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成
王必成'粗體文字(1912—1989),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小寨村人[1]。1928年參加赤衛隊[2],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班長、副連長、連長、營長、營政委、副團長、團長、團政委、副師長、旅長、縱隊司令、軍長、兵團副司令等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宣漢反「六路圍攻」、長征、延陵大捷、黃橋戰役、蘇中七戰七捷、豫東戰役、萊蕪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王必成」 | |
---|---|
王必成 | |
原文名 | Wang Bicheng |
出生 |
1912—1989 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小寨村人 |
逝世 | 1989年3月13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王老虎 |
信仰 | 共產主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浙江軍區司令員、志願軍第9兵團副司令員[3]、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4]。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9年3月13日在南京病逝,享年77歲[5]。
目錄
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2月29日,王必成生於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小寨村。
1923年(中華民國十二年),讀私塾。
1925年(中華民國十四年),輟學。
1926年(中華民國十五年),參加農民運動。
1927年(中華民國十六年),參加農民義勇隊。
土地革命
1928年(中華民國十七年),在家鄉參加少先隊、赤衛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中華民國十八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4方面軍第1軍第1師2大隊大隊部勤務員、傳令兵,紅4方面軍第10師3團交通隊通訊班長、隊長。
1930年(中華民國十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中華民國二十年)冬,任紅4方面軍第10師3團3營8連副連長、連長。
1932年(中華民國二十一年)春,任紅4方面軍第10師3團3營9連指導員,同年9月起任3營營長。參加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中共五次反「圍剿」作戰。同年10月隨軍西征入川。
1933年(中華民國二十二年)2月,在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作戰中負傷,7月傷愈歸隊改任第30軍88師263團1營政治委員。
1934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9月,升任紅30軍第89師265團副團長。率部參加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1935年(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月18日,率部參加了廣昭戰役,2月3日—2月22日率部參加了陝南戰役,3月至4月參加了嘉陵江戰役,5月任紅30軍89師267團團長。參加了長征。同年11月起改任紅30軍89師267團政治委員,奉命南下轉戰川康邊。
1936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春,任紅30軍89師副師長。同年7月入紅4方面軍紅軍大學(陝北紅軍大學)學習,為1大隊1中隊學員。同年10月隨紅2、4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寧會師,11月起為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三期三隊學員。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王必成調任新四軍第1支隊參謀長、團長,期間,參與指揮了夜襲新豐車站、句容戰鬥和東灣戰鬥、延陵戰鬥、陳港橋戰鬥等200餘次,連戰皆捷,威名遠揚,曾被茅山根據地群眾譽稱為「王老虎」,
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月,王必成調任新四軍第1支隊2團參謀長,隨部到蘇南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參加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6月,初入蘇南,王必成率領部隊先後取得了竹子崗伏擊戰、夜襲
新豐車站、突襲高資車站等戰鬥的勝利,大挫了日軍的銳氣,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日鬥志。6月28日,王必成率二團主力在江蘇省鎮江西南(今丹徒縣境內)竹子崗、孔家邊進行伏擊戰,斃傷日軍20餘人,俘日軍特務
機關經理官明弦政南,擊毀汽車6輛。7月1日,王必成率2團第1營及8個鄉的自衛團在江蘇省丹陽縣新豐火車站進行夜襲新豐車站,殲日軍40餘人。7月10日,王必成率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第2營在江蘇省句容縣新塘鎮
附近進行新塘戰鬥,斃傷日軍40餘人,擊毀汽車2輛,王必成部無一傷亡。8月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王必成率二團主力襲取江蘇省句容縣城,句容戰鬥斃傷日軍40餘人,繳獲步槍2支、手榴彈2箱、子彈5000餘發,其
他軍用品若干。9月,王必成率二團一營由茅山出發,挺進寧滬鐵路以東作戰略偵察,為新四軍大踏步東進抗日開闢了前哨陣地。是年冬,王必成接任第二團團長。
1939年(中華民國二十八年)2月8日,王必成採用圍點打援戰術,率部攻打日軍在溧武公路上的重要據點東灣,東灣戰鬥斃傷日、偽軍110餘人,粉碎日軍封鎖、分割根據地的企圖。2月17日(農曆除夕)深夜至18日
拂曉,王必成率部長途奔襲延陵,擊斃日軍小隊長留木等20餘人,傷8人,俘1人;繳獲步槍10餘支、輕機槍1挺、小鋼炮兩門、手槍1支。延陵戰鬥新四軍亡士兵7人,傷士兵16人。3月7日,王必成率新四軍第1支隊第2
團在江蘇省丹徒縣進行上下會戰鬥,突出重圍,擊斃日軍官兵56人,傷43人。8月10日,王必成率部在江蘇省揚中縣老郎街進行揚中戰鬥,擊落日機1架,擊斃日軍飛行員2人,王必成部無一傷亡。9月8日晚,王必成率
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在江蘇省丹陽縣進行陳巷橋戰鬥,斃日軍大隊長以下180餘人,毀汽車7輛,繳獲槍20餘支。
1940年(中華民國二十九年)7月,王必成率部北渡長江,參加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鬥爭,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2縱隊司令員,指揮了營溪戰鬥、姜堰戰鬥等戰鬥,率部參加了著名的黃橋戰役。
1941年(中華民國三十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後,王必成任新四軍第一師第二旅旅長,率部在蘇中二分區以及鹽城、建陽等地開展抗日游擊戰。
1942年(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底,新四軍第二旅主力與江南的第十六旅合編,王必成改任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旅長。重新回到蘇南抗日前線的王必成,與第十六旅政委江渭清等一起領導了蘇南艱苦卓絕的反「清
鄉」鬥爭,粉碎了日、偽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保衛、發展和壯大了蘇南抗日根據地。
1943年4月,王必成與第十六旅政委江渭清共同領導了「兩溧」(溧水、溧陽)反頑戰役,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在蘇南發動的反共高潮。11月初,王必成率部經高淳進抵郎溪地區,接着向東插至廣德、長興地區,連戰
連捷,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1944年8月23日至25日,王必成指揮部隊發起長興戰役,攻克日、偽軍據點13處,摧毀碉堡60餘座,重創偽軍第一方面軍第一師第三團,俘其副團長以下官兵420餘人。王必成乘勝追擊,至12月先後收復溧陽、郎溪、
廣德、長興間的大部分地區。
1945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2月5日,新四軍蘇浙軍區成立,十六旅改編為第一縱隊,王必成任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參與創建和發展蘇中、蘇浙皖抗日根據地,並率部參加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8月7日,王
必成指揮第一縱隊在蘇南第一軍分區的配合下,取得了東壩反攻戰役的勝利。此戰,歷時3天,摧毀日、偽軍據點50餘處,殲滅日、偽軍1800餘人。8月19日,王必成指揮部隊對盤踞在金壇、溧陽拒絕投降的日、偽軍
分別實施包圍,激戰一晝夜,收復了金壇和溧陽縣城。接着,王必成指揮部隊又先後攻克溧水、長興等地。
戰爭時期的王必成圖冊來源[1]
解放戰爭
1945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1月10日,王必成任華中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
1946年(中華民國三十五年)3月,第六縱隊改為第六師,王必成任副師長。同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在聞名遐邇的蘇中七戰七捷中,王必成率第六師參加了五戰,仗仗皆勝,殲敵1.6萬餘人。
1947年(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月,王必成任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參加了解放長興、金壇、溧陽、溧水、高淳等戰鬥、戰役。2月,王必成率華野六縱參加萊蕪戰役,創造了一個縱隊在一次戰役中殲敵2.4萬餘
名的輝煌戰績。5月,他又率部參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此役,華野六縱遇到了老冤家、死對頭――張靈甫的整編第七十四師。結果,他指揮所部勇登孟良崮峰頂,擊斃國民黨軍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孟良崮戰役
基本上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以此戰役為素材,當時六縱的宣傳部部長吳強創作了著名小說《紅日》。
1949年(中華民國三十八年)2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4軍軍長。
1949年9月至1951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副司令員兼浙江軍區副司令員。參加了泰興、漣水、萊蕪、孟良崮、南麻、沙土集、豫東、淮海、渡江等戰鬥、戰役。
建國以後
1951年1月至1952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
1952年7月至1953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江軍區司令員,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
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王建安因病回國,王必成入朝作戰。
1953年4月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兵團黨委常委,參加了朝鮮東海岸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和1953年夏季戰役。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4年,在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
1955年9月2日至1960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司令員、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56年7月起)。
1960年5月至1969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1961年6月起)、副書記。5月至11月兼任上海警備區司令員。5月至12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在上海期間,精心培植和扶持了「南京路上好八連」這一典型。
1969年12月至1971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1970年,昆明軍區政委譚甫仁被害,周恩來指示剛剛做完腹部大手術在北京療養的王必成返回昆明主持軍區工作。
1971年6月至1979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第二書記(1971年8月起)。
1971年6月至1979年1月,任中共雲南省委第二書記、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雲南省革命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副主任。
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1979年1月至1980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第二書記。1980年1月至1987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正大軍區職)。1982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
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任職至1985年9月中共全國代表會議)。
1989年3月13日,王必成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77歲。
主要成就
屢開記錄
在江蘇的抗戰期間,王必成指揮二團打新豐、攻句容、襲東灣,全殲延陵(賀甲)之敵,連戰皆捷,創造了新四軍對日作戰的多個「首次」。
首次夜戰:1938年7月1日夜11時許,王必成率二團一營對駐新豐車站日軍發起的新豐車站戰鬥是新四軍的首次夜戰,殲滅日軍10餘人,燒死日軍30餘人,繳獲步槍6支、刺刀6把;
首奪日占縣城:1938年8月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王必成率二團主力襲取江蘇省句容縣城的句容戰鬥是新四軍首次攻入日占縣城的戰鬥,斃傷日軍40餘人,繳獲步槍2支、手榴彈2箱、子彈5000餘發,其他軍用品若干。
首次巷戰擊日:句容戰鬥也是新四軍第一次通過巷戰打擊日寇。雖然戰鬥規模不大,但因為它是新四軍在敵後戰場取得的重要勝利,有力地打擊了日寇在江南一帶的囂張氣焰,有力地策應了武漢保衛戰,也有力地鼓
舞了中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和勇氣。
首次攻點打援:1939年2月8日,王必成率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在句容天王寺以南進行的東灣戰鬥,是新四軍首次攻點打援的經典戰例,擊斃日軍大尉中隊長太田以下79人,傷日軍32人,繳槍20餘支和彈藥一批,粉碎
了日偽軍封鎖與分割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企圖。
首次引起輿論關註:1939年2月17日,王必成率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在鎮江進行的延陵戰鬥,是新四軍首次引起全國輿論關注的戰鬥,這一仗,共殲滅日本精銳15師團池田聯隊所屬部隊官兵168名、俘3名。當時的很多報刊以醒目標題予以報道,稱之為「延陵大捷」。
抗日戰績
1939年2月8日,王必成採用圍點打援戰術,率部攻打日軍在溧武公路上的重要據點東灣,斃傷日、偽軍110餘人。不足半月後,王必成又率領二團一營長途奔襲延陵,全殲日軍一個小隊和偽軍一個中隊。3月7日,日、
偽軍突然出動兵力5000餘人,採取分進合擊戰術,兵分八路,對二團實施報復性攻擊。危急關頭,王必成大膽沉着,指揮部隊面對數倍於己的日、偽軍,激戰8個小時,突出重圍。此戰,共擊斃日、偽軍90餘人。此
後,王必成率部又先後取得了陳巷橋伏擊戰、賀甲殲滅戰等戰鬥的勝利,為二團贏得了「老虎團」的美譽,在江南僅一年多的時間,王必成就帶領二團先後對日偽軍進行了200多次戰鬥,且每戰皆捷。
1944年8月23日至25日,王必成指揮部隊發起長興戰役,攻克日、偽軍據點13處,摧毀碉堡60餘座,重創偽軍第一方面軍第一師第三團,俘其副團長以下官兵420餘人。王必成乘勝追擊,至12月先後收復溧陽、郎溪、
廣德、長興間的大部分地區。
1945年8月7日,王必成指揮第一縱隊在蘇南第一軍分區的配合下,取得了東壩反攻戰役的勝利,摧毀日、偽軍據點50餘處,殲滅日、偽軍1800餘人。8月19日,對盤踞在金壇、溧陽拒絕投降的日、偽軍分別實施包圍,激戰一晝夜,收復了金壇和溧陽縣城。接着,又先後攻克溧水、長興等地。
解放戰功
解放戰爭時期,王必成任華中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第6師副師長,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24軍軍長,第7兵團兼浙江軍區副司令員。先後參加蘇中戰役、萊蕪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蘇中戰役,王必成所部作為華中野戰軍的兩把鋒利尖刀之一,首攻泰興,二戰如南,伏擊西場,攻克林梓,激戰分界,五戰五捷,殲滅李默庵的王牌部隊,從此打消了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美械裝備部隊的顧慮。
漣水戰役,王必成與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過招。一戰漣水,硬是把風頭正勁的第七十四師迎頭澆了個透心涼;二戰漣水,第六縱隊在不得不撤出的同時,讓第七十四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至後來在孟良崮被
俘的第七十四師軍官說道:其實,我師在漣水之戰中已被六縱重創了元氣。
萊蕪戰役,王必成在吐絲口戰鬥中斬獲兩萬多,此役殲國軍數在共軍參戰各部隊中名列第一。
孟良崮戰役,王必成指揮六縱長途快速奔襲垛莊,使蔣介石嫡系、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整編七十四師無路可逃,成了瓮中之鱉,並且在孟良崮戰役的最後關頭,王必成使出了殺手鐧,六縱最終率先勇登孟良崮峰
頂,摧毀七十四師總部,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為共軍殲滅國民黨「五大主力」開了先河。
沙土集戰役,王必成的六縱以出色的表現,讓華野從此告別了「七月失利」的陰影,對振奮華野全軍士氣作用不小。
豫東戰役,王必成的六縱攻克了龍王店,活捉了區壽年,為殲滅區兵團立了大功。
淮海戰役,王必成的六縱是碾莊圍殲黃伯濤的主力之一,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貢獻。
渡江戰役,王必成作為第七兵團渡江第一梯隊,先行偷渡太陽洲,並分別在閔家拐、悶湖窯等地起渡,於太白廟、永固廟一線登陸。隨後,迅速東進,追殲逃敵,在廣德圍殲戰中俘國民黨軍第四軍副軍長李子亮。
人物軼事
死令威懾
王必成指揮作戰軍令如山,以下「死」命令而威懾軍中。軍令出,非「死拼」,即「死守」;非「槍斃」,即「殺頭」。1943年4月,蔣介石、顧祝同調集12個團近兩萬人馬,直逼兩溧地區,妄圖圍殲新四軍第十六
旅,製造第二個「皖南事變」。當是時,旅政委江渭清向各團傳達突圍命令。末了,江渭清請旅長王必成講話。王必成曰:「江政委說,完不成任務,團長、政委軍法處治。我說江政委太客氣了,完不成任務,團
長、政委提頭來見!散會。」王必成言簡意賅,擲地噹噹。
巋然不動
1945年2月12日,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王必成,親臨天目山戰場前沿指揮,距敵僅二三百米。初始,子彈中樹冠,樹葉紛紛墜落身上,王必成不動;繼而,子彈落草地,於腳旁噼噼叭叭作響,王必成仍不動;繼 而,警衛班孫副班長中彈倒下,王必成依然不動;再繼而,一彈片擊中王必成望遠鏡,斜擦而過,王必成一步不挪,仍巋然不動。
活自律
王必成吃飯喜歡一個人獨自進餐,只要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碗乾飯、兩碟小菜,就足夠了。很少與家人共餐,幾十年如一日。這是戰爭年代領導幹部「吃小灶」,親屬子女不准「沾光」的規定所養成的習慣。
王必成下部隊視察,凡是部隊大魚大肉擺酒宴招待他,他都一概拒接。只有把大魚大肉撤了,他才上桌吃飯;魚肉不撤,他決不上桌吃飯。故王必成下部隊常上演「罷宴風波」。
家人規定
王必成始終過着清淡的生活,從不亂花公家一分錢,不要一件規定以外的東西。他嚴格要求身邊工作人員和家屬子女,並給家人規定了「五不許」,即:不許參政;不許到秘書辦公室看文件;不許以他的名義辦任何事情;不許乘坐配給他的汽車;不許搞特殊化。
贊媳參戰
1978年7月,由于越南當局不顧中國政府的勸告,不斷加劇反華排華活動。隨後,中國黨中央派楊得志擔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指揮對越作戰,而王必成從昆明軍區調任武漢軍區司令員。戰前調離,對以打仗為榮的王必
成無疑是一種極大的遺憾。
為了彌補遺憾,王必成寫信給自己的子女,鼓勵他們上前線,投入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去。在他的堅持下,他的兒子和最疼愛的小女兒都上了前線。
一天,夫人陳瑛擔心地對他說:「咱們的媳婦也想上前線去。」「很好嘛!這才像我家的媳婦。」王必成高興地說。夫人悄悄告訴他:「媳婦已經懷孕兩個月了,醫院領導不準備讓她去,可她自己堅決要去。」誰知王必成卻揮着手說:「讓她去!我不能參戰,但我們家有三個半人參戰,此願可遂,此志可明了。兒女承父志,堪慰老將心。」聽完這話,陳瑛熱淚奪眶而出。
兒女們從前線給王必成打電話或寫信,紛紛表示要爭取為國立功。王必成心中十分欣喜,勉勵他們要聽從指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殺敵立功。後來,在這次自衛還擊戰中,王必成的兒子和女兒雙雙榮立三等功。
紀念戰友
王必成生前所蓋毛毯,米黃色,補丁重重疊疊,約十餘處。王必成夫人陳瑛說,這是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二縱九團團長徐緒奎於1940年9月6日犧牲後的遺物。徐緒奎的警衛員遵照徐緒奎的囑託,將這條毛毯作為遺物轉
送王必成。王必成時任二縱司令員,為紀念戰友,留毛毯擋風禦寒,日日不離,夜夜相伴,至今已有四十九個春秋。
親屬成員
父親:王禮寧
母親:余氏
妻子:陳瑛[2]
女兒:王蘇炎,副師職幹部,大校軍銜。
親屬成員圖冊
所獲榮譽
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3年,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1988年7月,王必成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王必成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中共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人物評價
根據地群眾:王必成被茅山根據地群眾譽稱為「王老虎」,所率第2團被稱為「老虎團」。
華中野戰軍七縱隊政委陳丕顯:「必成同志在長期革命戰爭中,轉戰南北,出生入死,勇猛頑強,大膽果敢,具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他是很能打仗的,而且善於打大仗,打硬仗,從不打『滑頭仗』。他不愧為人
民解放軍的一員虎將。」
華中野戰軍七縱隊政委陳丕顯:「在以後華東戰場的多次重大戰役中,如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必成同志的華野六縱,都建樹了赫赫戰功」。
賀龍元帥:「王必成可深信、可深交!」
新華社:「王必成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1989年3月30日《人民日報》)
新華社:「抗日戰爭時期,他從延安奔赴華東抗日前線,率部挺進江南敵後,參加著名的黃橋保衛戰、天目山戰鬥,為創建、鞏固和發展蘇浙皖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領部隊英勇作戰,戰
績卓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他重視我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經常深入部隊調查研究,指導工作,為部隊建設作了大量工作。」(1989年3月30日《人民日報》)
後世紀念
王必成骨灰安葬在江蘇省句容市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與當年的老戰友江渭清、吳仲超長眠於茅山的青山綠水之間。
故里
王必成故里位於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小寨村。
活動
2012年2月21日,王必成將軍誕辰10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上海警備區雲峰大飯店舉行。[2]
紀念王必成將軍百年誕辰文物圖片展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開展。
藝術形象
《王必成畫傳》
《中國人民解放軍百戰將星叢書——王必成中將》
《虎將王必成》
《虎將雄風:回憶王必成將軍》
《虎將光耀千秋——王必成同志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後世紀念圖冊
影視形象
開國"虎將"王必成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1963年5月1日上映的電影《紅日》中沈振新原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