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的圖片

琅,讀作láng,屬於常用字。本義為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後用來形容讀書的聲音,或潔白、華美如玉。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琅

拼音; láng

部首; 王

字碼; U+7405

五筆; gyve|gyvy

倉頡; MGIAV

鄭碼; CSXO

字級; 一級常用

字音; láng

筆畫數; 11

注音; ㄌㄤˊ

字形; 左右結構;從王、良聲

異體字; 琅

四角號碼; 13132

詞性; 名詞

外文名稱; a variety of white carnelian; pure

筆順讀寫; 橫、橫、豎、提、點、橫折、橫、橫、豎提、撇、捺

基本字義

①〔~玕〕像珠子的美石。

②〔~玡〕山名,在中國山東省。

③〔~~〕象聲詞,讀書聲,如"書聲~~"。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 〕न�द�《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ࠀ�音郎。《說文》琅玕(gān),似珠者。《玉篇》琅玕,石似玉。《廣韻》琅玕,玉名。《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傳》琅玕,石而似珠。《山海經》崑崙山有琅玕樹。《本草》寇宗奭(shì)曰:西域記雲天竺出琅玕。蘇恭雲: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李時珍曰:山海經雲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即琅玕。在山為琅玕,在水為珊瑚。

又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琅。《山海經》琅琊台在渤海閒,琅琊之東。

《注》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台。

《括地誌》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台于山上,謂之琅琊台。

又姓。《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又倉琅,宮門縮首銅環。《前漢·趙後傳》木門倉琅根。

又琅當,長鏁(鎖)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或作琅璫。

又琳琅,玉聲。《楚辭·九歌》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又《周禮·夏官·司馬振鐸注》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又《字彙補》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盪凌轢人。

(琅)《廣韻》俗琅字。

詳細解釋

◎琅láng

〈名〉

⑴(形聲。從玉,良聲。本義: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

⑵同本義 [a stone resembling pearl]

琅,琅玕似珠者。--《說文》

厥貢惟球琳琅玕。--《書·禹貢》。傳:"石似玉。"

⑶又如:琳琅(美玉,比喻優美珍貴的東西);琅花(琅華。琅玕樹所開之花,常以美稱白花)

⑷門鎖[door lock]

木門倉琅根,謂宮門銅鍰,言將尊貴也。--《漢書》

⑸姓

形容讀書的聲音。

如:琅誦(朗誦)。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對中丞誦之,其聲琅琅。中丞愧甚,舉屏自障。公(袁可立)讀法聲益厲,中丞遂自劾去。"

琅láng

〈形〉

潔白、華美如玉 [resembling pearl; white carnetian]

已過重陽半月天,琅華千點照寒煙。--皮日休《奉和魯望白菊詩》

常用詞組

琅玕:láng gān

⑴[a stone resembling pearl;white carnetian]似玉的美石

美人贈我琴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漢·張衡《四愁詩》

⑵[jade tree]傳說和神話中的仙樹,其實似珠;比喻珍貴、美好之物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山海經》

⑶[green bamboo]翠竹的美稱

剖劈青琅玕,家家蓋牆屋。--唐·白居易詩

亦作「琅玕」。

琅孉:láng huān

[the legendary library where the God of Heaven keep their books] 神話中天帝藏書處

琅琅:láng láng

[reading aloud] 象聲詞,讀書聲音等[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