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理石
11titf3yf3lug2019.jpg
圖片來源 http://ypk.39.net/c51864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理石

漢語拼音:Lǐ Shí
別名:立制石、肌石、長理石、肥石、不灰木
性味歸經:味辛、甘,性寒。歸胃經 毒性:無毒《別錄》
功能:清熱,除煩,止渴
主治:常用於身熱心煩,消渴,痿痹

理石,中藥名。為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石膏[Ca(SO4)·2H2O]與硬石膏[Ca(SO4)]的集合體。具有清熱,除煩,止渴之功效。常用於身熱心煩,消渴,痿痹。[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理石

拼音名:Lǐ Shí

英文名:Fibrous gypsum

別名:立制石、肌石、長理石、肥石、不灰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psum and Anhydrite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 1.《本草衍義》:理石如長石,但理石如石膏順理而細,其非順理而細看為長石,治療亦不相遼。
  • 2.《綱目》:理石,即石膏中之長文細直如絲而明潔色帶微青者。唐人謂石膏為寒水石,長石為石膏,故蘇恭言其不似石膏也。此石與軟石膏一類二色,亦可通用。

來源

藥材基源:為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石膏[Ca(SO4)·2H2O]與硬石膏[Ca(SO4)]的集合體。

原形態

單斜晶系。屬個體纖維狀、集合體細脈狀或透鏡狀的石膏變種。新鮮面白色,風化面灰、黃、褐黃等色,或被粘土質圍岩污染,呈青灰等色調。條痕白色。新鮮斷面絲絹光澤,或見解理面的反光亮點;風化面黯淡,無光澤。肉眼見不到解理面,只見平行纖維方向的解理紋和(或)斜交纖維的解理紋。斷口 不平坦至參差狀。硬度2(脫水—硬石膏化則硬度增大),性脆,易碎。相對密度2.3(或隨硬石膏化增大密度)。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形成於各種類型石膏層的裂隙或硬石膏層水化部位。

資源分布:山西陝西湖北等地均有此資源。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為不規則塊狀。深灰色。體較輕,質硬脆,可砸碎,斷面大部分粗糙,呈暗灰色,解理面可見到明顯亮星;其中部分可見到直立的細纖維,纖維間亦可見到亮星。氣、味皆淡。

顯微鑑別

  • (1)石膏 參見「石膏」條。
  • (2)硬石膏 參見「長石」條。

鑑別

  • (1)石膏 參見「石膏」條。
  • (2)硬石膏 參見「長石」條。
  • 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7.68(>10),4.31(5),3.82(10),3.08(6),2.88(2),2.80(1),2.70(2),2.61(1),2.54(1),2.51(1),2.46(1),2.22(2),由此表明理石主要組成礦物為石膏。
  • 差熱分析曲線:吸熱175℃(大),205℃(大);放熱375℃(微);由125℃始230℃止失重;表明屬石膏的特徵;但不同於純石膏曲線。

性味

辛甘;寒;無毒

歸經

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除煩;養胃益陰;益清明目;消積破聚。主身熱心煩;痿痹;消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注意

《本草經集注》:滑石為之使,惡麻黃。

各家論述

  • 1.《本經》:主身熱,利胃解煩,益精明目,破積聚,去三蟲。
  • 2.《別錄》:除營衛中去來大熱、結熱,解煩毒,止消渴,及中風痿痹。
  • 3.《唐本草》:酒漬服之,療癖,令人肥悅。[2]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理石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理石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