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
人物簡介
中文名: 王映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2000年
當年有"杭州第一美人 "之稱。
王映霞一生中的兩次婚事都轟動全城。
1928年2月,她與郁達夫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舉行婚禮,那一年,她20歲,郁達夫32歲。多年後因王映霞與軍統局長戴笠有染而導致離婚。
1942年4月4日,王映霞又與鍾賢道在重慶舉行盛大的結婚典禮。王映霞晚年回憶:"如果沒有前一個他(郁達夫),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如果沒有後一個他(鍾賢道),我的後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
歷史長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懷念。"
人物生平
結緣郁達夫
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師範學校。杭州女師人才輩出,王映霞是她們中的一位佼佼者。王映霞始知魯迅、郭沫若,後來才知道郁達夫,對郁的文才十分傾倒。一次偶識,郁達夫深深迷戀了這位青春美麗的才女。經不住他的苦苦追求,
1928年兩人結為伉儷,歷12年風雨,
1940 年正式離婚。從相識相愛,到最終分手,
王映霞與郁達夫的這段愛情糾葛曾在文壇上紛紛揚揚掀起過不小的風波,因而他們之間的這段交往,這段生活歷程和情感歷程也就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種真實而細緻的再現了。[1]
初期,面對郁達夫的追求,王映霞是有猶豫的。面對郁達夫一封封密集的情書,她想和別的男人結婚。郁達夫的狀況畢竟十分複雜。郁達夫的信,內容雖然頗有魅力。他寫給她的信中這樣說:「我也不願意打散這件喜事。可是王女士,人生只有一次婚姻,結婚與情愛,有微妙的關係,但你須想想當你結婚年余之後,就不得不日日作家庭的主婦,或拖了小孩,袒胸露乳等情形,我想你必能決定你現在所考慮的路。你情願做家庭的奴隸嗎?還是情願做一個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盡可以獨立,你的自由,絕不應該就這樣的輕輕放棄... ...」 郁達夫的這封信,明眼人一看就有很多處不成立。誰說人生只有一次婚姻呢,他想和王映霞在一起,不就預謀着第二次婚姻?哪個女人遲早不都要結婚?結婚後誰又能保證自己沒有婦人相,一輩子不拖兒滿臉炊煙?
但郁達夫的話真起了作用。與其說起了作用,不如說王映霞對他的愛,讓她相信了這些善意的假話。他離婚,她投入了他的懷抱,兩人從熱戀到結婚,速度很快。
美人才子的結合,在文壇上還是被傳成佳話的。王映霞對郁達夫也無盡地滿意,甚至還在自傳里寫:每月開支為銀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說是中等以上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於吃。物價便宜,銀洋1元可以買一隻大甲魚,也可以買60個雞蛋,我家比魯迅家吃得好。
可是溫飽之後,欲望便過盛起來。他們的情變,也是因為這個。郁達夫懷疑王映霞與浙江省教育廳長許紹棣有染,而寫現代愛情詩的汪靜之則在遺作《王映霞的一個秘密》中,說郁、王離婚的主要原因是王映霞與戴笠關係曖昧。[2]
總之是王映霞那邊出現火燒雲,郁達夫不撲火,還拚命扇火。大吵之後,王映霞出走。
他在《大公報》上登「尋人啟事」,更讓王映霞下不了台。後雖經朋友努力撮合,兩人勉強複合,但彼此心中都留下傷口。沒等復原,郁達夫又在出版的《毀家詩紀》中,自暴家醜,包括談及王映霞的紅杏出牆。就這樣,王映霞就再也不想維繫本已平淡的婚姻。想郁達夫費盡辛苦追得美人,也並沒有把她變成一個神話。婚外的曖昧之情難免,王映霞本不想放棄這段婚姻的,她也嘗試過努力去維繫,跑到印尼的荒島上執教,終無法忍受那裡的貧瘠,只待了一個學期。離婚後,王映霞已34歲。最好的年華都給了郁達夫,如今又不願以「郁達夫棄婦」的形象示眾,只好用力打扮自己。竟也還是美的,交際場上左右逢源,出盡風頭。有戴笠撐腰,王映霞是沒人敢招惹的。她像是回到另一個自由王國,成為自己的主人[3]
於鍾賢道結連理
王映霞在新加坡與郁達夫分手後,由香港轉道至重慶。經親朋故舊介紹,曾先後在保育院當過保育員、軍委會特檢處做過秘書,後到外交部文書科當過科員。旋由前外交部部長王正廷牽線搭橋,與他的學生、時任重慶華中航運局的經理鍾賢道結成連理。 1942年,在重慶百齡餐廳,王映霞與時任重慶華中航運局經理的鐘賢道結為連理。婚禮極為排場,賀客盈門,宴賓三日,王瑩、胡蝶、金山這些當時的大明星也前去赴宴。山城重慶為之轟動,有說法稱:「鍾賢道拐了個大美人!」
1942年鍾賢道、王映霞 在霧都結婚,婚禮挺排場,賀客盈門,宴賓三日。婚前,鍾賢道許諾:「我懂得怎樣把你已經失去的年華找回來。請你相信我。」鍾賢道是努力實踐他的諾言的。他讓王映霞辭去外交部的工作,專事家政。王映霞「三日入廚房,洗手作羹湯」。他們共育一子一女:嘉陵、嘉利。
1948年他們定居上海。在國民黨敗局已定的前夕,達官顯貴紛紛逃往台灣,鍾賢道卻退了預定的機票,留了下來。解放後,鍾賢道任上海航聯保險公司副處長,月入幾百元,生活富裕,後雖然多次減薪,生活仍較安定。「三反」運動中,鍾賢道被懷疑貪污,受到審查;後查實為冤案,平反恢復名譽繼續工作。
1952年,王映霞突然被拘留,蓋她在重慶外交部工作時參加過國民黨,幸只口頭參加,沒有黨證,也沒繳過黨費,在向組織說清楚這段歷史後,即被解禁。前後僅二十天。關押期間,鍾賢道心急如焚,探視、送物,竭盡所能,關懷備至。回家後,鍾賢道為了給王映霞「壓驚」,在錦江飯店開了個房間,讓她休養,又帶她到蘇、錫、常各地旅遊散心,「真像是一次蜜月旅行」。在王映霞身上用錢,鍾賢道慷慨瀟灑,而對自己卻相當刻薄。他不吃煙不喝酒,穿的衣服是家裡最舊的。70年代,他給自己買的帽子也僅是五毛錢的便宜貨。王映霞曾對筆者說過:「他是個厚道人,正派人。我們共同生活了三十八年,他給了我許多溫暖安慰和幸福。對家庭來說,他實在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好祖父、好外公。」
1956年,周恩來發表了《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王映霞曾與周恩來有一面之雅,
1938年在武昌,郁達夫和她曾請周恩來、鄧穎超吃過飯。王映霞便給周恩來寫了封長信,表達了想參加工作的願望。數月後,她便接到通知,參加市裡的師資培訓班。次年,五十歲的王映霞當上了小學教師。她與鍾賢道撫育的兩個兒女,已逐漸長大成人。「文革」之前,他們已經是北大、復旦的學子。
「文革」歲月,鍾賢道、王映霞自無法倖免災難的浩劫,被抄家、隔離、批鬥。王映霞在學校一邊受審查,一邊當油漆工,漆門窗和乒乓球檯,當清潔工打掃廁所和為串聯的紅衛兵洗被子。當時,社會上被審查的對象自殺成風。兒子嘉陵和女兒嘉利,生怕父母想不開,常常回家或寫信懇求父母千萬別自尋短見。他們終於挺了過來。「文革」後期,兒女分別先到農場接受「再教育」,爾後再分配到農村工作,她也告老退休。
1990年12月21日王映霞有過一次轟動海外的台灣之行。
晚年生活
王映霞的晚年生活本不絢爛,退休之後更趨於平淡。起初,她的健康狀況尚好,除患輕度白內障和心臟病外,並無大病,日常生活全自行料理。她長期一人獨居上海,不願與兒女們共同生活。 三四十年代王映霞便活躍在上海灘,見過大人物,應酬過大場面,但她卻沒有交際場上人的嗜好。她不抽煙、不喝酒,不看戲、不打牌,也不跳舞,連茶也屬可有可無,暮年更是如此,唯一有興趣的是看看報紙翻翻書。
80年代初,在老朋友的勸說、鼓勵下,她為報刊匡正一些關於郁達夫往事的誤記,兼寫一些與魯迅、許廣平、陸小曼、丁玲和廬隱等交往的文字。 時來運轉。1986年,王映霞被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她成了文史館裡最年輕的「小妹妹」。在友人的幫助下,她搜羅了郁達夫書信四十九通,結集成冊,出版了極富史料價值的《達夫書簡——致王映霞》。又於暮齒之年,據自身的經歷寫了《半生自述》、《王映霞自傳》,在大陸、台灣出版。另編就她與郁達夫的散文合集《歲月留痕》等。
王映霞特別興奮的是,1990年,八十三歲的她作了一次台灣之行。那是台灣《傳記文學》雜誌社劉紹唐先生及原《中央日報》社長胡健中先生,以王映霞為「傑出大陸人士」為由,向台灣當局申請的。在台北三個月,她拜訪了暌違四十年的老友陳立夫先生、胡健中先生,參觀了張大千的故居摩耶精舍,飽覽了秀色可餐的陽明公園。
1995年,王映霞身體日衰,生活不能自理,獨居發生困難。兒女們邀她前往同住,她又不肯,便請僱工料理,只在寒冬或酷暑到深圳、杭州兒女家享天倫之樂。
人物與子女
王映霞一生育子女較多。中國人傳統認為多子多福,王映霞不以為然,曾說:「養那麼多兒子有什麼用。」當然,這也許是句氣話。後半生她與兒子關係最緊密的數鍾嘉陵了。嘉陵常接老人去住,他的居住生活條件也較好。
1996年,王映霞在深圳致筆者信中屢屢提及「此間生活與上海不可同日而語」,「兒子請個保姆專門照顧我的生活」,「天已入夏,我這裡有空調,不開,我不喜歡這個東西」,「給你看看我的這些照片,都是兒子為我拍的」。洋溢着幸福感。遠在美國的郁飛,經常打電話問候老人,寄錢寄物;郁荀父子也曾來看望。鍾嘉利是老巴子(最小的),王映霞唯一的女兒,
1968年復旦大學畢業後,一直當教師。她是母親晚年的一根拐杖,步移寸隨。暮年的王映霞訪台,就是她陪伴的。她早就想與母親一道生活,陪她度過晚年。70年代末,鍾嘉利還在浙西鄉下教書,她想調回上海工作,也好照顧母親。王映霞竟然拒絕:「你來幹什麼,我要在上海過清清靜靜的晚年,你只須在鄉下住住就可以了。」嘉利覺得母親的想法太奇特,人老了是需要子女照顧的。
視頻
郁達夫能追到王映霞竟是因為外公看上了他的才華
參考來源
- ↑ 圖說民國十大奇女子,環球網.2013-03-14[引用日期2013-03-14]
- ↑ 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與特工王戴笠的隱秘情戀,人民網
- ↑ 「杭州第一美人」經歷2次婚禮 曾為戴笠墮胎 ,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