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和
王良和 |
---|
图片来自香港公共图书馆 籍贯 浙江绍兴 出生 1963年 性质 作家
|
王良和(1963年-),原籍浙江绍兴,香港出生,现任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1]
目录
简介
原籍浙江绍兴,在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副教授。曾获青年文学奖、中文文学创作奖、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大拇指诗奖、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奖。著有诗集《惊发》、《柚灯》、《火中之磨》、《树根颂》、《尚未诞生》、《时间问题》;散文集《秋水》、《山水之间》、《鱼话》;小说集《鱼咒》,及编著有对谈文集《打开诗窗──香港诗人对谈》。[2]
已婚,并有一个女儿。
经历
王良和于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取荣誉文学士衔,后于香港大学得中文系哲学硕士,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并取得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证书。1996年加入教育学院。历任香港各大文学奖评判。著有诗集《惊发》、《柚灯》、《火山之磨》、《树根颂》、《尚未诞生》、《时间问题》;散文集《秋水》、《山水之间》、《鱼话》、《女马人与城堡》、《街市行者》;小说集《鱼咒》、《破地狱》、《蟑螂变》、《来娣的命根》;评论集《打开诗窗──香港诗人对谈》、《余光中、黄国彬论》、《文本的秘密:香港文学作品析论》;编有《锺伟民新诗评论集》、《西瓜开门,冬瓜开门──香港优秀童诗欣赏》。合编和合著的语文教学著作有:《新诗教学》、《古典文学教学》、《现代文学教学》、《文学专题教学》、《语文和文学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小学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初中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高中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新世纪语文和文学教学的思考》、《优化语文学习的评估:理念与策略》、《优化语文学习的评估:多角度思考》、《优化语文学习的评估:课堂实例》、《教出语文新天地》等。
曾任《公教报-青原篇》、《呼吸》编辑、香港青年作者协会出版干事及《星岛日报》专栏作者。历任青年文学奖、大学文学奖、中文文学创作奖及中文文学双年奖评判。
他写的小说感动迷人,吸引不少人观看。
曾获奖项
曾获第七、八、九届“青年文学奖”;三、四、六、八、十一届“中文文学创作奖”;一九八三年度“大拇指诗奖”;第一届“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奖”新秀奖;第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新诗组首奖、散文组推荐优秀奖;第七及第十三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组首奖、“2016香港艺术家年奖:年度艺术家奖(文学艺术)”。小说选集《蟑螂变》获《亚洲洲刊》评为全球华文“2015年十大小说”。[3]
研究及教学兴趣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及香港文学、文学创作、中国文学教学、小学写作教学、儿童文学。
作品
- 诗集《惊发》(1986年)、《柚灯》(1991年)、《火中之磨》(1994年)、《树根颂》(1997年)、《尚未诞生》(1999年)、《时间问题》(2008年)
- 散文集《秋水》(1991年)、《山水之间》(2002年)、《鱼话》(2008年)、《女马人与城堡》(2014年)
- 小说集《鱼咒》(2002年)、《破地狱》(2014年)、《蟑螂变》(2015年)、《来娣的命根》(2019年)
- 评论集《打开诗窗──香港诗人对谈》(2008年)、《余光中、黄国彬论》(2009年)、《文本的秘密:香港文学作品析论》(2019年)
- 诗观的冲突与主流的竞逐:香港八、九十年代诗坛的流派纷争──以“锺伟民现象”映照(哲学博士论文──香港浸会大学,2001年)
- 锺伟民新诗评论集,青文书屋2003年7月出版
- “青年文学奖与“余派”之说”,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出版《中文学刊》4期,2006年,页319-358。
- “从伟大、圣洁到回归原乡──论黄国彬的崇高感与飞升意识”,收入陈炳良、梁秉钧、陈智德编《现代汉诗论集》,香港,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2005,页283-304。
- 小学中国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元素──台湾《国语实验教材》的启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第71期,2004年9月,页2-12。
- “三种声音──论余光中“香港时期”的诗歌”,收入陈学超主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香港,香港教育学院,2004,页373-388。
- “新诗教学”,收入唐秀玲、郑佩芳、王良和、邝锐强、司徒秀薇、谢家浩合编《语文和文学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香港,香港教育学院,2004,页116-127。
- 学术研究发表[4]:
- 文本研究
- 王良和(2017):从观念更新到作诗、补诗、评诗能力的开展──新诗创作教学模式的探讨,樊善标等编,《童心童梦──文学创作教学论集》,(27-34),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 王良和(2012):眼睛的漫游──读梁秉钧三首街道诗,辑于陈素怡编,《僭越的夜行──梁秉钧新诗作品评论资料汇编(上卷)》,(页179-202),香港,文化工房。
- 王良和(2012):蝉鸣不绝的坚持──与梁秉钧谈他的诗,辑于陈素怡编,《僭越的夜行──梁秉钧新诗作品评论资料汇编(上卷)》,(页70-95),香港,文化工房。
- 唐秀玲、张寿洪、邝锐强、王良和、司徒秀薇编著(2010):《优化语文学习的评估:理念与策略》,香港,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
- 唐秀玲、王良和、张寿洪、司徒秀薇、邝锐强、谢家浩编著(2010):《优化语文学习的评估:多角度思考》,香港,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
- 王良和(2010):〈中学朗读教学与评估个案分享〉,王良和、司徒秀薇、唐秀玲,《优化语文学习的评估:课堂实例》,(23-46),香港,香港教育学院。
- 王良和(2010):〈朗读教学与评估的基本理念〉,唐秀玲、张寿洪、邝锐强、王良和、司徒秀薇,优化语文学习的评估:理念与策略,(71-88),香港,香港教育学院。
- 王良和(2010):小学朗读教学与评估个案分享,王良和、司徒秀薇、唐秀玲,优化语文学习的评估:课堂实例,(1-22),香港,香港教育学院。
- 王良和、司徒秀薇、唐秀玲(2010):《优化语文学习的评估:课堂实例》,香港,香港教育学院。
- 王良和 (2010). <凄美而不可解—试解锺伟民的《蝴蝶结》>. ., 收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及文学系、香港教育学院中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合编:《都市蜃楼—香港文学论集》 (335-358). 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 王良和(2009):《余光中、黄国彬论》,香港,汇智出版社。
- 王良和(2008):《打开诗窗——香港诗人对谈》,汇智出版社。
- 王良和(2008):凄美而不可解——试解锺伟民的<蝴蝶结>,辑于杨玉峰编《腾飞的岁月——1949年以来的香港文学》,(页446-467),香港,香港大学中文学院。
- 王良和 (2008). 从观念更新到作诗、补诗、评诗能力的开展——新诗创作教学模式的探讨. 辑于何文胜、张中原编《新时期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页277-289). 香港: 文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8):贾平凹的巅峰之作——略谈《秦腔》,辑于黄子平编《“红楼梦奖2006”贾平凹得奖专辑》,(页135-138),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 唐秀玲、王良和、郑佩芳、邝锐强、司徒秀薇及谢家浩(编)(2007):《初中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
- 唐秀玲、王良和、郑佩芳、邝锐强、司徒秀薇及谢家浩(编)(2007):《小学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
- 唐秀玲、王良和、郑佩芳、邝锐强、司徒秀薇及谢家浩(编)(2007):《新世纪语文和文学教学的思考》,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
- 唐秀玲、王良和、郑佩芳、邝锐强、司徒秀薇及谢家浩(编)(2007):《高中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7):梁秉钧的街道诗──高中新诗教学设计的“鉴赏旁述”,辑于唐秀玲、王良和、郑佩芳、邝锐强、司徒秀薇和谢家浩编《新世纪语文和文学教学的思考》,(页20-45),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7):第一章 新诗教学,辑于唐秀玲、王良和、郑佩芳、邝锐强、司徒秀薇和谢家浩编《初中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页1-42),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7):第一章 新诗教学,辑于唐秀玲、王良和、郑佩芳、邝锐强、司徒秀薇和谢家浩编《高中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页1-43),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7):第二章 新诗教学(第二学习阶段),辑于唐秀玲、王良和、郑佩芳、邝锐强、司徒秀薇和谢家浩编《小学文学教学理论与实践》,(页55-87),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
- 王良和(2006):眼睛的漫游──读梁秉钧的三首街道诗,辑于编《第六届香港文学节研讨会论稿汇编》,(页31-57),香港,香港艺术发展局。
- 王良和(2006):创意文章有个性,辑于张永德编《教出语文新天地》,(页99-101),香港,启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6):带领孩子读诗,辑于张永德编《教出语文新天地》,(页11-13),香港,启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6):批改的艺术,辑于张永德编《教出语文新天地》,(页97-98),香港,启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6):朗读体会情意,辑于张永德编《教出语文新天地》,(页9-10),香港,启思出版社。
- 王良和(200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发现李白,辑于张永德编《教出语文新天地》,(页84-86),香港,启思出版社。 学术期刊
- 王良和(2012):坚实与脆弱──析西西的《碗》,《《人文中国学报》》,第18期,页341-365。
- 林喜杰、王良和 (2011). 《追求深入血肉的诗歌—与王良和谈他的诗》. 《百家》, 14, 10-21.
- 王良和(2010):生与死的色彩──析胡燕青〈彩店〉,《《文学论衡》》,17,78-88。
- 王良和 (2010). 《凭倒影去观察自己—与黎翠华谈她的散文》. 《香港文学》, 310, 10-21.
- 王良和(2008):梁秉钧的街道诗——高中新诗教学设计的理念,《《现代中文文学学报》第8.2及9.1期》,页397-409。
- 王良和(2008):逆反连扣,别有苍凉——与饮江谈他的诗,《《字花》》,16,页90-97。
- 王良和(2008):瑰丽的圣光——与黄国彬谈他的诗,《《城市文艺》第30期》,页47-59。
- 王良和(2008):从《焚琴的浪子》到《江山梦雨》──与马博良谈他的诗,《《香港文学》第280期》,页4-12。
- 王良和(2006):青年文学奖与余派之说,《《中文学刊》第4期》,页319-357。 论坛发报
- 王良和(2016,6):从观念更新到作诗、补诗、评诗能力的开展──新诗创作教学模式的探讨,“文学创作教学”学术研讨会,香港。
- 王良和(2014,5):拆解中心与竞逐主流──八十年代香港诗坛“现代派”与“余派”的论争,第六届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花莲。
- 王良和(2008,4):凄美而不可解──试解锺伟民的〈蝴蝶结〉,论文发表于“腾飞的岁月──1949年以来的香港文学研讨会”,香港。
- 其他作品:
- 《中秋与花灯》、《山水之间》、《柚子三题》、《茶》及《常常,我想起那间屋》被选为香港中学中国语文科《新课程》参考篇章
- 《柚灯》、《秋水》及《山水之间》被选为香港中学中国语文《新课程》参考书籍
- 《自由如绿》(合著),2018年4月,ISBN 9789887866909
- 其馀作者为董启章、曹疏影、谢晓虹、袁兆昌、邓小桦、黄碧云、卢劲驰、何福仁、郑单衣、周思中、陈丽娟、黄怡、冯睎干、锺国强、胡燕青、陈慧、洪晓娴、韩丽珠、张婉雯、淮远、刘芷韵、甄拔涛、陈曦静,24位香港作家书写西九植物园区的24种植物,而王良和说的是关于木油树的故事。
影片
参考文献
- ↑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人员.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 2018-19 [201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 ↑ 王良和博士,香港公共图书馆
- ↑ 教育大学行政部. 教育大学教学人员 | 王良和. 教育大学. 2018-19学年 [2019年2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12日).
- ↑ 教育大学. 教育大学教学人员 | 王良和. 教育大学. 2018-19学年 [201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