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
生平
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薰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
班固繼承父業撰寫的《漢書》,共一百篇,包括紀十二、表八、志十、傳七十,後人析為一百二十卷。班固編寫《漢書》時,有人告發其「私修國史」,因而被捕入獄。他的弟弟班超向漢明帝說明班固修《漢書》的目的是頌揚漢德,讓後人了解歷史,從中獲取教訓,並無毀謗朝廷之意。漢明帝認為《漢書》是一部奇書,便下令釋放班固,授官蘭台史令,年俸600石。
班固奉旨與人合作《世祖本紀》,日夜苦修,將開國皇帝劉秀刻畫得形神兼備,光彩照人,隨後被升任郎官。班固記述東漢功臣事跡的28篇列傳,受到漢明帝讚賞,升任玄武司馬。此後,經常入宮侍讀,與王公大臣一起議論國事。不久,漢明帝正式下詔,命班固修史。
班固認為,西漢230餘年的功績不可抹殺,弊端缺失也不能忽略。他把《史記》作為目標,決意寫一部千年信史。當時,一些人主張遷都長安,班固及時撰寫了《兩都賦》,認為長安是大漢發祥之地,極其重要,光武帝據洛陽中興漢室,統治基礎牢固,不應遷都。這篇文章,是自古以來寫長安、洛陽的名篇,奠定了班固漢代四大賦家的地位。
可惜,欣賞並有意栽培班固的漢明帝不久便去世了。
喜史好文的漢章帝即位後,很快召開了白虎會議。當時名儒、朝臣大員齊集一堂,討論五經異同,漢章帝親自裁決,時間長達一個月。會後,班固奉命將討論結果整理成文,形成了著名的學術專著《白虎通義》。
經過25年的艱苦寫作,《漢書》基本完成,開創了以紀傳體寫斷代史的先例,是《史記》後又一部歷史巨作。彼時,班固已漸入老境,卻毫無升遷。因此,他利用為母奔喪之機,辭官返回陝西扶風老家。
公元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被任命為中護軍,為竇憲謀劃戰事,起草公文。竇憲親率一萬精騎,打敗北匈奴單于於燕然山下,立下赫赫戰功。班固奉命寫下《封燕然山銘》,為竇憲歌功頌德,又奉命與傅毅合寫了《竇將軍北征頌》,為竇憲樹碑立傳。
竇憲班師回朝後,飛揚跋扈,遍插親信,引起朝臣不滿,皇帝警覺。後來謀反,事情敗露後,竇憲自殺身亡。
一次,班固家奴醉酒駕車,衝撞了洛陽令種兢的車騎,種競懷恨未忘。竇憲案發後,種兢搜羅班固寫的文章和班固出入竇憲府的蹤跡,上報朝廷。年輕的漢和帝命種兢審案。班固被嚴刑拷打,不得不承認與竇憲有染。漢和帝草菅人命,賜班固自盡,一代史學巨匠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了。班固死在獄中,年六十一歲。此時所著書,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時過不久,班固平反昭雪。漢和帝下詔,譴責種兢的劣行,並將殘害班固的酷吏處死。
班固著漢書未完成而卒,漢和帝命其妹班昭就東觀藏書閣(東漢皇家圖書館)所存資料,續寫固之遺作,然尚未畢便卒。同郡馬續,乃昭之門人,博覽古今,帝乃召其補成七「表」及「天文志」。
隨著《漢書》的影響擴大,班固墓成為班固親友、文人墨客爭相朝拜之地。[1]
此外,班固也是東漢最著名的辭賦家之一,著有《兩都賦》、《答賓戲》、《幽通賦》等。
世系圖
影片
參考書目
- 《後漢書卷四十上》
- 《後漢書卷四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