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
王崇(約公元220年-?),字幼遠,廣漢郪人。東漢將作大匠王堂後裔。祖父王商,字文表,州牧劉璋時擔任蜀郡太守,有懿德高名,名在《耆舊傳》。父王彭,字仲,官至蜀漢巴郡太守。王崇兄弟四人,年輕時並有令望,名聞益州。崇博聞廣識,學識淵博,性格高雅廣弘,被稱為貞士。 蜀漢時,王崇官至東觀郎,負責國史修撰,校定文字。蜀漢亡後,被梁州徵辟為別駕從事,又另外舉薦他為秀才,升遷為尚書郎。王崇與蜀漢名臣壽良、李宓、陳壽、李驤、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陽,被稱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傑。壽良、李宓、陳壽、李驤、杜烈五人雖然交情甚好但最終都疏遠陌生了,只有王崇一人憑着寬厚和順的性格,不分彼此,對待五人一視同仁,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誼。 王崇一生創作有《蜀書 》以及詩歌辭賦一類的共數十篇。他的書與陳壽的風格、內容都有所不同。在西晉官至上庸、蜀郡太守。 王崇在家中排行第四,他的大哥王化,字伯遠,仕晉官至梓潼太守,封關內侯;二哥王振,字仲遠,官至晉巴東太守;三哥王岱,字季遠,官至晉作唐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