界關於隋唐五代史的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7年第11期 。
書評
1.評《唐代門閥士族個案研究》,《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6月
2.評妹尾達彥《長安の都市計畫》,《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5卷,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