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君異

王君異(1895.5.4-1959.12.16),我國著名畫家、教育家,四川省宣漢縣桃花鄉人。青年時師承國畫大師王夢白、齊白石,1923年畢業於國立北平美專後,任教於北平美術學院,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和藝術創作。1924年與同仁一起創辦京華美專,任校長。擅長花鳥、山水、人物和漫畫,多次舉辦個人畫展,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全國文化名人,中外評價極高。當時與王石之並稱北平「漫畫二王」。其國畫與同一師承的王雪濤平分秋色,並稱為「畫壇瑜亮」。"七七事變"後,離京返宣,在家鄉創辦桃花歸來學校,後又任精英中學校長。1954年調達縣師範學校任教,1959年12月16日因嚴重胃潰瘍去世,享年64歲。

目錄

生平成就

自幼聰慧

王君異,1895年5月4日出生於宣漢桃花鄉一書香門第。本名王才儻,別名王惕,自號廖廖居士,婉雲山人,桃溪居士,半白山人,因排行居長,人稱「大王先生」。祖父王子敬是前清秀才,父親王宜三畢業於重慶川東師範。祖輩幾代都樂於義務辦學。他大舅父冉海舫善繪畫、精書法,是他學習書畫的啟蒙老師。1902年在其父創辦的廣智小學讀書,1908年轉入宋更新開設的私館學習,1909年隨宋更新轉入清溪川東兩等學堂(今宏文校)學習,該校校長王佐卿擅長國畫,尤喜畫竹,重視圖畫教學,更加激發了王君異的繪畫興趣。他不僅能用小紙畫出《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故事,而且對農村嫁娶的花轎、抬盒、打鑼鼓、吹嗩吶等一系列迎親場面也能選景寫生。聰慧好學的王君異於1912年考入縣城高小就讀,1915年2月升入重慶川東師範學習。

1916年初,袁世凱稱帝,北洋軍閥強占學校,川東師範被迫停課,王君異重返故里,參加了王維舟組織的護國軍川東第三支隊任書記,隨後參加了戰開江、奪取臨江市、進攻開縣等戰役。是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袁派分崩離析,王君異於當日下午重返川東師範復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具有愛國精神的王君異積極參與學生會,組織重慶市內聯中、女二中、廣益、求精等十多所中等學校聯合罷課,集中數千名學生在打箭壩遊行示威,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同時,抵制日貨、查封輪船、打擊奸商,但川師校內存在聲援派與反聲援派兩大陣營,經常發生武鬥,王君異帶領聲援派狠狠打擊了反對派,校方以「性質粗暴,打傷學生」的罪名開除了王君異等學生運動首領的學籍。走投無路的王君異在王維舟的資助下,二弟王君奇的催促下,於中秋時節,乘海船經天津到達北京,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國立北京藝術學院前身)。

蜚聲藝壇

1919年秋,王君異升入北京藝專後,師承國畫大師王夢白、齊白石和姚茫父門下,得到他們諄諄教誨,學得他們繪畫之精髓,尤其受王夢白先生的藝術影響更大。同時,又受「五四」運動新文化的啟迪,學貫中西,獨闢蹊徑,藝術創新,自成一家。1924年畢業後,旋即從事美術教育和藝術創作,獲校長鄭錦推薦到國立北京師範大學附中任美術教員。隨後又相繼兼職於私立華北美專、勵志中學、春明女中、市立女一中、女二中和市立三中等學校。1925年與國立藝專同仁創辦私立京華藝專(後改京華美術學院),曾任校長兼國畫系主任,同時又受聘兼任國立北平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

王君異先生博學多藝,擅長國畫,特別是他的花鳥畫,能廣泛吸收西方繪畫的優點,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創新潑辣,筆墨精妙,淋漓盡致,造型雋永,各臻其神,為花鳥畫開闢了新的途徑。每成一幅,社會上愛好者嘖嘖稱羨,譽為神品。他與同一師承的著名畫家王雪濤並駕齊驅,平分秋色,一時並譽為畫壇之瑜亮。他的花鳥畫經常發表在《世界畫報》、《北京畫報》、《天津畫報》、《星期畫報》和《晨報畫刊》等畫報上,還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版過一套明信片,發行全國。

王君異先生多才多藝,不僅國畫藝術造詣很高,而且還精通漫畫。大量漫畫作品發表在《世界日報》、《東方周報》、《華北日報》、《北平日報》和《北平晚報》等報刊上。並受《晨報》林仲易之約,每天送去漫畫稿一幅,針對北洋軍閥,開展畫壇論戰,諷刺尖銳潑辣,抨擊虐政 深刻,屢遭當局警告傳訊,查禁封鎖。他與同學王石之並稱「北平漫畫二王」。1926年由方伯務、譚祖堯引薦和李大釗在俄國大使館會面,並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與楊秀峰一起在北平開展文化活動,陳獨秀曾手書稱王君異「書畫雙絕」。王君異與張恨水、劉半農、張大千等往來密切,成為北平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化名人。1928年5月3日,山東濟南發生「五三慘案」,王君異與同學孫之俊等六人「取國恥之日」為名成立「五三漫畫會」。1936年王君異與葉淺予、豐子愷、趙望雲、馮棣(老夫子)被推薦為第一屆全國漫畫展籌備委員。1937年王君異組織策劃了北平首次抗日漫畫展。

勤育桃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王君異恥於屈從敵偽,毅然辭去教職,離京返蜀,在家鄉大巴山深處桃花鄉老家,與夫人黃雪影、二弟王君奇等人創辦了桃花「歸來學校」。用自己家的房屋作校舍,自己捐資購置用具義務辦學,不收學生分文學費。在校學生100多人,分「特班部」和「小學部」。特班部開設文科、理科和藝科;小學部開識字、唱歌和勞作課,由特班部的學生輪流任教。

1938年,向君卿、冉孝瑞、梁列五、婁之亮等一大批有志之士,心系「救亡圖存」,匯集宣漢南壩場,「同歌民族復興,同進人類光明」,以向氏宗祠和唐家祠堂為校舍,創辦了「私立精英中學」。1940年,向君卿、梁列五禮聘王君異和王君奇「出山」,前往精英中學主政、任教,王君異接任校長後,治校嚴謹務實,一時名噪巴蜀,許多知名學者和教授如段可情等慕名前來應聘,毗鄰幾縣的莘莘學子也背井離鄉前來求學。為解決私立學校經費奇缺的困難,王君異利用自己的特長,公開張貼《鬻畫通告》,社會各界人士慕名前來求畫者眾多,近半年,就得畫潤二千五百多元,全部饋贈學校圖書館購置圖書。因此,他的藝術震撼了大巴山的窮鄉僻野!

王君異在學校常以宣傳畫和漫畫的形勢教育學生,支持進步勢力和社團組織「小燈社」,並為其《小燈》壁報畫刊頭,同時掩護地下黨員宋更新等人。1949年冬,宣漢解放,不久,解放軍開赴南壩,進駐精英中學。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了「私立精英中學」更名為南壩中學,王君異繼續留校任教。在土改時,他用畫筆作武器,以宣傳畫、連環畫等形式宣傳教育群眾,發動農民鬥爭地主;在抗美援朝中,積極參加街頭宣傳,用漫畫畫出杜魯門、麥克阿瑟、李承晚等反動派的侵略野心和醜惡嘴臉,藉以教育人民打擊敵人。1954年,王君異由南壩中學調到達縣師範學校任教,教學更加認真負責,為達縣地區培養了大批美術教師。

德藝雙馨的王君異不僅桃李滿天下,而且熱心於公益事業,先後被選為宣漢縣和達縣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並擔任西南美協執委等職。由於教學工作、社會活動和藝術活動繁重,年邁體弱的王君異終於辛勞成疾,1959年患胃潰瘍,歿於達縣地區醫院。噩耗傳來,藝術界、教育界等各界人士莫不惋惜,是中國藝苑教壇上不可補償的損失。

另類婚禮

1935年6月4日,畫家王君異在北京新豐樓和黃雪影女士舉行婚禮,作為嘉賓,天津《北洋畫報》的主編馮武越應邀出席。

請柬上標註的婚禮舉行時間為1935年6月4日下午5點,當馮武越和受邀而來的其他200多位賓客按時陸續到達新豐樓時,卻發現婚禮的主角——新郎官王君異也才剛剛到場,這也太不靠譜了吧!結婚是人生頭等大事,婚禮舉行之前的數天,新郎新娘一般就要精心準備,周密布置,待到婚禮那一天,自是從早晨就開始緊張忙碌,婚禮舉行之前,更是提前到達會場,預留充足時間恭迎客人,像王君異這般的「不上心」,簡直匪夷所思,但是,對王君異的失禮,好友們都表現出了寬容。事後對婚禮實況詳加報道的《北洋畫報》(1935年6月13日)記載:「結婚時間定的是五點,王君異也和朋友們一樣五點才到新豐樓。為他辦事的朋友們都急壞了。有人說,他能沒有忘記來已經是很好的了。」

朋友們確實了解王君異,在當年文化名人的圈子裡,王君異是公認的名士風範十足的人。他是國畫大師王夢白、齊白石先生的得意門生,以花鳥、山水、人物和漫畫見長。王君異28歲任教於北平美術學院,29歲任京華美專校長,與王石之並稱北平「漫畫二王」,與同一師承的王雪濤並稱「畫壇瑜亮」,可謂青年才俊。1928年4月25日的《北洋畫報》有一段文字,這樣介紹他的畫風和人品:「王君異先生,蜀人,號白半山人,擅潑墨花卉翎毛,蜚聲首都藝界,用筆奇古,魄力渾厚……自謂生平作畫,毫無所本,一隨興之所至,發揮個性而已,世人之咒罵褒譽,在所不計。」人如其畫,率真通達、恣情任性、不拘禮俗,這些魏晉時期流傳下來的名士風度,在這位民國新生代畫家身上時有體現。

在接下來的婚禮中,王君異上演了幾幕讓人噴飯的鏡頭,好友們也就此感受了一把什麼才是名士婚禮。第一幕是沒帶錢,擺婚宴得結賬吧,但是「進門後,有人問他預備了多少錢開銷?他搖頭說u2018一塊錢也沒有!u2019」擺婚宴不帶錢?這讓好心為他跑前跑後辦事的朋友抓狂。最後還是志成中學校長吳葆三和山東中學校長郝聖福仗義,臨時設法,為他湊了些錢。接下來是沒定桌,王君異雖然把客人都請了來,但客人們都是站着的,因為他沒有提前定桌。無可奈何間,朋友們問他「請了多少客人」,他答「不知道」,朋友們又問「十桌總夠了吧」,他說「差不多」。待新豐樓收拾出十桌出來後,才發現,居然還有一半多的客人沒有落座,結果這場婚禮足足擺了二十多桌。請客卻不知道擺多少桌,好隨意的一個人。最後一幕是沒有禮金,向新人贈送禮品或包個紅包是民國年間參加婚宴的通行做法,但在王君異的婚禮上,不僅沒有禮金,「是日禮物除一般書畫照相美不勝收外,特別禮品,有女生綿雲平送糖花一朵,上嵌烏龜一枚,綿之男友劉某,則送糖制蘑菇一對,畫家徐操,則送一雙糖兔子」。難道是王君異怕婚禮落於俗套,或是怕客人們破費,提前打了招呼?

與王君異同歲,有「通俗文學大師」之稱的張恨水當天作為嘉賓代表被邀請上台致辭。張恨水不加猶豫,張嘴就來:「王先生向來是抱u2018多交朋友不結婚主義的u2019。現在居然結婚了,大約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可是黃把關之緊,也可以想見了。至於這關是否可以通過,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全堂大笑起來。大師畢竟是大師,在口舌如簧間,用「說書體」為整場婚禮又增加了一個幽默有趣的細節。

這是一場充滿樂趣和現代氣息的文明婚禮,怪不得,就連見多識廣的報人也在事後用「是日參加者,並無家長,且無飾物婚書,直截了當,一吃而散」(《北洋畫報》1936年6月13日)的話語表示出肯定。好一場別開生面的另類名士婚禮!

社會評價

1959年12月16日,王君異去世,享年64歲。當魏傳義教授帶着調令,代表四川美院來接王君異先生 赴川美任教,正趕上達縣地區各界對王君異先生的追悼大會,也為中國畫壇的這一巨大損失痛惜至極。

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國美協主席、中國美院院長吳作人及夫人肖淑芳教授、中央美院陶一清教授和田世光教授等的支持下,開始挽救王君異先生遺作。

宣漢縣政協於1995年和2005年編輯出版了《王君異》和《王君異畫集》,均由吳作人先生題寫書名。王君異的名字被收入《中國漫畫史》、《美術辭林》、《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權威性典籍。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