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漢:字竹庵,後名,號怒濤湖北蘄水(今浠水)人。近代民主革命者。1946年,原科學補習所發起人之一張難先為紀念亡友,特請胡國亭、著名油畫家周大集按照王漢生前照片,創作了這幅王漢烈士畫像。

王漢(1884-1905),男,字竹庵,後名,號怒濤湖北蘄水(今浠水)人。近代民主革命者。[1]

目錄

基本情況

早年受傳統封建教育,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傾向革命,研究軍事,尤好劍術。1904年7月,與呂大森劉靜庵等創建湖北科學補習所,以「革命排滿」為宗旨,借研究科學為名,在學校和新軍中進行革命活動。後謀響應黃興等將在湖南發動的起義。因長沙起義事發,清政府下令對科學補習所進行搜查。他與胡瑛藏槍械於鸚鵡洲,以備再起。[2]

1905年,清戶部侍郎鐵良南下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省搜括錢財。他切齒痛恨,決意暗殺之。於是自武昌尾隨鐵良至河南彰德,尋機槍擊鐵良,未擊中。他混入人叢中逃回旅館,在清軍大搜捕中,投井自盡。[3]

少年壯志

其父兄皆為當地知名文士,受家庭影響,王漢自幼學習經史,舊學紮實。他的姊夫何焜閣是本縣熊太晶的弟子,有姚江學的師承淵源,尤善治《》,手中常持一卷。何焜閣還曾與黃岡何自新熊十力等鄰邑學人召集學會,進行學術交流,受其影響,王漢與何自新、熊十力二人結成莫逆之交。王漢隨何焜閣學《易》,頗有興趣。曾感慨道:《易》自有數理在,奈何竟流於術?何焜閣認為大易需時義,王漢反問道:人各需時,奈何。《需》之彖曰:利涉大川。大川,險也。維涉險,然後可以濟天下之險,故曰利也。何焜閣無以難之。[4]

又讀乾卦用九之群龍無首句,妙解為:人各自立,人各自主,即為群龍;天下不得有君,即是無首。時熊十力、何自新在側,與之相對大笑。他學《易》本屬二程一脈,熊十力與何自新向他推薦王夫之著作。王漢讀王夫之《周易內外傳》之後,認為足以彌補程頤(伊川)的不足,不過對於伊川拘泥於躬行的特點,船山尚無根本性的突破。以上種種,均可見王漢的學識修養,而且他認為學不厭難,實在有着成為優秀學者的資質。

王漢的摯友熊十力日後成為一代名家,便是一個旁證。只是王漢痛感清政不綱,外侮日亟,推崇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決意匡濟時艱。何焜閣曾往北京遊歷,攜回不少新學書刊。王漢更知滿清政府之愔弱茸闒,讀到喪權辱國的章節,輒怒髮衝冠,恨不能將禍國殃民者全部誅殺。他尤其推崇譚嗣同的《仁學》,與熊十力、何自新砥礪新學,引為同道。

當時科舉未廢,三人貌似書生,卻離經叛道,頗遭鄉人詬病。後結伴赴武昌,開闊眼界,遂接觸到《革命軍》等革命書刊,漸生革命反清思想,時時以光復漢室為念。

 
清朝官員

投身革命

不久熊十力參軍入伍,王漢、何自新則加入由張難先胡瑛提倡發起的科學補習所,這是湖北最早的革命團體之一,組織中人才濟濟,如宋教仁劉靜庵呂大森曹亞伯等,都是日後著名的革命黨人。王漢與劉靜庵最為知己,常抵掌縱談,認為當前形勢,革命須從兩方面入手,一為組織秘密團體尋機起事,一為暗殺滿清要人令敵人膽寒。王漢傾向於暗殺,認為奮身行刺,行事較易且效果迅速,並表示願意承擔這一使命。

1904年,黃興籌劃長沙起義,王漢及其所在的科學補習所積極響應,擬於十月萬聖節即慈禧壽辰、兩湖文武官員集中慶賀時,突然發難,一舉殲之。何自新負責赴荊州、宜昌一帶聯絡會黨,王漢則與胡瑛一起負責軍械供應。不料湖南黨人行事不密,被官府偵知。湖南巡撫陸元鼎大肆搜捕革命黨人,並將科學補習所根由電告湖廣總督張之洞

暗殺鐵良

科學補習所被查禁後,王漢與胡瑛將槍械運至鸚鵡洲藏匿,王漢也藏身密室,激憤不已,乃欲行非常之舉。適聞清政府為預備立憲,倚望江南財賦,充實內府,令戶部尚書鐵良以欽差大臣身份南下考察,已歷江、浙、皖、贛而方抵鄂。王漢向劉靜庵、胡瑛道:「革命空氣何其岑寂,而天下之禍已亟,士大夫猶昏昏然無所知覺,如之奈何!今滿清重臣南下,將以百姓為奴,猜疑防範之心,無時或竟。我欲拚卻一身,刺殺此獠,如何?」

鑑於劉靜庵體弱,終由王漢與胡瑛二人銜此使命。初擬行刺鐵良於武漢,劉靜庵認為如此則會影響未來在武昌起事的大局,應在省外行刺。王漢也擔心自己家人受到牽連,因此與胡瑛商議,決心先赴河南彰德火車必經站,等候鐵良北上。二人攜手槍趕赴彰德準備行刺。行前,王漢對新婚不足一個月的妻子高氏說道:「夫妻原以恩義結合,君無負我,而我將以老母累君,若何?」高氏不知此行為永訣,以盡心侍奉相答。

王漢大為所動,更不忍相告,只好留詩《別內》作別:

人生歷盡許多艱,方能打破生死關。今朝一死乃真死,非比往昔徒空言。

未知此去何時會,生死悠悠一寸心。若使斷頭成永訣,願卿含笑賀孤魂。

(註:本詩前四句,見王育楚《烈士王漢傳》,後四句見居正《居覺生先生全集》。)[5]

王漢與胡瑛到彰德後,鐵良數日未至,胡瑛漸生膽怯之意。王漢對胡瑛說道:「我一人行刺即可,不想累君與我俱死。君可別覓客棧,待我死後,為我收屍,並將我之死狀遍告武昌同志,足矣。」[6]

於是胡瑛退出,王漢獨自承擔起暗殺使命。幾日後鐵良乘火車到彰德,王漢早已攜槍潛赴於火車站內,見鐵良下車,便舉槍射擊。然而王漢連開兩槍,可惜均未擊中鐵良。清兵立即圍追而來,王漢逃出人群,後在清兵全城大搜捕下憤而投井犧牲,年僅21歲。[7]

鐵良下令彰德知府嚴查此事,在井中發現王漢遺體,在王漢遺體上有絕命書數千言,言多激烈,皆闡明民族民權大義,及憤權貴亂政,願以身殉,敢為天下先。胡瑛聞訊,即假扮為商人,與彰德士紳交涉,輾轉保出王漢遺體,安葬於當地。

事後,胡瑛返回武漢,將王漢行刺犧牲之事告知同志,眾人悲慟萬分,竟因此振奮精神,成立日知會,熊十力、何自新等均列名會員。胡瑛則東渡日本求學,在留學生報刊上宣傳王漢壯舉,引起強烈反響。

人物紀念

二百多名留學生在東京舉辦王漢烈士追悼大會,群情激憤,許多敢死之士乃生報燕之心,進而組建暗殺團組織,產生了上升到理論的暗殺主義者,如劉師復彭家珍汪精衛蔡元培章士釗徐錫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王漢的影響。王漢事跡被國內報紙轉載,江蘇一家報社甚至因此而遭查禁。

中華民國成立後,章太炎提出表彰先烈,並列出名單,王漢為第一人。此事見於報端,但是政府表彰之事卻遲遲未行。後王漢堂兄王子書,專為表彰王漢烈士之事,拜訪熊十力。當時熊十力為湖北軍政府秘書,欣然草擬呈文,請命於黎元洪,要求表彰王漢,優恤烈屬,並行文於彰德,查明墓地,立碑為記或遷棺武昌舉行公葬。不料黎元洪文膽饒漢祥仇視黨人,竟橫加阻撓,以須報請中央為推託之辭,事遂不果。

與此同時,熊十力在南昌遇見一個彰德青年,問起王漢之事。這名青年表示,王漢刺殺鐵良之事,自幼有所耳聞,只是已歷十餘載,不知其墓地何在。熊十力哀憫王漢遭遇,恐其事湮沒不聞,乃撰寫《王漢傳》,收入《十力語要》一書行世。且論王漢道:「王漢之精神與功德,皆從易學中得來。兩湖學者,如王圻水、譚瀏陽皆以身命實踐其所學,昭然與日月爭光矣。」

王漢犧牲後,其妻高氏未背誓言,雖無子嗣,然侍奉高堂,終以苦節終老。[8]

1946年,原科學補習所發起人之一張難先為紀念亡友,特請胡國亭、著名油畫家周大集按照王漢生前照片,創作了這幅王漢烈士畫像。畫上有11位辛亥革命志士題寫的像讚詞,計1645字。

1981年張難先之子張徹生將其捐獻給辛亥革命博物館[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