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從會稽還
王恭從會稽還 |
王恭從會稽還 是中國南朝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 逸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軼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 玄言和機智 應對的故事。又稱王恭無長物。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 王恭從會稽還 [1]
作者 劉義慶
創作年代 南朝時期
作品出處 世說新語
文學體裁 筆記小說
選自作品 《世說新語·德行》
原文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譯文
王恭從會稽回來後,王大去看望他。看見他坐着一張六尺長的竹蓆子,便對王恭說:"你從東邊回來,自然會有這種東西,可以拿一張給我嗎?"王恭沒有說什麼。王大走後,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張竹蓆送給王大。自己既沒有多餘的竹蓆,就坐在草蓆子上。後來王大聽說這件事,很吃驚,對王恭說:"我原來以為你有多餘的,所以問你要呢。"王恭回答說:"您不了解我,我為人處世,沒有多餘的東西。"
注釋
會稽:古地名,今浙江紹興市。
可以一領及我:以,把、拿
簟(diàn):竹蓆子。
薦:草墊。
丈人: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可譯為"您"。
長(舊讀zhàng):多餘,剩餘。
王恭:東晉重臣。
王大:即王忱。王忱字元大,小名佛大,人稱阿大,王坦之子,為王恭的同族叔父。
語yù:對········說
一領:一張。領,量詞。
東:會稽在東晉國都建康(今南京市)的東面。
卿:您,對人的尊稱。
及:給。
去:離開
即:立即。
舉:拿,把。
謂:以為,認為。
對:回答;回答說
悉:熟悉,了解
長(zhàng)物:多餘的東西。
可以:可以拿
後大聞之:之,指示代詞,指這件事。
都建康:今南京市 。
因:於是,就
耳:罷了
成語出處
身無長物:
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窮。 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本文中指王恭為官清廉。
文言知識
釋"悉" "悉"常見有兩個義項。上文"丈人不悉恭"中的"悉"指"知道","了解",句意為您不了解我 。又"吾悉君為高人",意為我了解您是高尚的人。"悉"又指"全",如"家中實情,乃父悉知",意為家中的真實情況,你父親全都知道。又,"悉聽爾言",意為全聽從你的話。
文化常識
話說"坐墊"
古人席地而坐,因此要用坐墊。最低廉的是用稻草或蘆杆編成。上文說到的"簟"(diàn)是用竹片編成的,因為會稽地方多竹,故王恭從那裡帶回。還有用皮或錦緞等製成的。坐墊因季節不同或主人家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王恭具有的品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