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球粒陨石

球粒陨石

球粒陨石是石陨石的一种,它没有遭遇过母天体的熔融或地质分异,因此结构没有改变过。几乎所有球粒陨石均含有毫米大小,称为"球粒"的球形岩石。球粒陨石是最普通的一类陨石,占已分类的约20,000颗陨石中的91-92%,其中体积最大的是吉林陨石--一种H球粒陨石。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球粒陨石

外文名; Chondrite

来源 来自一些细小的小行星

成分; 金属颗粒、碎片、母天体流质矿物

分类; 1-7型

最大体积; 吉林陨石——一种H球粒陨石

来源; 球粒陨石的母天体是一些细小的小行星,它们的体积不足以出现熔融和地质分化。这些小行星自从45亿年前,太阳系刚形成后,便没有太大改变。

成分

约80%的球粒陨石含有嵌于幼细基质内的球粒,典型的球粒由细小的矿物或金属颗粒、碎片、以及各种因母天体流质活动而形成的矿物组成。富钙-铝包体也是一种常见与球粒一起嵌于基质中的成分。此外,亦有一些来自太阳近邻其它恒星系的矿物颗粒。部分球粒陨石曾经历撞击而角砾化。有时由于热变质或水蚀变作用,导致球粒不易辨认。

球粒陨石中的金属颗粒主要为铁和镍--镍的存在也是决定一颗石头是否陨石的常用指标。

平均来说,除了易挥发的氢或氦以外,球粒陨石的化学成分类似于45亿年前尚未分化的太阳星云。不过,化学物质的丰度却有些分别,据推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在吸积时,与太阳距离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吸积条件;二、后来在母小行星上发生的撞击或物理过程,影响了化学物质的分布。

化学分类

区分

球粒陨石是最常见的陨石,其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根据陨石中TFe/SiO2比值,Feº/TFe比值,橄榄石成分和SiO2/MgO壁纸等化学参数,球粒陨石可划分为三类五个化学群:碳质球粒陨石(C群)、顽火辉石球粒陨石(E群)和普通球粒陨石(H、L、LL群)。

按化学成分区分,球粒陨石有以下类型:

碳质球粒陨石(占所有球粒陨石的3.5%)

普通球粒陨石(占所有球粒陨石的95%),再细分为:

H球粒陨石(占所有球粒陨石的44%)

L球粒陨石(占所有球粒陨石的38%)

LL球粒陨石(占所有球粒陨石的13%)

E球粒陨石顽火辉石球粒陨石 (占所有球粒陨石略多于1%)

R球粒陨石Rumuruti (罕有)

K球粒陨石Kakangari (罕有)

F球粒陨石Forsterite (罕有)

性质

由表中可看出,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是还原性最强的球粒陨石,而碳质球粒陨石氧化性最强,几乎不含金属铁,甚至出现三价铁(磁铁矿Fe3O4),普通球粒陨石介于两者之间。

岩石学分类

除了上述按化学成分的分类外,亦有按岩石学(即基于吸积至母天体后所受的物理改变)而分类为1-7型。

第1~2型:受到液态水蚀变作用,球粒不明显。水的来源可能是陨石上的冰晶被加热至0℃以上时融化(水蚀变较轻微的第2型),或是含水的硅酸盐在摄氏数百度因脱水而产生(水蚀变较严重的第1型)。

第3型:是基础形态,陨石与原始状态差异不大。易于看到大量原始的球粒。而且陨石拥有较高含量的挥发性物质(包括惰性气体和水),这类陨石从未加热至超过400~600℃,与原始太阳星云物质最为相近。

第4~6型:受到热变质影响,数字越大球质越不明显,而且惰性气体和水含量比1~3型少得多。这类陨石有可能曾埋藏于母天体深处,在被吸积后数百万年内受放射物质加热,温度可能达600~950℃

第7型:受热变质严重影响,虽然陨石保留了原来的化学成分,但球粒已不可见。有理论认为这些是向无球粒陨石过渡的类型。

但没有一种类型的球粒陨石曾遭受足以引致熔融的加热,只有少数罕有的角砾化球粒陨石曾经历撞击而出现部分熔融。[1]

参考文献

  1. 球粒陨石的家园, ZAKER汽车,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