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斌
王成斌,1928年1月生,山東省掖縣人,1944年8月入伍,194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畢業,高中學歷,陸軍中將軍銜。曾任中共中央委員會委員,北京軍區司令員。
王成斌 | |
---|---|
出生 |
1928年1月15日 山東省掖縣(今萊州市)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陸軍中將 |
目錄
人物履歷
一九四四年八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為膠東軍區學兵團學員
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六年任膠東軍區東海獨立團一營三連戰士、班長、文書,一營營部會計、營部書記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任膠東東海獨立團一營機炮連政治幹事,第六師十六團參謀處參謀
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三十八師一一二團參謀、副連長
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三十八師一一二團二連連長,先後參加膠東保衛戰和濰縣、兗州、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廈等戰役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至一九五一年任陸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二師二七四團二營副營長
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三年任陸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二師二七四團二營營長,二七五團司令部作戰股股長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任陸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二師二七四團副參謀長兼作訓股股長,第三十一軍九十二師二七四團副參謀長,師司令部作訓科副科長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一年任陸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二師二七四團副團長,第一副團長兼參謀長,陸軍第三十一軍司令部作訓處副處長
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七年任陸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二師二七四團團長
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九年任陸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二師參謀長
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O年任陸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二師師長
一九七O年至一九八三年任陸軍第三十一軍副軍長(其間:一九八O年至一九八一年 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六月任南昌陸軍學校校長
一九八五年六月至一九九O年四月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一九九O年四月至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兼黨委書記
一九八八年九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三級解放勳章,一九九八年七月被中央軍委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是中共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
整頓軍隊生產經營
改革開放給中國的歷史留下了無窮的議題,也給中國軍隊留下了諸多的論題。軍隊的生產經營活動正是那一歷史階段諸多論題之一。
改革開放後,黨的工作中心以經濟建設為重點。國家規劃中的國防經費大幅縮水,人民解放軍日漸陷入了再次需要「自己動手」的境地。
1985年,全軍先後召開農副業生產電話會議和生產經營工作會議,明確對部隊發展生產經營提出了要求。以此為新的起點,1980年代中後期的軍隊生產經營活動出現迅速發展的勢頭。僅以北京軍區1992年的生產經營狀況為例,全區第二產業的工礦業和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純收益已經達到5.5億元人民幣,第一產業的糧食總產亦達1.32億斤。
這還僅僅是體現在軍區財務部門和生產經營辦公室賬本上的統計數字。實際上,集團軍和師一級部隊的生產經營收入在訓練保障、訓練改革、裝備小革新、基礎設施建設、日常生活水準提高等各類經費開支中,常常已占到三分之一甚至小一半的份額。
實事求是地說,對軍隊搞生產經營活動,王成斌的思想認識也有一個逐步發展變化的過程。沒錯,人民解放軍永遠是戰鬥隊、工作隊、生產隊,但首要的職能、根本的職能,還是一個戰鬥隊吧。 張震上將任國防大學校長兼政委時,便很不贊成軍隊搞生產經營。升任軍委副主席後,他分析軍隊生產經營的得失利弊,指出:從歷史的教訓看,軍隊參與經商、經營這些事情,是走向衰敗的重要原因,必須遵紀守法,防止各種腐敗現象的發生!
對軍隊成規模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反對態度最鮮明的,老將軍張愛萍應該是其中之一。他在軍委常務會議上說:不錯,軍隊經商的目的是為了以軍養軍。要害不在這個,不是養不養得起軍隊的問題,而是這種方式養出來的,是一支什麼軍隊?
1993年10月,軍委正式下發了《關於整頓、改革軍隊生產經營的決定》,總體精神是要求對部隊生產經營工作實行集中統一管理,軍以下不再從事經營性生產。
北京軍區隨即召開了軍區生產經營工作會議,軍區司令員兼黨委書記王成斌出席會議。他在專題講話中強調,要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部隊的軍事訓練、抓教育管理,徹底克服「一安全,二抓錢,湊湊合合搞訓練」的意識,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軍委的決策上來。
如今,「軍隊生產經營」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然而它留下的深深隱患,或者說後遺症狀,在以後相當長一段歲月,仍然一度很深地影響着這支軍隊的建設和環境,直到中共十八大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大刀闊斧進行整治,才真正得以有力的剷除。在中共十八大以後紛紛落馬的數十位軍隊高級將領的經歷中,大都能發現軍隊生產經營給他們打下的心理烙印。
練兵朱日和
這一年多,王成斌很關注朱日和訓練基地的發展。
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是人民解放軍一系列訓練基地的老大。能夠做老大,首先因為它的體量足夠大,場地足夠大。遼闊的內蒙古高原,靠近中蒙邊境不遠,將近一千平方公里草原、丘陵、荒漠、戈壁,幾乎相當於內陸一個中等縣域的幅員了。水草不豐,人煙稀少,看不見馬群,找不見牛羊,聽不見蒙古長調的牧歌,更沒有斑斕的蒙古包和敖包。
朱日和完全可以拉開兩個重裝機械化師真槍真刀的實兵對抗。站在朱日和訓練基地的高坡上,極目遠眺,王成斌才會真正感受出那種上將軍統領千軍萬馬、連營號角不絕的沖天豪情。
王成斌要求朱日和訓練基地的官兵們:要抓應急機動部隊的作戰訓練、機動訓練,要針對性地搞一些典型的防禦設施來訓練部隊。基本建設要跟訓練配套,要拿出一些典型的東西。
1992年是王成斌就任北京軍區司令後真正準備大展身手的一年。
然而二十多年後,他只能不無遺憾地說:我在北京軍區幹了三年多不到四年的時間,真不好說最大的貢獻在哪裡。沒幹老些活,真想幹的事情並沒幹成。不滿意。沒有滿意的事情。連軍區機關的大門位置,我都沒解決了。
北京軍區的機關大院位於西郊翠微山腳下,與山腰、山巔的八座古寺相鄰,北京人俗稱八大處。整個軍區大院坐北朝南,司令部、政治部的三座辦公大樓成「品」字形矗立山麓,居高臨下。唯一異樣的是大門不居中,而是在樓前廣場橫出一條下坡的路,斜着向東南延伸出六七百米,立起一座氣勢還算雄偉巍峨的門樓。先後好幾位司令員、政委都想將大門位置改成居中,一直都沒有辦成。一直到21世紀初,北京軍區機關大院才堂而皇之有了一個大牌樓型的正大營門。
1993年即將來臨了。這是人民解放軍建設發展的又一轉折關頭。經過數年的積累醞釀和海灣戰爭後一段時間的斟酌論證,1993年的年初,軍委確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思想,在戰略指導方針上實行重大轉變,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由打贏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到應對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
然而1993年的元旦鐘聲敲響之際,王成斌的心情卻相當複雜。
他清楚:軍委將在新的一年做出戰略指導方針的重大轉變,將給人民解放軍的建設與發展帶來新的空間與機遇,老驥伏櫪,當可志在千里。但這一年,他已經65歲了。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已經到了正大軍區級軍官的最高服役年限。[1]
1992年10月,他在中共十四大上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同屆,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李來柱中將也進入了中央委員會,循例,預示着下一步要升任正大軍區的司令員、政委。但十四大以後,中央軍委調整各大戰區的領導班子,李來柱卻原職未動。毋庸諱言,無論是軍區機關、軍區部隊,還是李來柱副司令員本人、王成斌,都會有所意識,這是要就地交接班。
於是,王成斌司令員下一步是進,還是退,便自然成了軍區上下尤其是軍區機關明里暗裡紛紛議論的話題。前有轍,後有車: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上將保留中央委員,不久任國防部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上將卸任中央委員,不久則離職休養。
進退去留,到了這個位置,這個年齡,王成斌已經寵辱不驚,他只是需要理清思緒,做好準備。
遺憾和領悟
1993年12月,正是年尾交年頭的時節,軍委常務副主席劉華清找王成斌談話,告知:軍委考慮他年滿66周歲,已經超出大軍區正職的最高任職年限一年,決定免去他北京軍區司令員的職務,離開崗位休養。
王成斌對這一天,早已有了很充分的思想準備。在從戰爭中走過來、跟着毛主席打下江山的那些人當中,王成斌幾乎是最後的那幾個、十幾個人了。他真的從沒想到過,能從槍林彈雨中闖過來,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一步一步從士兵行列走上這麼高的位置。作為個人,他還有何不足?[2]
王成斌以中將軍銜離休。
1998年7月,中共中央軍委按照參加革命的年代,給所有戰爭時期過來的老同志分別頒發紅星勳章、獨立勳章、解放勳章,同時發布他們集體離職休養的正式命令。1944年2月參加八路軍的王成斌,獲得一枚金燦燦的獨立勳章和紅底燙金的榮譽證書。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和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原北京軍區司令員王成斌站在西觀禮台的第一排位置。
裝備方隊過來了,各類發動機和履帶轉動的巨大轟鳴震顫大地,青煙滾滾。觀禮台上的老將軍、老同志們,頓時安靜下來。
1999年五十周年國慶閱兵、2009年六十周年國慶閱兵,王成斌都受邀在天安門上觀禮。那時很多裝備還都是他所熟悉或者有所了解的部隊現行裝備,尚不足以讓他耳目一新,生髮出振聾發聵的感受。這一次,幾乎完全不同了。
這些新型裝備,幾乎全都是近些年定型並裝備部隊的。真正見識廬山面目,王成斌還是第一次。短短30多分鐘裡,這麼大數量、以這般無可比擬的氣勢同時展示在他眼前,視覺和心靈所感受的刺激與衝擊就不是輕易能用語言或文字描述的了。
王成斌百感交集,閱兵後的一段時間,他經常會沉浸在冥想與回思里。
他曾經認為,他人生最精彩的樂章是那些戰爭歲月,人生最厚重的滋味是那些執戈東海的時光;而人生最大的價值體現在南昌陸校校長和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任上——那時候的他已經具備高級軍事領導幹部的應有素養,得改革開放之先機,在人民解放軍的一系列軍事變革中盡占鰲頭,為這支軍隊的發展真正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最讓他大不甘心的是,本該讓自己的軍事生涯再次迎接挑戰的時候,他卻不得不面對軍隊裝備相對落後的現實,去殫精竭慮費盡苦心地想辦法。拎着燒火棍去拚命,這是他那時內心最深處的感覺。
那時候,軍委提出「應對」而不是「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實事求是地說,這個要求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如今,再看這支軍隊,看見這些裝備,王成斌完全可以以過來人的情懷自豪地說:他們不僅可以應對,而且一定可以打贏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戰事。
這支軍隊已經走出了艱難忍耐的泥淖,走出了裝備相對落後的困地,走出了遍地枯枝落葉的彎曲拐口,正在走上新的大道,開創新的光榮與輝煌。
王成斌忽然有了一番新的大徹大悟:在北京軍區司令員任上,他的最大作為是在一場不亞於這支軍隊歷史上的萬里長征的新時期戰略轉移中,留下了自己清晰的足跡。
視頻
參考來源
- ↑ 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18/0523/3925500.shtml 北京軍區原司令員王成斌:親歷福建海防30年 來自齊魯網
- ↑ http://mil.news.sina.com.cn/2018-04-18/doc-ifyuwqfa3792247.shtml 前北京軍區司令員王成斌:整頓軍隊生產經營 來自新浪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