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
珠穆朗瑪藏語意為"聖母之水"。珠穆朗瑪峰位於定日縣境內,喜瑪拉雅中段的中尼邊界上,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峰頂常年積雪。整個珠峰自然保護區劃分為核心保護區、緩衝區和開發區3個類型。保護區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平均海拔為4200米,但其最低處僅1433米,相對高差達7000米以上,形成獨特的立體氣候,表現為"山頂四季雪,山下四季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位於西藏 定日縣正南方,喜馬拉雅中段的中尼邊境處。珠穆朗瑪,藏語意為「聖母」,它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喜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這是中國登山運動員於1975年登上該峰後測定的精確數字,這個數字校正了人們長期堅持的八千八百八十二米的說法。為世界第一高峰。早在1721年,清朝政府編繪的《皇輿全覽圖》,就採用了「朱姆朗馬阿林」之名(「阿林」是滿語山峰之意),並精確地標出了它的具體位置。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界、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在藏族神話中被認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萬山之尊、地球之巔。 珠峰地理 珠峰的第一 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 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時30分,新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和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 (Tenzing Norgay) ,克服千難萬險,從珠穆朗瑪南坡攜手登上頂峰,完成了人類登上地球之巔的夢想。
珠穆朗瑪山體呈金字塔狀,山上有冰川,最長之冰川達26公里。山峰上部終年為冰雪覆蓋,地形陡峭高峻。是世界登山運動矚目和嚮往的地方。珠峰的氣候惡劣,風和日麗的日子不多。經常是暴同肆虐的天氣,狂風夾着積雪和砂石鋪天蓋地而來。攀登珠峰的時間,一年中有兩個季節,一是5月份,一是9月到10月。在這兩段時間裡,海拔八千多米高處的風速較小,而且很少有雨雪。中國西部的山脈,大多橫亘綿長,山體高峻雄偉。中國西藏自治區同尼泊爾、印度 等國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脈,綿延長達2 400多公里,主脈海拔平均超過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在喜馬拉雅山脈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馬峰、干城章嘉峰。「喜馬拉雅」在藏語中就是「冰雪之鄉」的意思。這裡終年冰雪覆蓋,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寶劍,一條條冰川像蜿蜒的銀蛇。其中最為高聳的則是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它以高達8844.43米的高度,是世界最高峰。
珠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從陸地上沖刷來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積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形成了這裡厚達3萬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岩層。以後,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地區受擠壓而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1989年3月,珠穆朗瑪峰國家自然保護區宣告成立。保護區面積3.38萬平方千米。區內珍稀、瀕危生物物種極為豐富,其中有8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如長尾灰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等。峰頂共有600多條冰川,面積1600平方千米,最長的26千米,每當旭日東升,巨大的山峰在紅光照耀下,絢麗多彩。此外,還常出現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1]
目錄
登峰相關簡史介紹
1921年——第一支英國登山隊在查爾斯·霍華德 伯里中校的率領下開始攀登珠穆朗瑪峰,到達海拔7000米處。
1922年——第二支英國登山隊是用供氧裝置到達海拔8320米處。
1924年——第三支英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喬治·馬洛里和安德魯·歐文在使用供氧裝置登頂過程中失蹤。馬洛里的遺體於1999年在海拔8150米處被發現,而他隨身攜帶的照相機失蹤,故無法確定他和歐文是否是登頂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歲來自新西蘭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en:Edmund Hillary作為英國登山隊隊員與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爾蓋 en:Tenzing Norgay 一起沿東南山脊路線登上珠穆朗瑪峰,是紀錄上第一個登頂成功的登山隊伍。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為首的瑞士登山隊在人類歷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瑪。(有準確記錄以來)。
1960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瑪。他們是王富洲、貢布、屈銀華。此次攀登,也是首次從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諾曼·迪倫弗斯為首的美國探險隊首次從西坡登頂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為世界上首位從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 是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9名隊員登頂。其中藏族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奧地利人彼得·哈貝爾和意大利人賴因霍爾德·梅斯納首次未帶氧氣瓶登頂成功。
1980年——波蘭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維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功。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尼泊爾三國聯合登山隊首次從南北兩側雙跨珠穆朗瑪峰成功。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羅布·哈爾在內的15名登山者在登頂過程中犧牲,是歷史上攀登珠穆朗瑪峰犧牲人數最多的一年。
1998年——美國人湯姆·惠特克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功登頂的殘疾人。
2000年——尼泊爾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從大本營出發由北坡攀登,耗時16小時56分登頂成功,創造了登頂的最快紀錄。 2001年——美國人維亨邁爾成為世界上首個登上珠穆朗瑪的盲人。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次珠峰地區綜合科考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攀登珠峰並測量珠峰高度數據。
2005年10月9日——國家測繪局宣布,珠穆朗瑪峰新高度為8844.43米。 [2]
景點介紹
金字塔狀:由結晶岩系構成,終年積雪。海拔8844.43米(1975至2005年公認為8848.13米),並以3.7厘米/年的速度增高。為世界第一高峰,有世界屋脊之稱。藏語「珠穆朗瑪jo-mo glang-ma 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語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瑪」應該理解成母象,意為「女神第三」。神話說珠穆朗瑪峰是長壽五天女(tshe-ring mched lnga)所居住的宮室。 西方普遍稱這山峰作額菲爾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為了紀念英國人占領尼泊爾之時,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測量局局長喬治·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這個特殊的點屬於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甚至全世界的範圍內產生着影響。
岩石結構:為三層:接近珠峰峰頂的一層是珠峰層,厚度不到200米,是堅硬的奧陶紀灰岩;第二層是黃帶層,也是不易變形的黃色的堅硬岩層,大約500米厚;第三層是北坳層,大約300米以下的部分都屬於北坳層。由於岩體堅硬,珠峰北坳層岩石的拉伸率為15%左右,發生拉伸變形的年代大約在1300萬年前。」丁林研究員說:「這意味着珠峰的高度在那時可能比現在要高很多。」他舉例說: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如果長度拉伸為1.5,就意味着高度的邊會減少為原來的0.67。如果按照這個規律計算,現在珠峰北坳層所在8000米的高度,那時應該是11900米,再加上大約700米-800米變化不大的珠峰層和黃帶層,珠峰的高度在1300萬年前應該超過12000米。
冰川山脊: 峭壁之間又分布着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達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 ;l山嶽冰川就有15條,最大的絨布冰川長達26千米,平均厚度達120米,最厚處超過300米以上。這些冰川類型齊全,其上限一般在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其中最大、最為著名的是複式山谷冰川—絨布冰川。絨布冰川冰舌平均寬14千米,面積達86.89平方千米。 冰川上 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又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井的明暗 冰裂隙,還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 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窮峰,東南面是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這些巨峰的外圍,還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遙遙相望:東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爾和錫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奧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形成了群峰來朝,峰頭洶湧的波瀾壯闊的場面。[3]
高程測量: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於1975年測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認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13米。1999年,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定珠峰的海拔高度為8850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種說法。珠穆朗瑪峰最近的一次測量是在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再次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在2005年10月公布,為8844.43米(峰頂岩石面高程測量精度±0.21米;峰頂冰雪深度3.50米)。
地理地形:威武雄壯昂首天外,地形極端險峻,環境異常複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 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夾着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珠峰不僅巍峨宏大,而且氣勢磅礴。在它周圍20公里的範圍內,群峰林立,山巒疊障。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處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窮峰,東南面是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 ,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 ,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這些巨峰的外圍 ,還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遙遙相望:東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爾和錫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奧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形成了群峰來朝,峰頭洶湧的波瀾壯闊的場面。
氣候溫度: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覆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 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瀰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60℃,平均氣溫在-40℃至-50℃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每年3月初至5月末,這裡是風季過度至雨季的 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度至風季的秋季。在此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34℃。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風吹積雪,四濺飛舞,瀰漫天際。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很早就為人們所注目。1960年中國登山運動員和科學工作者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首次從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頂,創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從60年代起,中國科學工作者對珠峰地區進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氣候以及現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獲得了豐富而有價值的資料。1975年,中國測繪工作者在中國登山隊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精確地測定了它的高度,並繪出了珠峰地區的詳細地圖。所有這些,為中國開發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資源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科學依據。
高程測量: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於1975年測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認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13米。1999年,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定珠峰的海拔高度為8850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種說法。珠穆朗瑪峰最近的一次測量是在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再次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在2005年10月公布,為8844.43米(峰頂岩石面高程測量精度±0.21米;峰頂冰雪深度3.50米)。
交通:境內進山的路線是:從拉薩乘車沿中尼公路經江孜、日喀則至協格爾, 總計670公里,行程兩天,然後再經帕卓區沿簡易公路南下,行車110公里後就到珠峰北麓,海拔5145米的絨布冰川末端——絨布寺。珠峰遠在中尼公路南大約100公里,的過境線上。從日喀則、拉孜找便車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難,但是餘下到大本營的100公里,能搭上便車的機會相當低,所以建議從拉薩包車前往。
攀登路線:19世紀初葉,珠峰就成為世界登山家和科學家所嚮往的地方。然而直到 1953年,才由英國人埃德蒙·希拉里、丹增創下首登成功的紀錄。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臨世界巔峰的殊譽。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和開創了11條登山路線,這些路線是:東南山脊路線:1952年由瑞士登山隊發現,可惜功虧一簣,第2年才由英國隊沿此線登頂成功。東北山脊路線:196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隊開創並成功地登頂。西北脊轉北壁路線:1963年由美國隊開創並取得了成功。西南壁路線:1975年由英國博寧隊首創並登上頂峰。西北脊路線:1979年由前南斯拉夫隊發現並由此登上頂極。北壁直上路線:1980年由日本隊首創並登上頂峰。南面柱狀山脊路線:1980年波蘭隊開闢並登上頂峰。東北山脊轉北壁路線:1980年意大利人梅斯納爾獨身一人首創並取得成功。西南壁轉西北脊路線:1982年由前蘇聯隊開創,並沿此線登上頂峰。東壁轉東南山脊路線:1983年由美國舊金山灣區隊首創並取得成功。東壁路線:1988年由美國一新西蘭國際探險開創並由此登頂。同年,中、日、尼三國聯合登山隊還創下從南、北兩坡雙跨並會師頂峰的壯舉。人類攀登珠峰的英雄奇蹟正不斷湧現。
歷史典故
歷史上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曾經相互獨立,中間隔着新特提斯海(即古地中海)。而珠峰地區,就曾經是新特提斯海的一部分,現在的歐洲的裏海、黑海、地中海也都是新特提斯海的一部分。大約從6500萬年前開始,由於印度板塊開始向亞洲板塊擠壓,喜瑪拉雅山的主體、青藏高原開始形成。到了1300萬年前左右,高度到達頂峰的珠峰由於自身重量太大等多種原因,開始發生斷裂,在地殼運動之後逐漸平衡,最終形成現在的高度。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皇輿全覽圖》上作朱母郎馬阿林。1855年印度測量局在英國人主持下,擅將該局局長S.G.額菲爾士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此峰正名為珠穆朗瑪峰。尼泊爾稱薩迦-瑪塔。1960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攀登峰頂。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院也曾多次組織大規模綜合科學考察,獲得了大量的重要科學資料。 |
史占春為第一任隊長。1960年,儘管處於經濟困難時期,但是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計劃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中國登山隊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闖過了一道又一道險關,年輕的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3人於5月25日凌晨4時20分成功登頂,首次完成了人類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夙願,歷史上,前兩層基本上未發生大的變化,但是從現在的發現看,北坳層曾經發生過巨大的岩石變形和地質變化。
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息息相關。它與人類的海上探險、空中探險、沙漠探險、極地探險等共同組成人類的探險運動。高山探險運動,不僅在充滿困難和艱險的條件下,要戰勝高空颶風、極度嚴寒、缺氧和雪崩、冰崩等危險,對人類的體力、體能和意志、毅力等是一個嚴酷的考驗,而且對推動和完善科學考察、地球地理學說、氣象學說、冰川學、高山植物動物科學等具有重要作用。世界上首位登上珠峰的 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 登山運動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1786年8月8日,日內瓦醫生帕卡爾和同伴巴爾瑪,克服重重困難,首次登上了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此揭開了現代登山運動的序幕。從1786年至1986年的200年間,人類已經攀登了世界上全部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攀登了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登山運動作為現代體育運動項目之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史上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曾經相互獨立,中間隔着新特提斯海(即古地中海)。而珠峰地區,就曾經是新特提斯海的一部分,現在的歐洲的裏海、黑海、地中海也都是新特提斯海的一部分。大約從6500萬年前開始,由於印度板塊開始向亞洲板塊擠壓,喜瑪拉雅山的主體、青藏高原開始形成。到了1300萬年前左右,高度到達頂峰的珠峰由於自身重量太大等多種原因,開始發生斷裂,在地殼運動之後逐漸平衡,最終形成現在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