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德用(979年—1057年4月3日[1][2]),字元輔。趙州(今河北趙縣)人,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以南)。北宋大將,建雄節度使王超之子。

  • 王德用早年蔭補衙內都指揮使。至道二年(996年),隨父出擊李繼遷,擔任先鋒,沉着應戰,使宋軍全師而還。
  • 此後歷任巡檢、指揮使、刺史、團練使、知州、觀察使等職,頗著政績。宋仁宗親政後,召王德用為簽署樞密院事,旋拜樞密副使。累遷定國節度使、宣徽南院使。後降知隨州、曹州等地。
  • 慶曆二年(1042年),遼朝聚兵邊境。王德用再獲起用,出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他鎮守前線,加強邊備。慶曆六年(1047年),以使相出判澶州。官終同群牧制置使,封魯國公。
  • 嘉祐二年(1057年),王德用病逝,年七十九。追贈太尉、中書令,諡號「武恭」。王德用有謀略,治軍有方,善以恩撫下,頗得軍心。他率軍臨邊,未曾親臨戰陣,卻名聞四夷。因其體貌雄毅,面黑,故有「黑王相公」之稱。

目錄

基本信息

姓名    王德用  
字號    王武恭、黑王相公      
別稱    字元輔      
民族    漢族      
官職    忠武軍節度使、同群牧制置使  
爵位    祁國公→冀國公→魯國公  
追贈    太尉、中書令     
諡號    武恭    
出生地   趙州
出生時間  979年   
去世時間   1057年4月3日 
所處時代   北宋  
主要成就   治軍有方,名聞四夷   

人物生平

嶄露頭角

  • 王德用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以南)。其父王超出身宋太宗藩邸,官至建雄軍節度使。王德用的生母朱氏早逝,他侍奉繼母張氏,因孝順而聞名。其父王超為懷州防禦使時,王德用補衙內都指揮使。
  • 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趙光義派出五路軍隊出兵討伐李繼遷,而王德用之父王超率軍五萬出兵夏州(今陝西橫山縣西)。時年十七歲的王德用任西頭供奉官,作為先鋒,隨王超出擊。他率軍一萬與李繼遷軍在鐵門關(今寧夏鹽池縣東北)交戰,斬首十三級,俘獲一萬多頭馬羊。等到進軍至烏、白池時,李繼遷軍鋒甚銳,王超因害怕而不敢再前進,王德用親率五千精兵,轉戰三日,迫使李繼遷軍退卻。等到撤軍時,王德用又請求率軍殿後。到了一個關隘,王德用認為:「回師到關隘,士兵如果爭先恐後,勢必造成混亂;出現混亂而李繼遷攻打我軍,我軍必敗。」於是領軍前往距夏州五十里處的隘口,並擺好陣勢。王德用下令道:「到了我的陣前胡亂行動的人,斬!」到了陣前,士兵們安定順從,按照要求井然有序地前進,連王超也扣緊馬韁緩慢前行。李繼遷軍緊隨其後,因宋軍撤退井然有序,都不敢靠近。回師後,王超撫摸王德用的背感慨道:「我王家有個有出息的兒子!」[3]

歷職有績

  • 此後,王德用經接連升任後任內殿崇班,以御前忠佐之職擔任馬軍都軍頭,並出任邢、洺、磁、相四州的巡檢。當時盜賊張洪霸等人聚集在各州邊界上,官吏無力捕獲。王德用到任後,用氈車裝載勇士,裝作是載着婦人的樣子。途經邯鄲時,盜賊果然攔路劫掠,車中勇士趁機衝出,將眾盜賊一網打盡。又奉命督捕陝西東路盜賊,眾盜賊聞訊後,互相告誡說:「這是擒獲張洪霸的人。」都接連逃散離境。後擔任環、慶二路指揮使,不久後因奏事時違逆朝廷旨意,被降授為鄆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歷任內殿直都虞候、殿前左班都虞候、柳州刺史等職,調任捧日(騎軍)左廂都指揮使、英州團練使等職。
  • 天聖(1023年—1032年)初年,王德用以博州團練使之職知廣信軍。廣信軍治所的城牆損壞已久,仍未修繕。王德用到任後,親率禁軍增築城牆,朝廷下詔褒獎。 [9] 其後轉知冀州,歷任龍神衛、捧日(騎軍)天武(步軍)四廂都指揮使、康州防禦使、侍衛親軍步軍馬軍都虞候等職。後被召回朝廷,又出任並、代二州馬步軍副都總管,調任殿前都虞候、步軍副都指揮使。
  • 明道元年(1032年),王德用出任桂、福二州觀察使。[4]

初入樞密

  • 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章獻明肅皇后)崩逝。宋仁宗在閱覽太后閣中的奏疏時,看到了王德用之前勸阻太后補用軍士的上疏,感到驚奇,認為他可以委以重任。遂於同年四月任命王德用為檢校太保、簽署樞密院事,王德用堅決地推辭道:「臣是一介武夫沒有學問,不能夠擔當這樣重大的責任。」仁宗派使者催促他入樞密院任職,旋即拜樞密副使。
  • 景祐元年(1034年),以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之職同知樞密院事,並調為知樞密院事。
  • 景祐二年(1035年),領安德軍節度使。
  • 景祐三年(1036年),加檢校太尉、定國軍節度使、宣徽南院使。
  • 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叛宋建立西夏,王德用請求親自率軍討伐,仁宗不允。[5]

屢遭誣害

  • 王德用的威名天下皆知,他的相貌奇偉,有人認為這不是作為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輔便上奏請罷王德用樞密職,仁宗無奈,只得讓王德用出任武寧軍節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長史,王德用去徐州上任之前,仁宗賜手詔來撫慰送別他。不久後又遭人誣陷,被降為右千牛衛上將軍、知隨州(今湖北隨州)。許久後,徙知曹州(今山東菏澤)。曹州風俗喜歡鬥毆,境內有許多盜賊,獄中從未空閒。等到王德用在曹州任職後,獄中多次出現沒有一位囚犯的情況。

出鎮定州

  • 慶曆二年(1042年),王德用被起用為保靜軍留後、知青州。當時遼朝聚兵幽、薊之地,準備趁宋夏戰爭宋朝元氣大傷時入侵,派使者前來索求土地,宋朝黃河以北的疆域都進入警戒狀態。王德用還未赴任,便被仁宗任命為檢校司空、保靜軍節度使、知澶州。他入朝覲見仁宗,流淚說:「臣之前犯了大罪,有幸得陛下赦免不殺,現在不值得被任用。」仁宗慰勞道:「河北正告急,要借你的威名鎮撫那裡。」
  • 同年四月,改任真定府、定州等路都部署。又改為宣徽南院使、判成德軍,還未赴任,轉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仁宗又下密詔,向王德用詢問用兵方略,王德用上書陳述近代以來用兵的得失以及現今料敵制勝的方法。適逢和議(慶曆增幣,又稱重熙增幣)達成,解除警戒,王德用遂改知陳州。

轉徙諸地

  • 慶曆三年(1044年),徙知河陽軍,未赴任,以宣徽使任奉朝請,之後出判相州。
  • 慶曆六年(1047年),王德用獲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澶州。次年,改判鄭州,封祁國公。
  • 慶曆八年(1049年),王德用又任會靈觀使,之後任校檢太師,復判鄭州,徙判澶州。
  • 皇祐二年(1050年),除集慶軍節度使,改封冀國公。 次年,王德用上疏乞骸骨,仁宗命其以太子太師致仕,朝會時班列中書門下之位。

再獲起用

  • 王德用致仕後,每到乾元節(宋仁宗生辰)向仁宗祝壽時,仍位列朝班之中。遼朝前來祝壽的使者對翻譯官:「黑王相公難道被再次起用了麼?」仁宗聽聞後,便於皇祐四年(1052年)起用王德用為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鄭州。
  • 至和元年(1054年)三月,王德用升任樞密使。十月,仁宗因王德用年邁,每天都要入朝拜謁,於是特地下詔允許他不用下拜。
  • 至和二年(1055年),富弼拜相。適逢遼朝使者耶律防前來,王德用等隨同耶律防在玉津園射箭。耶律防說:「天子(指宋仁宗)用您主管樞密院事務而用富公(富弼)為相,將相兩方都用人得當矣。」仁宗聽聞後頗為高興,賜王德用一把弓、五十支箭(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認為耶律防在此年四月入見仁宗,同月便返回遼朝。而富弼於六月才被召入朝,李燾因而懷疑此事屬於「溢美之詞」)。
  • 其後,王德用被封為魯國公,御史趙抃認為王德用「貪墨無厭,縱其子納賂,差除多涉私徇,加之羸病,拜起艱難,失人臣禮」,因此請求將其貶黜,而王德用也多次請求卸職。仁宗於是在嘉祐元年(1056年)十一月罷免王德用樞密使之職,任命他為忠武軍節度使、景靈宮使。不久後,又擔任同群牧制置使。仁宗下詔讓他五日參加一次朝會,並允許王德用的子孫一人將其攙扶入朝。[6]

壽近杖朝

  •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二十七日(4月3日),王德用病逝,享年七十九歲。仁宗親自前往弔祭,並在禁苑中為他發哀,為其輟朝兩日。追贈太尉、中書令,諡號「武恭」。王德用臨終時上疏說:「臣有俸祿,足以用來辦理喪事,不敢又勞煩朝廷,希望不要派人主持喪事,不要贈給豐厚的財物。」仁宗覽奏後,加賜王德用家黃金百兩、白金三千兩。五月,葬於管城。 仁宗後賜其碑額為「清忠」。[7]

人物成就

  • 王德用十七歲時隨父王超出師西夏,就顯示出沉着應戰的良將素質。此後,王德用長期帶兵,通曉兵略。在對夏開戰前夕,他曾主動請求領兵征討。
  • 慶曆二年(1042年),遼朝聚兵邊境。王德用出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鎮守前線,加強邊備。促成其後和議(「慶曆增幣」,又稱「重熙增幣」)的達成。
  • 王德用不僅善於管理軍隊,所謂「善以恩撫下,故多得士心」,還針對國防中存在的一些積弊提出改革方案。如他曾坦率地批評過天子授陣圖的做法:「咸平、景德中,賜諸將陣圖,人皆死守戰法,緩急不相救,以至於屢敗。」因此建議停用陣圖,使帶兵者能夠隨機應變,以獲戰效。
  • 王德用多次在地方任職,頗著政績。他出任邢、洺、磁、相四州巡檢時,智擒大盜張洪霸。又奉命督捕陝西東路盜賊,使其聞風而逃。 知廣信軍時,王德用親率禁軍增築常年失修的城牆。

人物軼事

  • 恫嚇契丹:慶曆二年(1042年),遼朝意圖趁「宋夏戰爭」宋朝元氣大傷時入侵,並遣使前來索要土地。王德用受命出任鄰近遼朝的定州路總管,他到任後,每天訓練士卒。一段時日後,士卒都成為可用的軍隊。適逢軍中發覺有遼朝間諜潛入,有人建議捕殺這些間諜。王德用卻說:「先不急。我有妙計,可以讓這些間諜回去後,把我們的實情報告給契丹國君,所謂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次日,王德用下令舉行閱兵儀式,士卒們各個龍騰虎躍,大量準備馬的草料及軍糧,全軍都照着旗鼓所指的方向,擺出一副行將出兵遠征的姿態。遼朝間諜立刻返回復命,說:「漢兵(宋軍)就要大舉入侵了。」此事亦促使了其後和議(「慶曆增幣」,又稱「重熙增幣」)的達成。
  • 西府菩薩:宰相文彥博富弼等共同商立儲君時,竟不曾與樞密院商議,時任樞密使的王德用聽聞後,合掌放在額頭上,說:「把這裡的一尊菩薩放在什麼地方?」有人將此事告訴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聽後蔑稱道:「老衙官懂得什麼?」 並上疏誣劾同為武將的樞密副使狄青。
  • 激勵後學:韓琦宋祁早年一同被召試中選。當時,王德用帶平章事職銜。按例二人應該作書向宰執道謝,但二人的文章中都是自謙之詞,且內容空虛淺薄。王德用說:「我也曾經看過程文(科舉時的範例文章或者科場應試者進呈的文章),的確很是空疏,年輕人更加應該學習和詢問。」但二人非常不以為然,宋祁說:「我們這些人見到一個老衙官,是專門納誨(進獻善言)的。」後來二人都顯名於世,當時王德用已經去世,韓琦對宋祁說:「王公雖然是武人,但還有前輩激勵、造就後進者的意思。」
  • 德用有量:宋仁宗時,有人認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相貌奇偉,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輔因此認為王德用不再適合執掌樞密,仁宗不得不讓王德用外出任職。後來,有人聽說孔道輔死了,把這個消息告訴王德用說:「這是曾經陷害你的人,現在死了。」王德用憂愁悽愴地說道:「孔中丞哪裡是陷害我啊?他的忠心用來侍奉國君就該是這樣的,可惜啊,朝廷中沒有一個忠臣了。」士大夫因而佩服王德用的度量。

人物評價

王德用忠誠老實,樂觀平易,與人交往不疑心,不詰責別人的小過錯。眾人遠看王德用有剛毅有不可侵犯的神情。等到接近時,就會發現他為人溫柔和藹。王德用一生少有玩賞愛好,不憑藉名聲官位傲慢待人。他所得到的俸祿和賞賜,大多散發給親友鄉鄰。他善於治理軍隊,對士兵寬厚仁愛,士兵們樂於為他效力。他率軍臨邊,未嘗觀矢石、督攻戰,但其名聞四夷。王德用與士大夫交往,眾人也大多佩服他的氣度,認為難以窺察。王德用體貌雄毅,面黑,但頸部以下卻非常白皙。閭閻中的男女小兒,都稱他為「黑王相公」。

  • 葉清臣:至于帥領偏裨,貴能坐運籌策,不必親當矢石,王德用素有威名,范仲淹深練軍政,龐籍久經邊任,皆其選也。
  • 葉夢得:王武恭公德用貌奇偉,色如深墨,當時謂之「黑王相公」。宅在都城西北隅,善撫士卒,得軍情,以其貌異,所過閭里皆聚觀。
  • 胡松:昔宋王德用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契丹使人覘其軍。或勸公執而戮之,公曰:吾軍整而和,使覘者得吾實以歸,是屈人兵以不戰也。明日大閱於郊,親執桴鼓誓師,號令嚴明。乃下令速具糗糧,聽鼓聲,視吾旗所向。契丹聞之震恐。由此觀之,整軍經武之要,豈不在先自治哉。
  • 林燫:臣常怪宋人每有夷狄之患,及考其由,則不知重將之過也。蓋其立國,懲五代藩鎮之患,而深疑武臣。故當其時,士大夫每好為議論以擠之,以王德用、狄青之威名忠勇,而猶跋前躦後。憂讒避謗之不暇,彼其所以馭將者如此。

人物紀念

  • 王德用墓位於河南省新鄭市龍湖鎮荊王村東南300米。其墓地上部分無存,僅存石碑兩通,東西排列。東側碑刻為宋大中祥符年間所立,碑首、碑身、碑座斷為三截,碑首陰刻篆書「精忠之碑」。西側碑刻為宋慶曆四年(1044年)立,碑首缺失。

史料記載

  • 《文忠集·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銘》 [8]
  • 《臨川集·魯國公贈太尉中書令王公行狀》 [9]
  • 《隆平集·卷十一》
  • 《東都事略·卷六十二》[10]
  • 《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列傳第三十七》[11]

參考資料

  1. 《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銘》:明年二月辛未,以疾薨於家。詔輟視朝二日,發哀於苑中,贈太尉、中書令。其遺言曰:「臣有俸祿,足以具死事,不敢復累朝廷,願無遣使者護喪,無厚賻贈。」天子惻然,哀其志,以黃金百兩、白金三千兩賜其家,固辭,不許。以其年五月甲申葬於管城。
  2. 《宋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二年春二月...癸酉,王德用卒。
  3.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至道二年):時超子德用,年十七,為先鋒,部萬人戰鐵門關,斬首十三級,俘掠畜產以萬計。及進師烏、白池,敵銳甚,超不敢進,德用請乘之,得精兵五千,轉戰三日。敵既卻,德用曰:「歸師過險,必亂。」乃領兵距夏州五十里,先絕其險,下令曰:「敢亂行者斬!」一軍肅然,超亦為之按轡。敵躡其後,左右望其師整,不敢近,超撫其背曰:「王氏有子矣。」
  4. 《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列傳第三十七》:歷桂州、福州觀察使。
  5. 《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列傳第三十七》:趙元昊反,德用請自將討之,不許。
  6. 《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列傳第三十七》:後封魯國公,求去位至六七,乃以為忠武軍節度使、景靈宮使,又以為同群牧制置使。有詔五日一會朝,聽子孫一人扶掖。
  7. 《宋會要輯稿·崇儒六·御書賜勛戚》仁宗:……清忠故樞密使王德用……
  8. 《文忠集·卷二十三·居士集卷二十三》.漢典古籍.2015-06-26
  9. 《王安石文集·卷九十》.唐宋八大家在線閱讀.2015-04-19
  10. 南宋·王稱·《東都事略·卷六十二》
  11. 《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列傳第三十七》.國學導航.201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