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党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理论从实际中来,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从实际出发,指导革命实践。脱离实际的理论,就会变成僵死的教条。
理论联系实际 | |
---|---|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同违反这个原则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了坚决的斗争,从而使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起来。中国共产党经常进行党内的思想教育,要求树立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坚持这一作风,必须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进行的理论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
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了解群众中的思想问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理论问题,不凭想当然,不说假话、大话、空话,实事求是地探索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1]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把握现实的、具体的、生动的社会发展资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社会问题,进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及规律,正确地指导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理论联系实际 [2]
外文名称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所属哲学 马克思主义
释义 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属于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意义 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
简介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亦称为"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共产党特有的作风,是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共产党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的政党。对共产党人来说,决不能脱离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指导,没有理论,就会变成乱碰乱撞的鲁莽家和事务主义者;
当然,共产党人也决不能使理论同现实实践脱节,不懂实际,就会变成空头政治家和教条主义者。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密切联系实际,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反对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教条主义者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若干词句和外国的经验,当作教条到处套用,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大的错误,如30年代王明的"左"倾错误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的"左"倾错误,从主观方面来说,都是教条主义作祟的结果。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等人鼓吹"顶峰论",鼓吹"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等等,严重破坏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造成了党内思想僵化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取得的成果。
当前,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顺利前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肃清教条主义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把各项工作做好。
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毛泽东主席遵循这一原则,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了深刻的论述和发挥。
他指出,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进行认真研究,正确地解决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从中引出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它同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主观主义态度是根本对立的。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一。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联结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无产阶级政党作风上的具体表现。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
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归纳出来的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就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组织文化。从组织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对党的三大作风进行理论辨析与反思,对更深入地理解党的三大作风、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任何组织都有特定的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指基于组织的特质而为组织成员共享的某些共同理念,以及基于这些理念而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规则及认知符号。有一种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组织文化存在着多个层次:最深层的是共同假设(shared assumption),它代表对现实和所赋予的人之本质的看法;
其次是价值观,代表着集体的价值取向;第三层次就是行为特征;最表层的组织文化就是符号或象征,如logo之类的物品。[1]还有人甚至认为,组织文化就是组织本身,没有可以脱离文化而独立的组织。
[2]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自然也有其组织文化。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作风,即基于政党核心理念的、党员在政治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构成了政党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归纳出来的党的三大作风,就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组织文化。 党的思想路线的简洁表达:理论联系实际 对任何组织来说,认清外部(客观)世界是形成正确判断、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
一个企业只有在明晰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后,才能正确决策、赢得先机、战胜对手。同样,正确地判断政治局势,是政党制定成功的政治纲领、方针和策略的前提,否则,政党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应该就是当代管理学所谓的“共同假设”,它是组织文化中最深刻的内核,是政党组织最具决定性的制胜之道。
中国共产党是特别注重意识形态指导作用和实行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这样的政党来说,如何正确地处理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根本问题。从党的实际斗争历史来看,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经验当作中国革命教条的倾向,其危害最大,因为它不符合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自然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因为“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佣人,而工农干部不容易识破他们;也可以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把他们充当俘虏”[3]。
正是在反思早期革命者奉行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对这一思想路线的通俗化表达。
按照毛泽东的说法,理论和实际相统一,而非理论和实际相分离的原则,是对待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就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向导。[4]而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通俗化的说法把“在党内初步确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
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5]进行了精炼,让全体党员更加便捷地掌握这个思想方法的要点。当然,这条思想路线最终为全党接受,也经历了很长的时日。任弼时就曾坦承,自己过去对毛泽东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不以为然的,认为这种观点轻视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说:“过去的二十一年,虽然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日益互相结合的过程,但是真正自觉的认识普遍真理与革命实践要密切结合的重要性,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
[6]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根本上就在于切实掌握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三大作风中,毛泽东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第一条,放在第一位,就是基于这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和他个人的切身体验。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基本上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而非从本本出发、从教条出发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道路。但“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文化大革命”,都从反面证实了不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联系,会给党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党的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密切联系群众 “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
[7]任何组织都有其核心价值:盈利性组织的核心价值是获得利润,政治组织的核心价值是代表特定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并将其转换为具体的政策。不同类型组织的核心价值不同,表现出的组织文化样式也截然不同。
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党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必然要求党的全部活动都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作风。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对这一点有着非常明确的自觉意识。如中共二大指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