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蘭亭(楊恆坡)
作品欣賞
王羲之的蘭亭
梅蘭竹菊,中國人的最愛。亭子的周圍滿是蘭花,的確夠浪漫的;而蘭亭,真的是中國人心中的浪漫之地,還是書法愛好者心中最為神聖的地方。
曲水邀歡處
蘭亭在紹興市的西南方向,離市區不近,約十幾公里的樣子。騎共享單車去蘭亭,一路上,山陰道的風光盡入眼帘。懷着興奮的心情進入景區,一看,果然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還有一條曲曲折折的小溪不緊不慢地流着,溪水清清。遊客不少,暑期嘛,以研學游居多。五歲那年,王羲之隨家人從山東臨沂一路狂奔,一路上餐風露宿,一路上風聲鶴唳,一路上九死一生,輾轉數地、漂泊數年後,最終把家安在紹興。五十一歲那年的春天,三月三,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齊聚蘭亭,曲水流觴。那天的酒喝得很快意,也很別致,要童僕把在自己面前打漩兒或者停住的酒杯用專用工具撈起來遞在手上,然後這位「幸運者」再賦詩一首,一飲而盡;賦不上來的,罰酒三觥。那天有十六個人被罰。其實我想,寫出來的這幾十首詩,也未見得是多好的詩,為文造情罷了。事後,有人提議把這次聚會所得之詩輯為一集,名為《蘭亭集》,並囑託東道主王羲之作序,是為《蘭亭集序》。果然,《蘭亭集》里的首詩幾乎沒有一首是朗朗上口的,而《蘭亭集序》卻獲得了不朽。
這是一群雅士的集會。謝安是東晉政權的要人,孫綽當時也在朝為臣,還是聲名赫赫的文字高手,其餘眾人,想來也是各有千秋、不同流俗的吧?其時,王羲之的政治生涯亦在頂峰,做着右軍將軍、會稽內史。這一群達官顯貴的詩酒唱和,本非什麼稀罕事兒,但《蘭亭集序》卻橫空出世。除了眾所周知的「天下第一行書」外,它還是一篇不朽的哲理散文。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向何處去?這直擊心靈的「柏拉圖三問」,千百年來誰找到了答案?比柏拉圖晚七八百年的王羲之,用了一種更感性的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我相信,在落筆的一剎那,王羲之是興奮的,情緒激昂的;但在「信可樂也」之後,書聖的情緒就低落下來了。沒辦法不低落。任是販夫走卒、王公貴族,任是高尚的、卑劣的、廟堂的、在野的、成功的、失敗的、忠誠的、背叛的……條條道路通墳墓。這不是讓人痛惜的一件事情嗎?歲月不會為任何人停留一秒鐘,哪怕他功高蓋世,哪怕他皇親國戚!「死生亦大矣」——世間大事惟生死,而生與死,權力掌握在誰手裡?人是渺小的,脆弱的,生死面前,人只有聽命而已!接下來,王羲之的心境應該更加悲涼了吧——「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太陽每天照常升起,春夏秋冬依然四季輪迴,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們卻走馬燈似的,換了一茬又一茬!我們眼裡的「古人」,不也曾經鮮活地存在過?我們生動地行走在天地之間,最終,不一樣成了後人眼中的「古人」?還有比這更悲哀的事情嗎?誰能逃得過生死輪迴?即如越王勾踐,在越國故都紹興臥薪嘗膽,建功立業,最終不還是一抔黃土?世上有許多種幸福,也有許多種痛苦;幸福似乎都是相似的,而痛苦卻各各不同。有的痛苦可以開解,比如失戀了,比如丟了一萬塊錢;有的痛苦卻是無法解脫的,比如面對死亡。這是千古之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是借着酒意,王羲之把它揮灑得淋漓盡致。書法的《蘭亭集序》讓人激情飛揚,散文的《蘭亭集序》,卻讓人一陣陣心痛……
研學的孩子們
泰戈爾說:「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是呀,我們能做的,唯有認認真真地度過每一天罷了。僅此而已。《蘭亭集序》是對生命的哀傷,卻也有着對生命的莊嚴思考,歡喜中有眼淚,痛苦裡有熱愛,短暫里有永恆。當我們痴迷於《蘭亭集序》里書法藝術的灑脫、飄逸時,別忘了書聖的人生哲思。當這被遮蔽部分逐漸顯露,我想,九泉之下的王羲之先生,會更加的欣慰吧![1]
作者簡介
楊恆坡,濟寧市作家協會會員,有多篇文章在(山東)省內外報紙、雜誌及文學網絡平台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