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榜
王登榜 梅花拳五辈,河南省内黄县六村乡后化村人,因身体长得叮叮棒棒,大家都叫他“叮棒”,后来有识字的人就把他的名字写成了“王登榜”。因他的72路梅花枪武功独到、威镇拳坛,特别有名,故人称“神枪王登榜”
目录
人物概述
他身为农民,下地干活从不离枪,以便在路上边走边练,在劳动休息的间隙耍上两手。王登榜与梅花拳大师杨炳同为 邹志刚(周至刚)、孟有德的徒弟,二人武艺高强,交手不分上下。王登榜擅枪,杨炳擅刀,各怀绝技,各有千秋。相传康熙皇帝曾拜他为师,学会“一路梅花枪”。康熙五十一年杨炳得中壬辰科武探花,授御前侍卫之职,同时也传王登榜进京保国。但是,王登榜不求功名,推说有病未去。于是 康熙赠他一对宫廷纱灯,上写“ 帝王师”三字。王登榜从小父母双亡,无兄无妹,家庭贫寒,住在本村一座破庙里。他常和穷哥们在一起,弄拳耍棒,爱打不平,除暴安良,为当地人民所敬佩。
人物传奇
在当地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
三拳取出深井水传说一年夏天,王登榜和一帮穷哥们在地里割草,个个热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急需弄点水喝。王登榜领着大伙儿来到一家地主菜园的井台上,可是既没有水桶又没有井绳。王登榜也急得眼冒金星,拳头攥得“嘎嘎”响。他挽起袖子,运了运气,抡起胳臂照着井口的条石上就是一拳。这拳过后,只听见井筒内“嗡嗡”直响;又一拳打过去,井里的水像开了锅似的上下翻腾;第三拳打过后,井里的水喷涌而出,冲天的水柱高有丈余。
单身赴宴“演武堂”一年10月,王登榜约定十几个弟兄去山东卖棉花,正赶上一个古庙会,王登榜一伙儿大早便推着棉花车子上街了。四面八方的群众涌进郓城县城,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就在这时,从北街跑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儿,身穿绫罗绸缎,头绑牛角辫,一看就知是一个阔少。这孩子来到棉花车前喊道:“沙碱薄地穷内黄,有个武士王登榜,都说他的功夫深,难胜我这个小儿郎!王登榜,王登榜!你在哪里?”喊罢此话后,那孩子眯起双目在卖棉花的十几位汉子的脸膛上扫来扫去。众弟兄把目光投向王登榜,王登榜沉住气,不言不语。那孩子一看这场面走到棉花车子旁仰天大笑,“哈哈,这王登榜能藏在棉花里吗?”说着抓起车上的棉花就往地下扔、往天上撒。大家忍气吞声,都不吭声。待这孩子要抓王登榜车上的棉花时,王登榜用手向前一迎,向上一挑,一个“龙爪腾空”式,把那孩子跟头不郎地摔出去丈八远。那孩子从地上爬起来,抹了一下嘴角的血,破口大骂:“好一个王登榜,我早就看出来你就是王登榜!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是郓城集,不是你们内黄。今天让你尝尝俺拳头的厉害!”说着,那孩子挽起袖子就要扑了过来。“休得无礼!”突然一个大汉从人群后面窜了出来,把那孩子拉在身后,又从怀中掏出一封请贴,拱手献给王登榜:“王先生,我家师傅请您到府中相见。”王登榜接过帖子,回头对弟兄们说:“弟兄们,你们卖完棉花早些返回,路上保重!”王登榜转身随那人向北街走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