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莘[1](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江蘇無錫盪口鎮人。天津市音協名譽主席、中國音協「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他1936年參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天津音樂團團長、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天津歌舞劇院院長、中國音協常務理事、 天津市音協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等職務,創作了多首不朽的樂章。

王莘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03/2009-07-23/5ETQ8HOQ0E4O0003.jpg原图链接
出生 1918年10月
江蘇無錫盪口鎮
逝世 2007年10月15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王莘耕
職業 作曲家
知名作品 《歌唱祖國》
《邊區兒童團》
《中朝人民友誼之歌》

目錄

基本資料

  • 姓名:王莘
  • 原名:原名王莘耕
  • 職業:作曲家
  • 籍貫:江蘇無錫
  • 去世時間:2007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5時50分)
  • 去世地點:天津
  • 去世原因:因病
  • 享年:89歲
  • 生前主要作品:《歌唱祖國》、《邊區兒童團》、《中朝人民友誼之歌》等

人物簡介

王莘,1938年入延安魯藝學習。曾任華北聯合大學教師,晉察冀邊區群眾劇社音樂隊隊長、副社長。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任天津市音樂學院工作團團長。1958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幹部進修班。後任中國音協天津分會主席,天津歌舞劇院院長,天津音樂學院副院長,天津文聯副副主席,中國音協第一屆常務理事和第二、四屆理事。是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作品《歌唱祖國》1954年獲全國群眾歌曲評選一等獎。著有《王莘歌曲選集》。

人物經歷

王莘自幼受到民間音樂的薰陶,酷愛音樂,並學會吹笛子和拉二胡。父母想把他培養成作曲家,但家裡窮得連中學都供他不起。

  • 1932年,14歲的王莘來到上海,在先施百貨公司當一名見習店員。
  • 1935年,受到上海民眾掀起的抗日救亡愛國運動的影響,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結識了左翼進步音樂家冼星海呂驥孫慎等人,參加了冼星海、呂驥領導的抗日救亡歌詠運動,到浙江寧波等地積極宣傳抗日。
  • 1938年他奔赴延安,在魯迅文藝學院跟冼星海、呂驥、向隅等學習音樂。當冼星海寫出<黃河大合唱>在「魯藝」排練、演出時,王莘還曾擔任過《河邊對口曲》中王老七的領唱。
  • 1939年畢業後先在晉察冀根據地開展工作,後擔任華北聯大音樂系教學工作,從此便開始了革命歌曲的創作活動。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王莘創作了歌曲《晉察冀》、《日頭上山崗》、《戰鬥生產》、《選村長》、《邊區兒童團》、《打擊頑固分子》、《永遠跟着共產黨》等數百首,極大地鼓舞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軍民的革命熱情。
  • 1942年,王莘開始擔任群眾劇社的領導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他創作了小歌劇<寶山參軍>和大量歌曲。
  • 1949年1月,王莘率群眾劇社的同志們進入剛解放的天津市。 解放後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主要作品有【歌曲】:《邊區兒童團》、《戰鬥生產》、《愉快的勞動》、《歌唱祖國》、《只因為立功喜報到了家》、《飼養員之歌》、《祖國頌歌》。【歌劇】:《寶山參軍》、《義和團》、《煤店新工人》。【大合唱】:《團結反帝》等。其中《歌唱祖國》是一首熱情豪放、氣概萬千的新時代頌歌,刻劃出站起來了的東方巨人的形象,在國內外均享有盛譽。
  • 1950年國慶節前夕,在已經整修一新、紅旗飄揚的天安門廣場上,出差到北京的王莘看到排練遊行隊列中的神采飛揚的群眾隊伍和幸福可愛的少年兒童,想到新中國的朝氣蓬勃、蒸蒸日上,心中充滿了創作激情。在返回天津的火車上,他便開始醞釀創作。不久,一曲氣勢雄壯、熱情豪放的新歌《歌唱祖國》誕生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這首凝聚着愛國之情、愛黨之心和民族之魂的時代金曲很快傳遍神州大地,成為億萬人民久唱不衰的音樂經典。到了第二年的國慶節前夕,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文化部向全國人民推薦兩首歌曲,其中之一就是《歌唱祖國》。
  • 1951年10月29日,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毛主席得知列席會議的王莘就是《歌唱祖國》的作者時說:這首歌好,還特地將剛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送給王莘,並為他親筆簽名。
  • 1954年,《歌唱祖國》獲全國群眾歌曲評選一等獎。
  • 1989年,《歌唱祖國》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金唱片獎。
  • 2000年,在《歌唱祖國》創作五十周年暨王莘從事音樂創作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上,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對他進行了表彰。

 

全國解放後,王莘還創作了《歌頌祖國之歌》、《奔向幸福前景》等。他創作的歌劇《王傑讚歌》曾為周總理演出並受到鼓勵。他還為毛主席詩詞譜曲,為話劇《紅岩》、《釵頭鳳》寫了插曲。幾十年間,王莘創作了革命歌曲近千首,為人民音樂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2年,王莘患了腦血栓,右半身偏癱。這對於視創作為生命的他來講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可是王莘頑強地與病魔做鬥爭。在12歲參加革命、1944年入黨的老伴兒王惠芬的照料、幫助下,他用尚可動彈的左手在兒童寫字板上寫音符、節奏、小節,然後讓老伴「翻譯」到紙上,再反覆推敲修改,絲毫未減弱創作熱情。為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他創作了《真理的旗幟》;十六大召開後;創作了《黨啊,我們離不開你》、《信仰》。王莘患病後創作的《摘星星》、《每人伸出一隻手,推着地球朝前走》等歌曲在全國評選中多次獲獎。王莘說,作為一名老黨員,我一息尚存,就要為建設先進文化盡責任、作貢獻! 晚年的王莘不顧疾病困擾,為繁榮音樂事業和社會公益活動盡心竭力。

1994年,他拿出全部存款設立了「王莘歌曲創作獎勵基金會」,鼓勵詞曲作者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歌唱祖國的歌曲。 王莘於2007年10月15日晨病逝於天津,享年八十九歲。  

文革中的風雨

1968年9月22日,駐紮在天津支左的六十六軍軍長和當時天津市負責人王曼恬對王莘說,首長要見你。王莘知道,他們說的首長,就是指江青。王莘一到釣魚台國賓館,只見江青正在排現代京劇樣板戲《奇襲白虎團》,休息時,江青對王莘說要他改歌詞。儘管王莘不願意,但是江青的一聲令下,他也奈何不得。原詞中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其中的「勝利歌聲」改成「革命歌聲」,把原詞中的第三段「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改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創中國歷史的新篇章。」不久,紅衛兵小將們把王莘作為「反動學術權威」、「黑五類」揪出來批鬥,毒打,在一些好心人的幫助下,王莘迅速逃到鄉下藏了起來。這時,妻子王惠芬正患宮頸癌在醫院接受手術,照顧不了他。他在鄉下躲躲藏藏一晃就是三年。

1975年,江青來天津看戲,質問王莘為什麼改歌詞,並要求他改過來。1977年5月訪日演出歸國後不久的王莘,又一場劫難又向他襲來,天津市把他揪出來,說他是「四人幫」餘黨。這樣,王莘坐了三年班房。直到1980年,胡耀邦說《歌唱祖國》應該唱,便問天津有關負責人這支歌的作者現在怎麼樣?問題澄清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這年5月將這支歌曲作為電台的晨播曲。

 

愛情故事

1944年,26歲的江蘇小伙兒王莘和18歲的山西姑娘王惠芬都在晉察冀邊區的群眾劇社工作。當時王莘已經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王惠芬非常喜歡這些歌曲,經常演唱,但對於歌曲的作者卻知之甚少。王莘當時已經到了結婚的年齡,卻沒有交往的對象,組織上決定幫助王莘物色一位伴侶,考慮到王莘是當時華北聯大的老師,而王惠芬曾經是聯大的學生,兩個人肯定會有共同語言,便決定撮合兩人交往。王莘和王惠芬交往後不久,組織上為四對戀人舉行婚禮,當時有意將他們兩人也安排其中,但王惠芬拒絕了。她提出「約法三章」:一是抗日戰爭不徹底勝利不結婚,二是一旦結婚就要白頭偕老、絕不變心,三是結婚後定居在北方。王莘對前兩條非常支持,但他提出結婚後定居在哪,都要聽組織上的安排。

1945年8月的一天,王莘從外面開會回來,王惠芬正和女同志們一起紡線,王莘跑到王惠芬面前,一把抱起她,在原地轉起了圈圈,興奮地大聲喊道:「日本投降了,抗日戰爭徹底勝利了!」王惠芬笑着回憶說:「那是王莘唯一一次在眾人面前對我有那麼親切的舉動。」

1946年的正月十四,王莘突然找到正在工廠演出的王惠芬,告訴她組織上已經批准他們結婚了,而婚期就定在轉天。「同志們做被的、布置新房的,全都緊張地準備着。他們告訴我們倆,什麼都不用管,只要抓緊時間理髮、洗澡,夜裡他們一直干到兩點多,才都準備妥當。」正月十五這天,不少首長和同志都參加了他們的婚禮,大家聚在一起表演節目,有說有笑,特別熱鬧。晚上入洞房時,同志們還和他們開了個小玩笑,他們把一層薄鐵皮鋪在褥子下面,將支床的凳子放得搖搖晃晃,一坐上就會發出很大響聲,嚇得王惠芬一夜都沒敢睡。

1946年12月,王莘夫婦的第一個孩子即將出世,王惠芬難產,劇烈疼痛了很久都沒生。王莘派人去衛生隊請醫生,當時他們住在山裡,離衛生隊路途很遠,王莘就抓緊這段時間為王惠芬補充體力。他扶着王惠芬一同到附近的小河邊捉「王八」。王惠芬喝了王莘熬的「王八湯」,有了力氣。醫生們趕來為王惠芬打了催產針,在王莘的鼓勵下,王惠芬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孩。孩子在出生的過程中頭竟被擠壓成細長形狀,出生後沒有哭聲,醫生們覺得這孩子沒救了,都忙着照顧王惠芬。王莘卻沒放棄,一隻手抓着孩子的小腳,一隻手猛拍他的屁股,孩子「哇」的一聲哭了出來。王莘馬上把孩子揣進自己的棉衣里,細心地揉搓起了孩子的腦袋,竟然真的給揉圓了。從那以後,他們一共有了6個孩子,兩兒四女。

1962年,王惠芬被查出患有宮頸癌,她無意中看到了自己的診斷證明書,由於當時癌症患者還很少見,所以她連「癌」這個字代表什麼意思都不知道,大家也就都向她隱瞞了病情。經過再次檢查確認為癌症後,王惠芬的上級領導決定全面停止她的工作,好好養病。王莘最了解妻子的脾氣,他找到領導解釋說,王惠芬是個將工作視為生命的人,全面停止她的工作,肯定會令她非常苦惱,也容易讓她對自己的病情有所懷疑。從此,王惠芬一邊工作一邊接受治療。醫院為王惠芬施行類似於電療的治療,令王惠芬十分痛苦,王莘看了實在不忍心,他作主停止治療,鼓勵王惠芬多鍛煉身體,增強與癌症對抗的信心。

1982年,王莘不幸患上了腦血栓,雖經及時治療,仍然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後遺症,病魔沒有打垮王莘,他在王惠芬的攙扶下堅持每天散步鍛煉身體。1989年,他的病情加重,從此只能與輪椅為伴了,而王惠芬就成了他的雙腿。沒有社會性的事務時,王惠芬就會推着王莘到家附近的公園裡散步,周圍的黃家花園、桂林路公園、睦南道公園都留下了兩位老人在夕陽下散步的身影。王惠芬還特意給王莘在房間裡設計了一個坡道,只要沿着這個坡道往上,就能輕鬆地把王莘推到二樓的陽台上,王莘可以在那裡扶着特製的架子進行康復訓練,欣賞自己喜歡的花。

公益事業

  • 1994年,王莘和老伴拿出多年的積蓄,再加上孩子們湊的錢,一共10萬元,成立了王莘音樂創作基金會,獎勵主旋律歌曲創作。晉察冀是王莘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2002年,當他得知曲陽、阜平等縣有很多山里娃因交不起學費不得不放棄大學夢時,他再也坐不住了,從此,王莘又賦予了基金會新的內涵:幫助太行山區的貧困孩子上大學。王惠芬用輪椅推着王莘四處奔走籌措資金,最終幫這些山里娃走進了大學校園。此後,幫助山里娃上大學成了王莘音樂創作基金會的重要工作。王莘拖着幾乎癱瘓的身體,親臨曲陽等地監督每份愛心款的發放,將捐贈的圖書和磁帶送到學子手中。到目前為止,王莘和他的基金會已幫助幾百名貧困山里娃圓了大學夢。
  • 2003年「非典」肆虐時期,王莘在家裡拉開了戰幕,創作出天津市第一首抗「非典」歌曲《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他還從家中拿出2萬元將19首歌曲製成3000張CD,全部送至北京小湯山醫院和天津海河醫院等一線醫療單位。
  • 2003年,當王莘聽說有56名品學兼優的革命老區青年考上大學,但交不起學費,他便讓老伴兒用輪椅推着自己四處「遊說」,利用自己的聲望和影響為他們籌措來45萬元資金,使他們終於走進了大學校門。當這些貧困生找到王莘的家向他表示感謝時,感情再也難以抑制:這是兩位生活得多麼儉樸的老人哪,他們才更需要人照顧!青年們口喊着「爺爺,奶奶」,跪拜在地。王莘夫婦趕忙將他們扶起,反覆說道:「今後這裡就是你們的家」、「你們好好學習,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報答!」

視頻

四季童聲合唱團--王莘誕辰100周年交響音樂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