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珠蛋白基因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目錄

名詞解釋

珠蛋白基因 globin gene 血紅蛋白含2個α和2個β鏈,分別由α鏈珠蛋白基因和β鏈珠蛋白基因的信息而形成。哺乳動物的α鏈基因和β鏈基因在結構上相似,都是由2個內含子而分為3個外顯子部分。

α鏈基因和β鏈基因的內含子1的長度約為120個鹼基對,而對內含子2,β鏈很長(例如人的α鏈基因之一的α2,內含子2含140個鹼基對,而β鏈基因含849個鹼基對)。珠蛋白基因在哺乳類是數次重複的結構,形成一種多重基因群。例如人的擬β鏈珠蛋白基因(β-like globin genes)在整個65000個鹼基對程度的長度上,從5′末端按順序連鎖地存在ψβ2、ε、Gy、Aγ、ψβ1、δ和β7個基因。其中ε在胚期表達,γ在胎兒期表達,β和δ在成年時表達,ε在量上極少。ψβ2和ψβ1為假基因狀態,無表達。而人的擬α鏈珠蛋白基因(α-like glo-bin genes)最少有ξ、ψα1、α1、α2 4個,ξ在胎兒時期表達。α1及α2在成年時期表達。ψα1為假基因。有證據說明這些重複結構基因是同時進化的。(參見多重基因群)。在哺乳動物以外的動物,例如對非洲瓜蛙珠蛋白基因有所了解,據報道其α鏈和β鏈的基因在同一染色體上是相鄰存在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