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山街道
环山街道 |
中文名 : 环山街道 所属地区:山东省威海市市区 |
环山街道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市区西南部,西依米山镇,东连天福街道,南接宋村镇和张家产镇,北靠龙山街道。309国道、威乳高速从境内穿过。区内有七里汤、万石山、文笔峰、五峰山、马山、庙山、青龙山等名胜,温泉资源丰富。总面积30平方公里,辖12个村,18个社区,2.19万户,5.78万人。 [1]
目录
概况
环山街道位于威海市文登区西南,西依米山镇,东连天福街道,南接宋村镇和张家产镇,北靠龙山街道。309国道、威乳高速从境内穿过。区内有七里汤温泉、万石山、马山、庙山、青龙山等名胜,旅游资源丰富。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万户,8.2万人。 2001年5月,全区行政区划调整,环山街道由原文城镇析出,因辖区内环山路而得名环山路街道,2007年更名为环山街道。街道下辖3个城市社区,16个村改居社区,7个行政村。街道驻地威海市文登区米山路122号,邮政编码264400。 环山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全力打造威海经济中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敢想敢干,创新突破,在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区域经济稳健发展。街道工委、办事处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发展,抓好增资扩产项目,抓好经济亮点的培育发掘,经济蓬勃发展。辖区内注册企业980多家,涉及家纺、服装、电子、食品、机械、饲料、皮毛、建筑、物流等诸多行业,是城区经济板块的重要一极。由办事处自主投资建设的环山项目区,总占地3000亩,基础设施投入8400多万元,园区内累计入驻企业40家,总投资25亿元。2017年,全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2017年两税地方级收入1.6亿多元。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投入加大,全年投资150多万元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组织专门队伍对老化破损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整治,建立健全“日调度、周小结、月考核”制度,区城管办反馈问题处置率达连续4个月达到100%。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扎实开展,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检查考核,实行日日扫、月月评的常态化管护,环卫一体化工作全区第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深得民心,年内完成温泉、抱山、宋家沟三个片区改造,惠及3999户居民,彻底改变了三个老旧小区乱搭乱建、道路破损、污水漫流、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由衷赞许。2018年还将对城西片区、温泉北片区、金地片区和宋家沟片区的道路、地下管网、停车位和绿化带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并同步配套物业,实行规范化管理。旧村改造及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顺利,用足用活上级政策,总结经验作法,逐村制定实施方案,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汤南、西藕湾顺利分房,七里汤、夼北等棚改项目顺利推进,2018年可实现居民回迁。积极协调河南、城西、马家庵、西南庄安置房早日动工建设。
党建工作亮点纷呈。街道共有2个基层党委、131个基层党组织、1885名党员。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党员村民代表集中培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和重要村务全程记实等基层制度,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基层干部廉洁从政、依法从政、规范施政的自觉性;全面完善村务在线运行监督平台和灯塔党建在线智慧管理平台;继续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全年共组织活动40余场次,参与活动5000多人次;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党建+”和“一社一品”品牌创建活动,全年投入资金10万多元帮扶辖区困难群体;加强党建阵地建设,高标准打造桃园社区和秀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历史由来
清道光七年(1827年),七里汤始设女池,妇女可享受与男性同等沐浴权利。据说谷雨时节妇女浴汤可洁身祛病、益寿延年,所以每年谷雨节,女池容纳不下时,男池亦须让与。村民此时为汤神举办赛会演出,唱戏多则五日,少则三日,人山人海。清代客居文登的江苏镇江人章炳兰曾作《文登竹枝》词曰: 如意泉温赛五香,却他百病胜仙方。 大家女伴闲相约,谷雨同来七里汤。 在农村老年妇女中,至今保持谷雨节赶汤洗澡习俗。七里汤温泉现有浴池5家、温泉游泳馆2家,每逢节假日到此游泳者甚众。 文登利用温泉发展缫丝业历史悠久。1955年,文登丝绸厂迁于此,以本地柞茧为原料,利用温泉水处理,缫出的丝色泽光亮,手感柔软,织成的绸缎质量好,该厂的柞丝绸、油丝绸、疙瘩绸、柞丝灯芯绒等曾获省和全国丝绸花色评比大奖。 境内豹山、小嵛岭、万石山、庙山、马山环抱形成山间谷地,方圆13.5平方公里。山上奇石青松掩映,涧流潺潺,古木丛生,是城区天然氧吧。南侧庙山主峰海拔311米,是文城以南制高点,南海渔民在此山建“娘娘庙”,古时海中行船以此山辨方向。山西侧有矿泉出露,终年涓涓不绝,附近居民敬为“神水”。 马山主峰海拔276米,因东段有马鞍形山峰而得名。《汉书.地理志》记为“马宾山”,山陡峭,风化石千姿百态,多孔洞,是登山游览区。豹山海拔211米,林密石奇。东有圆形山包,名凤凰台。 豹山东南隔河相望为万石山,山阳有天然石洞,是明代南京工部尚书丛兰之子丛磐读书处,洞可容三四十人,洞内有石辟如蛤形。洞之东山岩上有“仙人脚”痕,北山崖竖刻“万石山”三字,字径2米,是丛兰之孙,著名书法家丛叔模笔迹。此处为丛兰养马山涧,丛兰年俸过万石(dan),称“万石君”,故“万石(shi)山”三字又读为“万石(dan)山”。山之阴怪石嶙峋,多处“剑石”指天,有的如风帆远航,有的如“佛爷大像”。 境内历代中进士者5人。刘欣,文登城内南门里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任山西布政司都事。刘辉,文登城内南门里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任江南句容县知事。赛玉纮,清初文登七里水头村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官至山西提学道佥事。赛璋,赛玉纮之子,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授山西广昌知县。毕瀚昭,文登河南村人,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授工部主事。 毕树棠(1900~1983),名庶滋,号树棠,笔名犹民、忧民、民忧等。文城镇河南村人。1916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1920年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员,后到中国驻海参崴领事馆任翻译。1921年至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边工作边自学外语,以英语为主,兼学法语、德语、拉丁语,后又自学俄语。1920年代登上文坛,有散文在北平、天津、上海等报刊上发表。 抗日战争期间,因家庭拖累留守清华。一度到中国、辅仁等大学教中文,并从事翻译和写作。曾在意大利驻华使馆任翻译,担任天津《民国日报》主笔。1940年3月,散文集《昼梦集》在上海出版,书中多记故乡轶事。1945年重回清华大学任教,应清华文学院院长朱自清之聘,在文学院主讲《小说选》。1948年北京解放之初,以知名作家和无党派人士身份受到周恩来和董必武的接见。 1949年,作为中国作家协会首批会员,应邀出席全国首届文学艺术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1954年,翻译的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密西西比河》出版。毕树棠在清华图书馆工作60余年,撰写了大量的中外书刊介绍,向读者通报出版界消息和世界文坛动态。他为人谦诚,学识广博,被师生誉为“活字典”,陈寅恪、吴宓等学者常因学术问题请其帮忙。应清华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之邀翻译《建筑十书》,多有外国学者请其修改翻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