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琵琶原來是枇杷(吳孔文)

​​ 琵琶原來是枇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琵琶原來是枇杷》中國當代作家吳孔文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琵琶原來是枇杷

看到這個題目,你大概會啞然失笑吧,你大概會說:「喂,寫字的傢伙,你一定是搞錯了。這根本就是兩樣東西,一樣是樂器,一樣是水果啊。」

話說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來的一盒禮物,並附有一信:「敬奉琵琶,望祈笑納。」他打開盒子一看,卻是一盒新鮮枇杷。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給友人說:「承惠琵琶,開奩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友人見信,十分羞愧,便作了首打油詩自諷:「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當年識字差。若是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

的確,琵琶和枇杷看來確實沒啥關聯。我們先看琵琶,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的樂器。琵琶可分為直項琵琶和曲項琵琶。直項琵琶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因晉代阮咸善奏此樂器,故稱為阮。南北朝時,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中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它盛行於北朝,並在公元六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在隋唐九、十部樂中,曲項琵琶已成為主要樂器,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敦煌壁畫和雲岡石刻中,仍能見到它在當時樂隊中的地位。

我們再看枇杷。枇杷別名蘆橘、金丸、蘆枝,乃薔薇科枇杷屬植物,枇杷原產中國東南部,因葉子形狀似琵琶而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就是這麼解釋其名字由來的。

這樣看來,應該是水果枇杷「抄襲」樂器琵琶。可是且慢,關於琵琶得名還有一段很著名的話,出自東漢劉熙的《釋名·釋樂器》:「枇杷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而西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有「枇杷燃柿亭柰厚朴」。

西漢自然早於東漢,我們可以推理下,先有水果枇杷,後有樂器枇杷,樂器材質由純木質漸漸轉為木質加牛角、牛骨、象牙等,琵琶之名漸漸取代了枇杷。到明朝時,人們漸漸忘記枇杷是琵琶的原名,而錯誤地以為水果枇杷因像樂器琵琶而得名啦。

[1]

作者簡介

吳孔文,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