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林(教育)
基本内容
三峡大学教授
男, 1954年4月生,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县人. 生物化学教授, 三峡大学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三峡大学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美国肿瘤研究学会(AACR)高级会员,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 2000 - 2005年, 美国Johns Hopkins 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 Instructor 1996 - 2000年, 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Post-doc. Fellow 1995年, 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1987年, 获湖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 1996年晋升为生物化学教授 1991年晋升为生物化学副教授 1987年晋升为生物化学讲师
研究方向: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主要研究成果:
1. 发现,克隆, 鉴定人类新基因:SPERMINE 氧化酶 (PAOh1/SMO) 基因 2. 发现,克隆,鉴定人类新基因Polyamine-modulated factor-1 (PMF-1),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证实PMF-1是一个新的Nrf-2的辅助调节因子
3. 发现PAOh1/SMO基因的4种交替剪接产物
4.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生产并纯化人PAOh1/SMO酶蛋白
5. 发现三种多胺类似物为PAOh1/SMO的强抑制剂:SL-11144, SL-11150 和 SL-11158
6. 通过构建和筛选人肺组织染色体DNA基因库,克隆和鉴定PAOh1/SMO基因的启动子(promoter)并研究该启动子对PAOh1/SMO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7. 应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 (Si-RNA Interference), 建立了PAOh1/SMO低表达型 (Knock down)肺癌细胞模型,并由此发现PAOh1/SMO基因产物参与细胞程序性凋亡(Apoptosis)进程。
8. 克隆小鼠多胺氧化酶基因(MSMO),建立MSMO条件性表达细胞株并用于SPERMINE氧化酶功能研究
9. 从小鼠胚胎干细胞基因库中克隆获得含MSMO染色体DNA的基因片段,并将其用于小鼠MSMO基因敲除研究。
10. 发现13种乙酰多胺氧化酶基因交替剪接体并研究其在多胺代谢中的功能变异
11.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生产和纯化乙酰多胺氧化酶蛋白
12. 建立乙酰多胺氧化酶基因稳定性高表达的细胞模型,由此发现该酶的活性在决定肿瘤细胞对多胺类似物类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中具重要作用 2. 发现,克隆,鉴定人类新基因Polyamine-modulated factor-1 (PMF-1),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证实PMF-1是一个新的Nrf-2的辅助调节因子
3. 发现PAOh1/SMO基因的4种交替剪接产物
4.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生产并纯化人PAOh1/SMO酶蛋白
5. 发现三种多胺类似物为PAOh1/SMO的强抑制剂:SL-11144, SL-11150 和 SL-11158
6. 通过构建和筛选人肺组织染色体DNA基因库,克隆和鉴定PAOh1/SMO基因的启动子(promoter)并研究该启动子对PAOh1/SMO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7. 应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 (Si-RNA Interference), 建立了PAOh1/SMO低表达型 (Knock down)肺癌细胞模型,并由此发现PAOh1/SMO基因产物参与细胞程序性凋亡(Apoptosis)进程。
8. 克隆小鼠多胺氧化酶基因(MSMO),建立MSMO条件性表达细胞株并用于SPERMINE氧化酶功能研究
9. 从小鼠胚胎干细胞基因库中克隆获得含MSMO染色体DNA的基因片段,并将其用于小鼠MSMO基因敲除研究。
10. 发现13种乙酰多胺氧化酶基因交替剪接体并研究其在多胺代谢中的功能变异
11.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生产和纯化乙酰多胺氧化酶蛋白
12. 建立乙酰多胺氧化酶基因稳定性高表达的细胞模型,由此发现该酶的活性在决定肿瘤细胞对多胺类似物类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中具重要作用
中国计量学院教授
王艳林,中国计量学院教授。曾任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院长。
1979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 1983年7月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民商法博士,2006年6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3年7月到开封市司法局工作,1984年春天入中央政法干校经济法师资班学习,1986年调入河南大学法律系。1994年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任教,2000年调入中南大学法学院任教,2004年调入中国计量学院工作至今。
主要荣誉称号:湖南省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主要任职:
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竞争法评论》主编,创办人。
《经济法论丛》编委,创办人之一。
《经济法制论坛》(香港)编委。
已取得科研情况:
完成科研项目共三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项。
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CISSCI3篇。
出版专著,译著,编著6部,编写教材1部。
论文:
1、《论自然法作用于制定法的途径》,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
2、《建立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若干构想》,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3期
3、《经济法正向二元结构转变》,载《法律与贸易壁垒》2006年第2卷
4、《法治的距离——中国国有企业法现象的实证分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5、《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学理新诠》,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6、《中国竞争法基本范畴的确立及其对立法的意义》,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4月
7、《竞争权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中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载《竞争法评论》2005年第1卷
9、《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制呼唤新的理论解释框架》,载《法律与贸易壁垒》2005年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