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特征是: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下一个判断。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理性认识靠的是人类的逻辑思维。
目录
基本概况
理性认识(rational cognition)
定义
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认识过程
一、基本概念
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人们凭借抽象思维把握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以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为特征,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对象和内容。[2]
二、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①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②判断。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③推理。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是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
基础前提
发展趋势
它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普遍本质。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是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继续和体现。
推理阶段的认识
理性认识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是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由感性认识发展而来的,它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形式特点
飞跃
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间接的反映
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某一事物内部联系作出肯定与否定的论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此可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此外还包括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间接的反映。
结构形式
哲学认识论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产生的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它只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由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理性认识。它同感性认识有性质的不同,但又互相连贯,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联系起来。
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否则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而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认识
而宗教认为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识最终达到顿悟而上升于智性。 智性认识是一切现象与本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宗教精神的支柱,形而上的框架结构形式。智性认识是有别于理性认识的,它是理性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具有整体直观,是创造的源泉。智性认识离开了感性和理性这两个阶段的支撑,会变得空洞、单板、说教,以至于神秘甚至迷信。它与人类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及神学体系有着一定的联系,人类的个体没有达到这个层面时,会认为其形式、教条、神秘,认识不到它在整体层面上的精神内涵和校正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