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典
现任 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美协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 画院高级画师[1]。
中 文 名 : 王承典
出 生 日期 : 1949年2月
职 业 : 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高级画师
毕 业 院 校 :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生 地 : 山东临朐
国 籍 : 中国
民 族 : 汉族
目录
目录
1个人简介 : 2书画特点 : 3人物画欣赏 : 4相关作品 :
个人简介
王承典(1949.2—),男,汉族,笔名王喆。生于山东临朐[2]。1982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2001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研修班进修。曾任过县委宣传部报道组干事、理论教员、公社党委书记、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副书记、淄博市文化局局长、《红旗》、《求是》杂志社编辑,地区副专员、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等职;现任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美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出版有小说散文集《小镇名医》(华艺出版社)、诗歌集《大地五线谱》(上海学林出版社)、《王承典画集》、《王承典书法集》、《王承典诗集》、《王承典小说》、学术专著《淄博文物与考古》等著作。
二十多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书画作品百余幅,并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获奖;国画作品参加过山东省建国50周年书画展。书画作品被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香港、台湾美术馆收藏。
王承典的书法作品,以行书见长,落落大方、静静自然、意足灵动、走笔舒展,“蕴藉着齐鲁人文积淀的人格气质”。
王承典的绘画,人物、花卉工写兼备,充满了他以诗人、作家、画家的视角观察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激情与挚爱,让人更多地领略到他在文学、美学等方面相当深厚的“画外功夫”。
多年来从事文化艺术组织与管理工作,近年来组织策划众多山东与全国各地美术家的交流展览。
书画特点
王承典的书法作品,总的看很大气,很自然,很舒展。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将进酒”类。这类作品给人峻拔崎崛、汪洋恣肆的美感;在运笔上以气制动,粗壮如牛健步,细密如龙蛇蜿地,粗细疏密间,蕴藉着齐鲁人文积淀的人格气质;二类作品是“书从读后纸无字,兰到静时香有声”。这类作品,在自然流畅中逸出大方潇洒气韵,给人灵动舒展的美感;三类书品,是与他的绘画作品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机体的题签。他在给画作题签时,做到了兴之所致,灵之所动,信笔拈来。在章法布局上,使书与画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借助,不可或缺。“少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品茗赏月”、“西风昨宵过园林,催绽黄花满地锦”、“方寸天地见宇宙,兵来将挡写春秋”等,无雕饰之着意,存灵性之跃动,臻于红花绿叶相映衬的佳境。
王承典的字画,特别是绘画,使人自然联想到朱耷简括的清雅和齐白石“十里蛙声出山泉”的声韵———他用最少的笔墨去营构一个特定的宏阔大世界,成为包容一个又一个活人灵魂的窠臼、栖息所。欣赏王承典的画,从中使人领略到他相当深厚的“画外功夫”,即文学和美学方面的素养,以及着墨之前的构思的精妙。承典先生作为文人字画,承典先生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而为之,笔底功夫虽称不上炉火纯青,但他的作品却充满着文气、才气、空灵之气。
人物画欣赏
王承典先生性情豪放,涉猎广泛,琴棋书画皆善,诗词歌赋兼长,多年来,他的诗词、小说、散文、书画作品及美术评论在《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 中国艺术报》、《大众日报》、《中国美术》等报刊多次发表,出版有《王承典诗集》、《小镇名医》、《王承典画集》、《王承典书法集》等多部著作。
近读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黄胄先生题签的《王承典画集》,令人心清气朗,赏心悦目。集之作品构图简括,笔墨洗练,放逸率真,笔简意远,沁透着中国文人画的书卷气息,颇得中国减笔写意画之真谛。
承典先生在中国画这个百花园里,特别崇尚减笔写意画,曾在《中国美术》期刊发表过专论。谈及减笔画有一个问题值得与美术界的朋友商榷:减笔画并非简笔画。简笔画是用钢笔、铅笔、圆珠笔,也可用水彩、蜡笔、油画棒等颜色,以简洁的造型来表情达意的绘画形式,它是世界性的语言形式,不属于中国画的范畴。而减笔画是中国画历来所推崇的简约之美,它需要在形的基础上做笔墨的减法,减法的关键在于“意到笔不到”。所以历来有中国画“加法容易减法难”之说。减笔画初始于晚唐 的孙位及同时期的陈惟岳,尤其是后者作画用笔尚简,不入时流,《广川画跋》中评说:“妙于形似,状简古,至有余意,尽藏笔画内。”北宋的石恪,作画“纵逸不守绳墨,多作戏笔”,被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减笔画的集大成者则是南宋的梁楷,他开创了简约疏阔、洗练率真的崭新画风,寥寥数笔,意象大千。尤其他的泼墨写意,摈弃了传统的以线绘形的表现方式,用纯水墨表达虚实浓淡,妙趣天成。后继的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朱屹瞻、崔子范等都在减笔写意画上广有建树。
减笔写意画,为文人画,史称“逸品”,被列为“逸、神、妙、能 ”四品之首。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就说:“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为逸格尔。”南宋邓椿在确认逸品在画史中地位的同时,还将逸品必然地与文人画联系起来,主张“画者文之极也”。明董其昌在《画旨》中肯定“画家以神品为宗极,又有以逸品加于神品之上者”。纵观前人对“逸品”的定位,可以看出“逸”的基本精神就是崇尚自然,崇尚简约,倡导的是文人的减笔写意画,反对成法的束缚。对减笔写意画王承典先生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随着社会形态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减笔画的魅力愈益彰显,社会地位会日见其高。盖因为减笔不简,寥寥数笔,内涵丰富,外延无限,它能生动地凸现大千世界,深刻地折射出事物的本质。”由此我也理解了承典先生执迷、热恋减笔写意画的真正动因——他在追求和探索中国画“逸品”的至高境界。
谈到文人画,承典先生就是一个国内知名文人。与共和国同龄的他,出生于人杰地灵的五镇之首——沂山之麓一中医世家、书香门第,受环境和家庭的熏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他特殊的阅历、放逸的性情、齐鲁大地丰厚的文化底蕴,理所当然地会影响到他的审美意识、价值取向和艺术的创作形式。他出生于山村,喜欢狂阔的原野和村民的朴质率真;他从政数十年,厌恶人际关系上的虚伪和尔虞我诈。认为“生活原本很简单,是严酷的生活本身将生活弄复杂了、扭曲了、变形了,乃至芜杂丛生,面目全非。减笔画画家的天职就是用自己的笔墨将原本简单的生活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反映生活的真谛”。使他更加义无返顾的选定了减笔写意画。应当说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当今中国为个性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承典先生的减笔写意画是其个性的张扬,也是时代的产物。大家都知道,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大写意画在中国画坛没有立足之地,到了80年代,才得以长足发展,方促就了朱屹瞻和崔子范的横空出世,大器晚成。
相关作品
文轩画廊王承典作品 词条标签: 人物 名人 文学家 作家
视频
王承典:具有深厚的“画外功夫”
参考来源
- ↑ 现任 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美协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 画院高级画师,搜狐 - www.sohu.com/a... - 2019-10-9
- ↑ 王承典(1949.2—),男,汉族,笔名王喆。生于山东临朐,搜狗问问 - wenwen.sogou.com/z... - 201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