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焘
个人简介
王焘约生于唐总章三年(670年),卒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今陕西县)人,其曾祖父王珪为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其兄光大,司勋郎中。焘有二子,长子遂,曾为大理寺卿,次子遘,曾为苏州刺史。
王焘幼年多病,年长喜好医术,其母疾病弥年,有感于不明医者,不得为孝子,遂立志学医,八世纪初他曾任职于弘文馆(唐代国家藏书处)长达二十余载,在此期间,他博览古代医学文献数千卷。凡所览阅之书,均遂条采摘记录,积累了大量资料。天宝年间(742年~755年)他因故被贬至房陵(今属湖北),后出守大宁。正值当地疾病流行,王氏取所录经方,亲施方药,疾者多获救治,遂立志编撰一部医方大全。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著成《外台秘要》四十卷传世。他的另一部著作《名台要略》十卷,为《外台秘要》之简本,惜已亡佚无存。
== 人物简介 ==
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王焘由于自幼多病,常与医药打交道,从而对医学发生了兴趣。后又因其母身患疾病,他感于"齐梁间不明医术者,不得为孝子"的话,于是便钻研医学,以医治其母亲的疾患,常常与名医接触,并向之请教,终于精通了医学,并著有《外台秘要》。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他为官清廉善谏,与房玄龄、杜如诲、魏征齐名,曾是李渊的太子李建成的老师。王焘的父亲王敬直是南平公主的附马,也被封了爵位。王焘的两个儿子也都做了官,大儿子是大理寺少卿,次子担任了苏州刺使。
主要经历
王焘从小体弱多病,母亲南平公主身体也不好。他十分孝顺,不解衣带地照顾母亲,还阅读了大量医书,寻找灵方妙药,也渐渐地对医学产生了兴趣。王焘曾经担任徐州司马和邺郡太守,但是他为了有机会阅读医学书籍而到了当时的皇家图书馆--弘文馆任职。自此,他便如饥似渴地在那里阅读晋、唐以来的医学书籍。他在这里度过了20年的时间,在系统阅读大量医书的同时,他还认真的做了详尽的摘录,夜以继日,年复一年,积累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其中仅古方就有五、六十家之多。后来,他被贬职到房陵,遇赦后就近安置在大宁郡,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百姓得了瘴气,十有六七难逃一死。他依照随身携带的验方施治,竟然把即将死去的人神奇地救了回来,由此,他便决心发愤编写医书。
著作
著有《外台秘要》。
学术内容
他不仅对《千金方》、《肘后备急方》之类的著作仔细研究,还对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影响较大的著作加以收集整理,如陈延之的《小品方》、张文仲的《张文仲方》等医著。除此之外,对民间单、验方也并不排斥。书中共收载了6900多首方剂,每一门都是以《诸病源候论》的条目为引,再广引方剂。每一首方,都注明了出处和来源,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许多散佚已久的医书,也都是在这部著作中看到大致内容的
。王焘对于方剂的收载,不仅广引博采,而且精挑细选。现在看来,当时收载的许多治疗方法和方剂,都十分切实可用。而书中记载的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拔障术,是我国历史上对这种方法的最早记载,且这种方法,现今仍被沿用。
临床应用
《外台秘要》,全书共四十卷。其中1-20卷记的内科病,21-22卷记的五官病,23-24卷记的瘿瘤、瘰疬、痈疽,25-27卷记的二阴病, 28-30卷记的中恶、金疮、恶疾、大风等,31-32卷记的丸散等成方,33-34卷记的妇人病,35-36卷记的小儿病,37-38卷记的乳石,39卷记的明堂灸法,40卷记的虫兽伤及畜疾。各门记述先论后方,秩序井然。成书于公元752年,书中收载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学著作,其医论部分基本上是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阐述发展起来的。医方部分选《千金要方》最多,其余所选各书,均注明书名卷第。全书编1104门(据现存本,核实得1048 门,似有佚失),载方6000有余,是我国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书中博采名家方论甚多,不少早已散佚的医药著作及名家医方,均赖此书当初的选录而被保存了下来,不少医家将此书与《千金要方》相提并论。《外台秘要》,成书至今一千二百余年,深受历代医家推崇,各代都有多种不同刊本。
轶事典故
唐代时期,宗教迷信思想在社会上非常流行。宿命论和巫术害死了不少人。为了战胜愚昧和迷信,王焘立志总结我国医学成就,编医书,救民众。
当时有人说:"阎王叫你三更死,不可留人到五更。生有时辰,死有死地。"王焘反驳说:"人之所以生病,大多是饮食无节制而伤脾胃,纵欲过度而伤元气;外感风邪而生寒热等。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怎么能说是阎王早就定下来的呢。只要注意保养,有病就医,人的寿命完全是可以延长的!"他一面进行反迷信宣传,一面悬壶济世,很快得到了人们的信任。
人物评价
《新唐书》,将《外台秘要》称作"世宝",历代不少医家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所见不广,用药不神",足见该书在医学界地位之高,其卓著的功绩是不言而喻的。王焘以一生的精力,为保存古医籍原貌和总结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留下了千古的美名。
后世影响
《外台秘要》成书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该书共40卷,分1104门、载方6000余首,包括风、外、骨、妇、产、小儿、精神病、皮肤、眼、齿等科。为继《诸病源候论》和《千金要方》后的又一巨著。以上三部医书对祖国医学颇有贡献,所以后人称其为隋唐时代的三部医学代表作。尤其是《外治秘要》是在前两部著作的基础上编撰的,所以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方药的应用上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医史文献
▪ 五十二病方 ▪ 灵枢经 ▪ 素问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伤寒杂病论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针灸甲乙经 ▪ 脉经 ▪ 肘后备急方 ▪ 刘涓子鬼遗方 ▪ 雷公炮炙论 ▪ 神农本草经集注 ▪ 黄帝内经太素 ▪ 诸病源候论 ▪ 备急千金要方 ▪ 新修本草 ▪ 千金翼方 ▪ 本草拾遗 ▪ 食疗本草 ▪ 外台秘要方 ▪ 食医心鉴 ▪ 海药本草 ▪ 太平圣惠方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圣济总录 ▪ 本草衍义 ▪ 圣济经 ▪ 小儿药证直诀 ▪ 伤寒明理论 ▪ 幼幼新书 ▪ 宣明论方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儒门事亲 ▪ 妇人大全良方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 脾胃论 其他科技名词
学术论文
李平. 唐代医家王焘考. 《 中华医史杂志 》 , 1997 宋珍民. 王焘生卒考. 《 中华医史杂志 》 , 2011 杨志春,刘明德. 王焘里籍考与辨析. 《 中华医史杂志 》 , 2011 从飞. 王焘医学思想探讨.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 2000 王淑玉. 尽孝成医的王焘. 《 养生大世界(B版) 》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