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清
王愛清(鄉村教師,最美志願者)
目錄
人物簡介
人物經歷
王愛清是農村教育戰線上的一名普通工作者。參加工作以來,她堅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工作踏實認真、傾情農村教育。雖然她譜寫的音符簡單,但卻清純溫馨而深情。從事的工作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成就更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作為農村教育戰線上的一名成員,她紮根農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在農村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十餘年。她十餘年如一日,以校為家,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長期擔任中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她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農村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教育、教學成效顯著,是位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1]
信念與責任
堅持到底,先學校後家庭。 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對農村教師來說,除了有愛心還需要有耐心和責任心。她認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既是嚴父,又是慈母,應該把自己的愛全部奉獻給學生。她以校為家,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私事耽誤過學生一節課,她的老父親從生病到病重一直到安葬她都沒有給學生缺下一節課,無論天氣多惡劣,無論自己的身體有多的不適,她都能堅持上班,大雨滂沱,大雪狂飛,都沒能讓她耽誤學生一節課。有很多次她生病都是吊着藥瓶堅持着給學生上課,許多學生都感動的哭了。 王愛清一直以工作為主,不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一拖再拖直到2014年以大齡剩女的身份結婚。為不耽誤工作一直住在學校,因為忙於工作導致流產,為此老公怨言頗多。再孕後由於年齡大是高齡產婦妊娠反應大再加上工作辛苦醫作建議休息,但是她怕耽誤學生學習就沒有請假休息。2015年臘月,已經懷孕9個多月的她還在為學生上課。由於鄉村學校教師缺乏,她一人身兼三人的課,在連續上課三節後,當晚便感到身體不適。考慮到很快就要放寒假了,這個時候要是請假,再調老師過來也不是那麼容易,那學生們怎麼辦,第二天她挺着大肚子咬牙堅持着上完了兩節課,便暈倒在講台上。鄉村學校離縣城較遠,路上經常堵車,十分危險。家人和同事們將她輾轉送到縣醫院直接上了產床。所幸母女平安,剛生產完的王愛清第一句話問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詢問同事們誰幫她代下一節課。這樣一個捨棄自我捨棄小家全心投入工作的教師,讓在場的每一個教師和醫生都深受感動。
不斷的努力
開拓耕耘,俯首甘為孺子牛 在工作中她深知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則要擁有一片海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高。所以一有機會就抓住機會去學習,除了縣裡的一些培訓活動她積極參加,離家遠的培訓她也積極參加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她於2010年和2012兩次參加 「國培計劃山西省師範生實習置換頂崗培訓項目」活動。2010的國培是在陝西西安,2012年是在山西臨汾,路途遙遠,她克服重重困難出去培訓學習。並且兩次的被評為優秀學員。兩次培訓她帶着領導沉甸甸的信任而去,帶着教學的困惑而去,帶着同事的期盼的而去,出色的完成這些既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她說:「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就必須努力追求做三個家。第一應該成為專家,第二應該成為一名思想家,第三應該是一為心理學家。」當然這所說的三個「家」並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那種專家,而是用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所以在工作中,她總是腳踏實地的做。她說要想做專家,首先要上好每一節課,要在課堂上征服孩子,家長和同事,所以在課前她總是認真備課充分準備,課後鑽研新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經常學校的老師都下班了,她還在辦公室里反覆鑽研教學方法。課後她總是積極對每一個教育細節進行反思和記錄,思考自己一天的工作的得與失,並及時進行總結改正。當問起她為什麼時,她總是說,不思考每天憑着慣性工作,不僅累,而且效率不高,如果不用腦子做,只是在簡單機械地重複,這對孩子不公平。她為了更好地做電子課件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擠出錢來買了一台筆記本電腦,以方便隨時隨地創新教學方式,改善教學模式。 王愛清說:「就教師職業而言,更多的,需要踏實的工作和不計名利的付出。至於成就一番事業,環境、閱歷、素養、時間,都是一種無形的約束。但我們應有不做豐碑、只做泥土的精神,讓我們的貢獻為學生的發展奠基,讓我們的行為照亮孩子的遠大前程。」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正是她這種孜孜不倦不斷進取的精神,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也模仿起了她的行為,模仿她如何認真學習,模仿她如何寫字……。孩子們的很多好習慣,就是在師生的模仿中,潛移默化地形成的。也使她的課成了歷屆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成績顯著的課程之一。
世間自有真情在
真情關愛、愛學生如愛子 她把自己的愛灌注給每一個學生。她所在的學校屬於寄宿制,孩子們小小年紀離開父母,生活上更需要人照顧。農村經濟落後,貧困家庭居多,所以她特別關心家庭困難的學生,尤其愛護特困家庭的優良學生,從多方面注意給予他們以溫暖和關懷。前些年學校條件比較差,學校雖然有灶但由於家庭貧困大部分學生都是自己從家裡帶自家種的小米、土豆等糧食讓灶上的廚師給蒸熟,拌上自家醃製的鹹菜吃。就這樣還有學生吃不飽,她經常把自己的飯菜分給學生吃。農村條件差,村里經常停電,有次學校連續停電三天了,沒電學生喝開水都成了問題了,她自己從井裡一桶一桶的吊水上來,自己生火用大鐵鍋煮水,又擔心孩子們被燙,她又一瓢一瓢給學生們分開,一天下來胳膊累的舉都舉不起來。 她常說:「教育事業就是愛的事業。」她愛生如子,有的學生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們得不到細緻的照顧,針對這些情況,王老師長期備有常用藥,她的辦公桌抽屜里經常放着為孩子們梳頭、洗臉、剪指甲的梳子、毛巾、指甲剪。學生頭髮長了,她給理髮;交不起生活費,她悄悄給墊上;缺少學習用品,她給學生買;學生傷風感冒發燒,她給藥吃或者送到醫院治療;學生手腳劃破了,她拿出了創口貼給貼上了。王老師儼然成了「代理家長」,自從她踏進夏柳青明德校園那一刻起,就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負責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個平凡的教學日子裡揮汗潑墨,辛勤付出。為夏柳青明德學校的發展,為其每個學生的發展而努力。她時刻對自己說:當老師,就得當好老師,當孩子喜歡的老師。一些留守學生,在家裡跟着爺爺奶奶甚至是哥哥姐姐,送到學校讀書就已經很好了,再沒有人過問他們學得好不好。孩子們各有各的性格,在自身成長環境和發展狀況上也各不相同。比如:剛開學時,班上有個女孩趙耀很膽小,性格內向,連想上廁所都不敢說,別的同學幫她報告老師後,她還表現得很害怕,小臉漲得通紅,上課發言也不敢放出聲來。王愛清老師就從上課發言開始,鼓勵學生「大點聲,再大點聲」。每當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一點進步,王老師就讓同學報以鼓勵的掌聲。下課了,又特意拉上趙耀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唱歌,幫他們排節目,和他們一起玩遊戲,領着孩子們跑步、教男生武術,女生健美操。漸漸地,趙耀由一個怯懦的孩子改變成一個上課積極發言、主動關心同學、關心集體的「小天鵝」。王老師就以她為榜樣,激勵班上其他同學,班上馬上形成了你追我趕的風氣。 王老師總結到,低年級的孩子依賴性強,膽子小,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一點小小的幫助,就會讓孩子感覺到被關注,就會讓孩子萌發自信的幼芽,就會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她從生活到心理,從學習到家庭都給予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懷。 學生王強,弟妹三人,父親常年臥病在床生活十分困窘,家裡因貧困想讓王強退學。她得知後,趕到他家做工作,並毅然自掏腰包,解決他的學習費用,還為他買了學習用品。王強的家長連聲說:"再也不讓孩子退學了。"如今王強在班上成績名列前茅,各方面表現突出,王老師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帶領更多的人,關注弱勢群體
多方關注,為孩子架起愛的橋樑 對於基礎教育她深深知道離不開家庭與社會的配合,因此她充分調動家長教育的積極性。因為家校聯繫對管理好班級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為了與家長更好的溝通,她常收集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和家長進行溝通,及時與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情況,以協調家校教育,同是還利用家長會等接待時間與家長進行談話,耐心細緻的進行溝通,現在家長們遇到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總是第一個來找她幫忙,一位家長說,王老師是鄉親們眼中的指南針。 她不僅關注本班學生,還關注其他班的學生。十年紮根學校,王愛清她對在校學生的家庭情況很熟悉,尤其是那幾名孤兒、單親和殘疾的孩子,他們的生活艱難她一直記掛在心。2015年她主動聯繫到保德縣誌願者協會,將這幾名學生的情況告知,並通過志願者呼籲社會愛心人士進行捐助活動。通過她的多方奔走努力,縣城裡的愛心人士為這幾名學生送來了食品、被褥、文具和助學金,孩子和他們的監護人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她看到夏柳青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沒有玩具,又通過自己的朋友聯繫到縣城一家早教機構,募集到了四套大型的玩具設備,並自己租車給鄉村幼兒園的孩子們連夜送去。 通過這些關愛活動,王愛清也加入了志願者團隊,在公益道路上繼續播撒愛的種子。節假日,她到敬老院、福利院服務,去偏遠農村為貧困戶家中理髮,肩提手扛收集愛心衣物等等,這一切都源自高尚的品格,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心靈,她用自己的行動彰顯着一名教師的蠟燭精神![2]
榮譽
由於她的工作突出,2007年她的教案被保德縣教育局評為「優秀教案」,2013年被評選為「優秀教師」;2015年,她被山西省萬水千山公益基金評選為「感動山西最美鄉村教師」,並受到表彰。[3]2018年評為保德縣「最美志願者」。[4]
無悔的人生
她熱愛教育事業,三尺講台是她無悔的選擇 。在貧困的村寨,在偏僻的鄉間,默默地守侯着那份簡單而執著的人生信念。回顧自己的從教之路,雖然沒有顯赫的功績,沒有令人羨慕的收入,然而能紮根山村,播種知識,實現了自己「站三尺講壇,想千秋偉業,教一班學子,拂兩袖清風」的夙願,而感到無限地滿足。驀然回首,她和孩子們已走過了許許多多酸甜苦辣的時光。她的教師生涯是一步一步扎紮實實走過來的。沒有半點懶怠,沒有半點退縮,有的只是滿腔的熱情,對於她來說"成績屬於過去,關鍵要看未來,為了農村教育事業的明天,她將不斷的耕耘與開拓!因為她深信:「一個人只要有追求有愛心,那將永遠是快樂和充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