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合良

王合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王合良(1929—1991),男,四川省三台县断石乡人,1929年出生,1951年参加革命,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战士;

1952年11月4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班反击537. 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战斗中,他因负重伤,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他一面呼叫着联络,一面往前爬,忽听到副班长薛志高叫他,原来薛的右腿被打断无法行动,经两人商量,他就背起薛志高,薛给他指路继续前进,坚持战斗;后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王合良转业后先后在青海省某劳改农场、三台县民政局工作,曾任四川省第一届人大代表;

1991年因病去世;他所在团荣誉室记载了这个“眼睛被打瞎的战士背着腿被炸断的战士坚持战斗”的感人事迹。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王合良

出生日期:1929

民族:汉族

主要成就:参加朝鲜战争,荣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职业:原四川三台民政局优抚股干部

逝世日期:1991

出生地:四川省三台县断石乡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信仰:共产主义

参军入伍

王合良,1929年出身于四川省三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母,家境贫寒,一家人全靠父亲给地主做工维持生计;

1949年12月三台解放后,王合良家分得了田地,全家沉浸在翻身得解放的巨大喜悦之中;“跟着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王合良参加了民兵,当上了小队长;

1951年5月,朝鲜战争爆发已经一年,身为民兵队长的王合良,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他踊跃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5连的一名战士。

刚刚入伍的王合良,个头不高,身体瘦弱,部队安排他当通讯员,但他一心只想上前线,在战场上和敌人真刀真枪地干。在他的软磨硬泡下,部队领导只好把他放到班里。

在这里,他和其他战士一道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从出操跑步到使用枪械,从挖坑道到负重拉练。每天,除了背上武器装备外,还要随身携带二三十斤的给养物资跑步。个小体弱的王合良虽然感到很累,但心里却有使不完的劲。一个月的短暂集训结束,1951年7月,王合良随部队从安东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征战朝鲜

战火中的朝鲜,断垣残壁,满目苍夷。空气中弥漫着战火的硝烟以及物体烧焦的刺鼻气味,看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子,见不到一个冒烟的烟囱。这时的朝鲜,又爆发洪水,路被冲垮,桥被飞机炸断,后勤补给跟不上,朝鲜人民和部队都面临着粮荒的艰难局面。

为了给朝鲜老百姓省点口粮,部队每天只开两顿饭。粮食不够,就挖野菜;没有水喝,就喝地沟的积水。在这里,他看到了老百姓没有房子住,看到几十岁的老奶奶没有饭吃,看到为他们送野菜的朝鲜儿童突然被流弹炸得尸骨无存。惨烈的战争场景,使王合良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信念。

进入朝鲜后的一年时间里,王合良学会了使用重机枪、迫击炮等重型武器,还掌握了部分美械武器的使用方法。

1952年3月,王合良随部开赴平康前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白天,他和战友们修筑工事挖坑道;晚上,就出去夜袭和狙击敌人。经常不是带几个俘虏回来,就是弄几样武器回来。有时候一去就好几天,吃的是雪水拌炒面,晚上整夜整夜潜伏在雪地里。回来后,照样挖坑道、修堑壕。最累的时候,站着就可以睡觉。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王合良在战斗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志愿军步兵战士。

归国之后

后来,王合良组织的关心下,他被送回国治疗,右眼恢复了一点视力(眼窝附近还有个弹片没取出来),左眼装了个假眼球。

1953年底,他回到四川老家,住荣军学校学习文化;1954年,当选四川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同年,三台县人民政府为他送去了“特等功臣”牌匾。

王合良工农速成中学毕业后,他被安置在青海省某劳改农场任管教干部,后又回到三台,[1]在三台县民政局优抚股工作,直至80年代退休;1991年去世,享年62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