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直青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王直青(1887—1958),名金吾,字直青,後以字行,河南安陽人。1922年9月至1924年5月任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校長[1]。1941年9月至1946年8月任河南大學農學院院長。著名棉花專家。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校長

出生地點----河南安陽

出生日期----1887年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逝世日期----1958年

代表作品----《棉作學》

目錄

1人物生平 2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14年,王直青考取公費留學歐美資格,並赴德國柏林大學攻讀農學專業。1916年轉赴美國,先後在伊利諾、威斯康辛、弗羅里達、佐治亞等大學學習,獲碩士博士學位。1920年,王直青回國,歷任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教務長、校長,中州大學教務長,河北農業專門學校校長,江蘇南通大學教授、教務長,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農藝系主任。1934年後又回到開封,先後擔任河南大學農學院農藝系教授、系主任、院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河南農學院農學系教授。

王直青擔任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校長時非常重視教學和科研工作,重視棉花的良種培育和推廣,親自為學生開講主課,把美國伊利諾州、佐治亞州植棉先進經驗介紹給學生。王直青堅持「借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達到對科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王直青在棉花研究方面很有成就,1939年在擔任河南大學農學院教授期間,他培育出的棉花優良品種有「大使棉」、「岱子棉」等多種,先在豫西山區試驗、推廣,以後又逐步推廣到全省各地,為河南棉花的增產作出了重要貢獻。1941年,他就任河南大學農學院院長,實行教學改革,精簡課程,改進教法,提高教育質量,使河南大學農學院的教學科研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受到政府嘉獎。

抗日戰爭期間,王直青帶領河大師生流亡辦學於鎮平、嵩縣、潭頭荊紫關、陝西寶雞等地。1945年5月,日寇突襲潭頭,河南大學慘遭破壞,王直青不幸被俘,但他寧肯跳崖也不願受敵欺辱,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 1952年,河南農學院獨立辦學後,王直青繼續在教學和科研崗位上奉獻餘熱,著有《棉作學》及農學學術論文數十篇。

人物事跡

1944年5月河南大學農學院校園變成了日寇的兵營。王直青院長和農學院二十餘名師生被日寇俘獲,罰作苦役,稍有怠慢,便遭毒打。面對敵人的殘暴罪行,王院長示意遭難的農學院師生乘敵不備逃離虎口。當天,王直青先生和幾個學生被日寇押解去秋扒(地名)運送物資,冒雨走到大路坡嶺脊(山峰名)時,王直青先生縱身跳崖,日寇朝下開了數槍,又搬起石頭向山澗里砸,認為其人必死。但王直青先生跳崖後,幸被逃難的潭頭群眾救起,包紮傷口,換上農民衣服,安全轉移到垢峪溝口。

遭此劫難後,王直青先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國家落後被帝國主義奴役」的悲劇。他多次向農學院逃離虎口的師生控訴日寇的暴行,號召師生從劫難中奮起,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而英勇鬥爭。

遭難後的王直青先生,身體大不如以前,時常腰疼腿酸。但他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地堅持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一線,他要把自己的餘生奉獻給學校,奉獻給學生,奉獻給百姓大眾。

在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作為農學專業教授的王直青先生始終以身作則,與師生患難與共、風雨同舟,堅持教學科研,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他主講「棉作學」「食用作物」「特用作物」三門專業課,引導學生聯繫實際分析棉花、食用菌、蔬菜的特性和病蟲害防治方法。他不但自己從不擺大學教授的架子,而且要求學生虛心向農民請教,重視民間總結的實踐經驗。經他親手培育出的棉花優良品種「大使棉」、「岱子棉」等,先在潭頭山區試驗推廣,以後又逐步推廣到全省各地,為河南棉花的增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參考來源

  1. 王直青 ,河南農業大學, 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