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新生,男,1956年6月18日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

王新生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出生 1956年6月18日
山东省济南市
国籍 中国
母校 北京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21世纪东方思想的展望

目录

人物经历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56年6月18日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3年1月高中毕业后在山东省历城县仲宫公社插队,1976年1月到1978年1月为山东省济南第三建筑公司工人。1978年2月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2年1月毕业,并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2年2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为世界近现代史专业日本近现代史研究方向研究生,1984年12月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其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讲授"世界近代史",1986年被评为讲师。1988年4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从事日本近现代史及战后日本政治研究。1991年8月被评为副研究员,1998年 8月被评为研究员。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为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日本史方向在职博士研究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2月调入北京大学,现为历史系教授,世界史(日本)方向博士生导师,从事日本历史与政治的研究与教学。

社会任职:

在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刊物中的任职情况:

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日本史学会战后史分会会长。

中日文化交流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特约评论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语广播特聘专家 。

研究方向

日本历史与政治、东亚政治等。

主讲课程

作为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王新生教授主要开设日本方面的系列课程,如"日本及日本人论"课程。

课程名称:日本及日本人论。

主要内容:日本是我国近邻,目前中日两国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近3000亿美元。日本是我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我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另外,中日企业在对方投资也越来越多,两国的人员往来也达到750多万。尽管钓鱼岛撞船事件以后双边有所恢复,但国民相互之间的感情依旧冷淡。其原因除经贸往来本身以及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引发的摩擦外,相互之间缺乏理解、甚至误解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遂造成两国情绪化的言行屡有发生。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大国,相互之间保持合作的态势是推动地区一体化形成的前提条件。因此,有必要客观、理智地分析对方。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本课程准备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政治体制、经济增长、国民性格、对外关系、安保政策等方面对日本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加深对日本的理解。

时间安排:

第 一周(9月5日)绪论--为什么要理解日本。

第 二周(9月12日)中秋节放假。

第 三周(9月19日)地理环境及国民性。

第 四周(9月26日)融合与冲突的古代历史。

第 五周(10月3日)国庆节放假。

第 六周(10月10日)侵略扩张下的近代历史。

第 七周(10月17日)战后经济发展。

第 八周(10月24日)经济发展模式。

第 九周(10月31日)课堂讨论:中日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第 十周(11月7日)政治制度。

第十一周(11月14日)政治过程。

王新生
专家组成员王新生教授发言

第十二周(11月21日)非政府组织。

第十三周(11月28日)学生运动。

第十四周(12月5日)人口结构。

第十五周(12月12日)外交与安全。

第十六周(12月19日)课堂讨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第十七周 撰写课程论文。

第十八周 撰写课程论文。

课程成绩:

课堂讨论及小论文占总成绩的40%,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60%。

参考书目:

赖肖尔:《当代日本人--转化及其连续性》,上海译文出版事业1998年。

孙执中:《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史(1945-2004)》,人民出版社2006年。

冯昭奎、林昶:《当代日本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王新生:《日本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少普等:《战后日本防卫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金熙德:《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史桂芳:《战后中日关系(1945-2003)》,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

尚会鹏:《 中国人与日本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韩铁英:《列国志·日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王新生:《 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

王新生:《 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主要贡献

学术成果

学术研究成果有《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日本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等,《日本政治概论》、《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再生还是衰落--21世纪日本的抉择》等合著八部;同时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日本学刊》等杂志上发表《中日近代缫丝业比较研究》、《试论日本的地主制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的利益集团》、《传统在日本早期现代化中的作用》、 《日本模式的终结》等学术论文及文章百余篇;另外还有译著两部及大量译文。

论文

中日政治关系30年,《中日友好交流30年》,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

福田内阁与中日关系,《中日友好交流30年》,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

源赖朝及其家族,《中文导报》2008年10月30日第33版。

武士的起源,《中文导报》2008年6月30日第33版。

藤原家族与摄关政治,《中文导报》2008年3月13日第33版。

风化的遣唐使,《中文导报》2008年2月28日第33版。

日出之国的傲慢,《中文导报》2008年2月15日第33版。

大和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融合,载《绿叶》2008年第7期。

日中关系における歴史问题,载《バルカン史と歴史教育―「地域史」と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再构筑》,日本,明石书店2008年3月。

日中相互认识とナショナリズム,载《日中文化の交差点》,日本,三和书籍2008年3月版。

王新生
王新生

首相官邸主导型决策过程的形成与挫折,载《日本学刊》2008年第3期。

日本政局回顾与展望,载《现代日本》2008年第1期。

福田政权及其对华政策,载《世界发展状况》2008年。

邪马台国与大和国,《中文导报》2007年11月15日第33版。

日本人的起源,《中文导报》2007年10月18日第33版。

"安倍丸"再次启航,《新京报》2007年9月3日。

江田构想,《中文导报》2007年3月22日第33版。

砂川斗争 ,《中文导报》2007年3月8日第33版。

昭和妖怪岸信介,《中文导报》2007年1月31日第33版。

太阳族,《中文导报》2007年1月18日第33版。

高速增长阶段对城市边缘人群的人文关怀-日本创价学会的社会与政治功能,载《中国与世界观察》2007年第1期。

日本外交政策新变化,载《世界发展状况》2007年。

东亚政治发展中的殖民地时代遗产,载《亚太研究论丛》第四辑,2007年6月。

日本政局的回顾与展望,载《现代日本》2007年第1期。

吉田茂与战后日本,《中文导报》2006年11月30日第33版。

麦克阿瑟在日本,《中文导报》2006年11月9日第33版。

昭和的阿吉,《中文导报》2006年11月2日第33版。

人算不如天算--战后日本经济复兴 《中文导报》2006年10月19日第33版。

"日本模式"的成功与衰败,载《中国改革》2006年第9期。

日本政治发展趋势,载《现代日本》2006年第3期。

评〈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载《抗日战争史研究》2006年第2期。

池田大作の政治観およびその実践,载《东洋学术研究》第44卷第2号,2005年。

战后"日教组"演变过程简论,载《日本学刊》2006年第4期。

日本大选及其影响,载《世界发展状况》2005年。

日本历史过程中的断绝与连续--战后初期的改革与"逆流",载《研究论集》第1集2005年。

创价学会的社会及政治功能,载《日本学刊》2005年第1期。

评日本战后初期的改革与"逆流",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论战后东亚地区的政治发展,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日本民众不再相信小泉,《环球时报》2004年12月15日第3版。

日俄领土问题再起风波,《武汉晨报》2004年11月22日第41版。

福冈法院: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违宪,《世界知识》2004年第9期。

日本政治的回顾与展望,《现代日本》2004年第1期。

论池田大作的政治观及其实践,载《21世纪东方思想的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创价学会·池田大作·社会功能--以高速增长时期为中心,载《池田大作研究论文集》,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

战后日本政党政治与经济发展,《"东北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正中书局2003年版。

战后东亚政治发展--另一类型的政治现代化,《现代化研究》第二辑,2003年。

战后日本政党政治与经济衰退(4000字),《改革内参》2003第 9期。

"有事法制"、中日关系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第六次中日青年论坛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二流国家的宿命--读〈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有感,《世界知识》2002年第24期。

政党政治与日本问题,《日本学》第12辑,2002年号。

"有事法制"与军事大国化的日本,《世界知识》2002年第11期。

王新生
王新生 教授

日本为何在历史问题上越来越倒退,《求是》2001年第18期。

日本铁娘子:田中真纪子,《世界知识》2001年第14期。

日本的新民族主义,《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13日。

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12日。

浅析日本新民族主义,《前线》2001第4期。

靖国神社与日本政治,《中国报道》2001年第3期。

1955年体制与现代日本政治,《日本松下政经塾报》2001年第4期。

后1955年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日本学》2001年号,第11辑。

1955年体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本学刊》2001年第5期。

1955年体制的形成及其政治特征,《日本学刊》2001年第2期。

日本的修宪与军事大国化,《第四次中日青年论坛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政治体制与日本政治体制研究,《日本学刊》2000年第6期。

透视日本大选,《科技周报》2000年6月24日。

"神国"与"国体"失言惹风波,《世界知识》2000年第13期。

森喜朗政权能走多远,《世界知识》2000年第9期。

论20年代日本的协调外交,《日本学刊》2000年第4期。

政治、行政、国会改革与未来日本政治体制,《日本学》第10期,2000年。

日本的修改和平宪法与军事大国化,《视点》2000年第1期。

日美金融战争,《大学生》2000年第 1期。

日美安保新指针与中日关系(6000字),《第三届中日青年论坛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自自公合作与日本政治,《世界知识》1999年21期。

交流、理解与信赖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世界知识》1999年20期。

靖国神社与日本人的历史情结,《视点》1999年第11期。

世纪末的"盘点行动"--日本通过国旗国歌法,《世界知识》1999年第18期。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及其影响,《紫光阁》1999年第7期。

石原慎太郎与日本新民族主义,《金三角》1999年第 6期。

制造地区不稳定局势的"新指针",《世界知识》1999年第12期。

不断蔓延的新民族主义情绪,《科技时报》1999年5月6日。

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香港《文汇报》1999年1月14日。

"自自合作"冲击日本政坛,《世界知识》1999年第1期。

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与中日关系,《日本专修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月报》第430期1999年。

1998~1999年中日关系,《1999年中国发展状况与趋势》,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

拉贝与"拉贝日记"及其他,《大学生》1999年第1期。

"日本丸"将驶向何方,《大学生》1998年第11期。

日本政经动荡症结剖析,香港《文汇报》1998年10月21日。

政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读杨栋梁〈国家权力与经济发展〉,《日本学刊》1999年第1期。

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社会发展模式,《第二次中日青年论坛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日本模式的终结,《日本学刊》1998年第 6期。

困境中起步的小渊内阁,《世界知识》1998年第17期。

世纪末的"日本病",《世界知识》1998年第16期。

日本为什么不能正视侵略历史,《时事报告》1998年第8期。

日本高级官僚的"下凡",《世界知识》1998年第12期。

"不关心日本时代"会到来吗?日本将从欧美人的视野中消失》,《大学生》1998年第5期。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红色政党--鲜为人知的日本共产党,《大学生》1998年第6期。

错误的历史意识,《世界知识》1998年第4期。

战后日本政治研究述评,《日本学》1998年号。

简论日本的行政改革,《日本学刊》1998年第3期。

日本将从欧美人视线中消失--战后欧美人的日本观,《北大史学》1998年号。

透析日本"自由主义史观"热,《大学生》1998年第1期。

变化中的日本共产党,《世界知识》1997年第22期。

日本的行政改革,《世界知识》1997年第20期。

简论日本的行政指导,《日本学刊》1997年第6期。

日本利益主导型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日本研究论集》第二集(1998年)。

96日本政坛压轴戏--羽田孜另立新党,《世界知识》1997年第2期。

昙花一现的日本说"不"论,《大学生》1997年第2期。

日本人的投票行动,《日本学刊》1997年第2期。

<战后日本外交史>评介,《日本学》第8辑(1997年号)。

日本现任首相桥本龙太郎,《日本学刊》1996年第2期。

小泽一郎:从幕后走向前台,《世界知识》1996年第2期。

日本年终回顾与展望,《日本学刊》1996年第1期。

简论日本社会党50年,《日本学刊》1996年第5期。

桥本龙太郎--试图改变日本历史进程的人物,《世界展望》1995年第11期。

"桥本丸"起锚出航,《世界知识》1995年第20期。

吉田茂执政时期对华政策的政治过程,《日本学刊》1996年第1期。

统一地方选举与日本政局,《日本问题资料》1995年第4期。

日本:一个缺乏自省的民族,《战争与和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奥姆真理教与日本社会,《世界知识》1995年第11期。

参议院选举与日本政局,《日本问题特刊》1995年第10期。

奥姆真理教与日本社会治安,《警方》1995年第8期。

日本的选举制度改革,《日本学刊》1995年第4期。

政改后的日本选举制度,《世界知识》1995年第3期。

政改、政党、政局--日本政治述评,《日本问题资料》1995年第2期。

自民党谋求东山再起的一招,《世界知识》1994年第15期。

政治改革四法案简介,《日本问题资料》1994年第5期。

战后日本政治研究状况简介,《日本问题资料》1994年第2期。

战后日本社会思潮及其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日本学刊》1993年第6期。

大众传播媒介在日本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日本问题资料》1993年第5期。

日本决策过程中的官厅与自民党,《日本学刊》1993年第4期。

广东与长野器械缫丝业比较研究-兼论两地的原始工业化,《历史研究》1993年第3期。

日本决策过程中的在野党与国会,《日本问题资料》1993年第 期。

"联合国和平合作法案"出台始末,《日本问题资料》1991年第1期。

日本的利益集团,《日本学刊》1993年第1期。

日本选举制度的沿革及其现状,《日本问题资料》1992年第11期。

日本政局发展令人注目,《日本问题资料》1992年第7期。

倾斜生产方式与道奇计划,《日本问题资料》1992年第7期。

传统在日本现代化中的作用,《世界历史》1991年第4期。

论战后日本农业个体经济及其性质,《史学月刊》1991年第3期。

日本的"族议员",《日本学刊》1991年第3期。

日本的预算编制过程,《日本问题资料》1990年第12期。

日本的立法过程,《日本问题资料》1990年第8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许介麟的"谁最了解日本",《日本问题》1990年第6期。

日本的压力集团--财界,《日本问题资料》1989年第8期。

日本的压力集团--农协,《日本问题资料》1989年第6期。

日本的压力集团--医师会,《日本问题资料》1989年第5期。

英国和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地主政治,《世界历史》1988年第5期。

试论日本的地主制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历史》1986年第8期。

著作与教材

《中日友好交流30年(1978-2008)》政治卷(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

《21世纪东方思想的展望》,澳门大学出版部2007年11月版。

《日本学》第13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21世纪东方思想的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列国志·日本》(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日本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平和と暴走の葛藤―日本はどこへ行くべきなのかー》(合著),日本,公共政策研究所2004年3月版。

《当代亚太政治》(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12月。

《再生还是衰落--21世纪日本的选择》(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日本与亚太--新世纪的分析与展望》(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合著),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日本政治概论》(合著),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讨》,(个人专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日本政治》(个人专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译著和译文

《日本人与犹太人》,台湾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

《依依爱恋--日本人独特的人际心理》,台湾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 。

学术交流

2001年1月以来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009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8年12月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知识交流与历史记忆"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7年5月日本早稻田大学"21世纪的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6年12月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会议。

2003年2月笹川中日友好基金东京学术讨论会。

2002年5月"东北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2002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第六届中日学术讨论会。

2002年4月笹川中日友好基金东京学术讨论会。

2002年3月北大历史系、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学术讨论会 。

日本问题言论

对日需不需要"新思维"?(2003-06-14)。

日本正视历史为什么这么难(2001-08-16)。

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崛起(2001-07-13)。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新生与网友交流录。

日本新民族主义浅析。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及其影响。

日本的利益集团。

"日本模式"的终结。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罪魁祸首--奥姆真理教。

从靖国神社透视日本人历史情结。

日本向何处去 。

学术科研

2001年1月至今从事的国际国内项目:

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政治思潮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2006年中日共同研究历史项目《15、16世纪东亚国际秩序与中日关系》。

2003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民间交流与中日关系》项目。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模式再探讨》项目 。

获奖记录

《日本简史》获2006年度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55年体制"研究》(博士论文)获200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

《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日本模式"再探讨》(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获北京大学200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获200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成果奖。

《传统在日本现代化中的作用》(《世界历史》1991年第4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