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霖
王益霖(1856年-1913年),字香如,江西南昌人,1897年,丁酉科舉人。1903年,癸卯科進士。以知縣分河南,改任三江師範學堂教習。嗣任河南高等學校教習,河南醫學堂監督,署固始縣知縣,尋補封丘知縣。辛亥光復後離職。1913年逝世。年57歲。著有《樂音小識》、《靜觀書屋詩文經解》。
王易(1889~1956)語言學家,國學大師,擅長詩詞[1]。原名朝綜,字曉湘,號簡庵,江西南昌人。1889年農曆7月27日生。父親王益霖(1856~1913),字春如,三江師範學堂經學教習,擅長舊學而又能求新求變,對西學亦有研究。
目錄
生平
王易1907年考入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1912年畢業。二十年代初,與彭澤、汪辟疆同時執教於心遠大學。後遠遊北京執教於北京師範大學。1926年秋天,進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的前身),任教七年。王易一生的輝煌時期是在中央大學。他和汪辟疆、柳詒徵、汪東、王伯沆、黃侃、胡翔東被稱為「江南七彥」。玄武湖、雞鳴寺、掃葉樓、清涼山、雨花台等處,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談笑聲。他又與汪辟疆、余謇並稱為民國時期的「江西三傑」。
1934年,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兼任中央政治大學教務主任,請王易到中央政治大學。王易提出三條:第一, 不入國民黨;第二, 不出席紀念周;第三, 不參加任何黨派活動。羅家倫一口答應了他。不過他在中央政治大學任教時間不是很長的。
1940年,王易到贛南中正大學任教,並出任國文系主任。當時國文系教授如程臻、歐陽祖經、胡光煒、嚴北溟、姚名達等皆一時人選,國學功力俱深。他又極力網羅人才,推薦豐城人塗世恩為副教授,其時塗世恩無正規學歷,但有真才實學。在抗戰的艱難歲月,他創辦《文史季刊》,發行二十餘期。戰後,中正大學遷南昌望城崗,他出任文學院院長。他在中正大學前後工作了八年。 解放後,在湖南文史館任職。1956年8月30 日王易去世,安葬於長沙
家鄉南昌
王益霖的是江西南昌人。南昌,又名豫章、洪城,為江西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大中心城市,中國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製造業基地,是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和世界十大動感都會之一。南昌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具有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蹟,並成功舉辦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城運會。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濱臨鄱陽湖,連接中國三大重要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海西區)。
視頻
王益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被遺忘的樂府研究軌範——王易《樂府通論》的學術貢獻 ,道客巴巴 ,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