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蕃(数学家)

王蕃

王蕃(228—266年),字永元。庐江西南松滋县人(今安徽宿松县)。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

王蕃历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夏口监军、常侍等职。王蕃依据张衡学说,结合观察天文实践,重制浑天仪,用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3.1555,提高了测定黄赤交角的精确性。其制造的浑天仪既灵巧又实用,在“浑仪”上标明地球与日月星辰的运行,从而说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节气,以及何时昼长夜短,何时昼短夜长,何时昼夜相当,并由此制订历法。撰有《浑天图记》、《浑天象说》。所著《考度论》载入《晋书》、《天文志》和《宋书》。《三国志·吴志》称他“博览多闻,兼通术艺”。

因其性情耿直,不愿对昏君俯首听命,不肯巴结佞臣,吴甘露二年(公元266年),被吴国暴君孙皓无故杀害,死时年仅39岁。

目录

人物生平

蜀人称赞王蕃,庐江人,由于此时松兹属庐江郡,治皖(今潜山县梅城镇)故有潜山县人和庐江西南人之说,松滋县(今宿松)位于潜山西南。而且清安庆府志、宿松道光志、民国志皆记载为宿松人。

王蕃博览多闻,兼通历法、六艺。起初担任尚书郎,后来辞官而去。吴景帝孙休即位后,王蕃与贺邵、薛莹、虞汜一同担任散骑中常侍,加授驸马都尉。当时社会评论认为王蕃很清雅。朝廷派遣王蕃出使蜀国,蜀国人都很称赞他,回朝后担任夏口监军。

万辱陈毁吴末帝孙皓在位初年,王蕃又入朝担任常侍,与万彧官职一样。万彧与孙皓有旧交,其人为鄙俗之人,仗势侵辱王蕃,说王蕃自我轻贱。当时中书丞陈声,是孙皓的宠幸的近臣,多次在孙皓面前谮毁王蕃。王蕃气质高风亮节,不能低声下气看人脸色行事,有时违忤孙皓的意旨,时间长了屡受责备。

斩杀殿下甘露二年(266年),丁忠出使西晋回国,孙皓大摆宴席会集群臣,王蕃饮酒大醉,当即倒地,孙皓怀疑王蕃不敬而不高兴,让人把他抬到外面去。很快王蕃请求回来,酒还未全醒。王蕃的性情一向有威严气势,此时举止自若,孙皓大怒,喝令手下人将王蕃斩杀在大殿下。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为他求情,孙皓不允。

丞相陆凯上奏说:“常侍王蕃内修美德外明事理,知晓天道了解万物,处事朝中正直忠心,是社稷的重臣,大吴的龙逢啊!从前他奉事吴景帝,进谏献策于左右,景帝钦佩赞赏他,赞叹他卓越超群。而陛下恼恨他说话刺耳,厌恶他直言对答,将他斩首于殿堂,抛尸于野外,国内人民为他伤心,有识之士为他悲悼。”王蕃死时仅三十九岁,孙皓将他的家属流放到广州。

主要影响

王蕃认为:日距离其下临之地为八万里,以此为股,以一万五千里为勾,应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测出日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为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阳城为中心,以阳城与日距离为半径,算出周天长度。他还进行过数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为π=3.1556,与刘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冲之的“祖率”(π=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很相近,为中国天文学的数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历史评价陆凯:“常侍王蕃黄中通理,知天知物,处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

周昭:“薛莹、王蕃,器量绰异,弘博多通。”

陈寿《三国志》:

①“薛莹称王蕃器量绰异,弘博多通”;

②“博览多闻,兼通术艺。”;

③“蕃体气高亮”;

④“蕃性有威严”

史籍记载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也。博览多闻,兼通术艺。始为尚书郎,去官。孙休即位,与贺邵、薛莹、虞汜俱为散骑中常侍,皆加驸马都尉。时论清之。遣使至蜀,蜀人称焉,还为夏口监军。

孙皓初。复入为常侍,与万彧同官。彧与皓有旧,俗士挟侵,谓蕃自轻。又中书丞陈声,皓之嬖臣,数谮毁蕃。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时或迕意,积以见责。

甘露二年,丁忠使晋还,皓大会群臣,蕃沉醉顿伏。皓疑而不悦,举蕃出外。顷之请还,酒亦不解。蕃性有威严,行止自若,皓大怒,呵左右于殿下斩之。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请,不能得。

丞相陆凯上疏曰:“常侍王蕃黄中通理,知天知物,处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昔事景皇,纳言左右,景皇钦嘉,叹为异伦。而陛下忿其苦辞,恶其直对,枭之殿堂,尸骸暴弃,邦内伤心,有识悲悼。”其痛蕃如此。蕃死时年三十九,皓徙蕃家属广州。二弟著、延皆作佳器,郭马起事,不为马用,见害。《三国志·卷六十五·吴书二十·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人际关系

王蕃有两个弟弟王著、王延,都是杰出才器之士,郭马起兵叛乱时,他们不肯为郭马所任用,因此遭到杀害。[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