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瑤山鱷蜥
原圖鏈接

瑤山鱷蜥 (學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1] ,屬獨科種,為我國特產。俗名:大睡蛇,木睡魚,落水狗。體長平均值314.05(224-377)毫米。它頭似蜥蜴,軀幹圓柱形,尾長側扁似鱷魚,故名鱷蜥。鱷蜥存在局部兩性異形,性成熟鱷蜥個體體色差異顯著,成年雄性頭胸部腹面呈鮮紅色或淺藍色,而雌性為淺黃色或淡紅色。眼瞼發達,瞳孔卵圓形,舌前尖分叉,長有鱗狀突出物,齒很小,側生齒,圓錐形。棲息于山地溪流,半水棲型。以昆蟲蝌蚪小魚蚯蚓為食。每年l0月至翌年3月,為鱷晰冬眠期。鱷蜥為卵胎生,在每年的4~5 月產仔。 分布於中國的廣西廣東越南也有發現。2008年在廣東茂名林州頂發現瑤山鱷蜥,推測這一地區的數量在1,000條左右。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附錄:Ⅱ。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瑤山鱷蜥
拉丁學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別稱:大睡蛇(金秀),木睡魚(昭平),落水狗(賀縣)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雙孔亞綱
目:蜥蜴目
亞目:蜥蜴亞目
科:異蜥科
屬:鱷蜥屬
種:瑤山鱷蜥
分布區域:中國西南部之廣西大瑤山區
英文名:Chinese Crocodile Lizard
保護級別:國家一級

外形特徵

瑤山鱷蜥軀幹圓柱形,尾長側扁似鱷魚。體長平均值314.05(224-377)毫米。體側有顆粒狀的細鱗,尾背上方有兩行明顯的棱鱗形成嵴棱。體為棕色,腹面淡黃或為金紅色,體側有粉紅斑。頭側有由眼旁發出八條深色縱紋,體背部和尾部有十幾條深色寬紋;它頭似蜥蜴,軀幹圓柱形,尾長側扁似鱷魚,故名鱷蜥。鱷蜥存在局部兩性異形,性成熟鱷蜥個體體色差異顯著,成年雄性頭胸部腹面呈鮮紅色或淺藍色,而雌性為淺黃色或淡紅色;成年雄性頭部顯著大於成年雌性;而成年雌性頭寬顯著大於成年雄性,體長差異不顯著。身體呈圓柱形,尾側扁似鱷魚,尾背面有大鱗形成兩行明顯的縱脊。體形中等,軀幹粗壯,指、趾具尖銳而彎曲的爪,尾長。頭被大小形狀不一的鱗,具棱或光滑,呈對稱排列,左右兩排大鱗在額部排成「) (」形。頸部背面起鱗在鱗片中央的隆脊上,具有圓形小皰,由表皮和真皮構成。尾很長,背有兩行大脊狀鱗(鬣鱗),像鱷魚的尾巴那樣排列,形成明顯的棱脊。鱗下有由真皮形成的骨板。眼瞼發達,瞳孔卵圓形,舌前尖分叉,長有鱗狀突出物,齒很小,側生齒,圓錐形。

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溪流,半水棲型。喜棲在有喬木林,林下有喬灌木藤蔓,地表植被潮濕陰涼,透光度在20%左右,有流水的積水窩附近。鱷蜥喜棲息於溪溝的回水塘中。溪溝的水質比較清澈,水流較緩,溪溝兩側小灌木、藤本、蕨類植物生長繁茂,昆蟲數量眾多。回水塘中常有較厚的泥沙、落葉、石塊、石縫、綜錯盤結的樹根, 岸上土質比較鬆軟, 有些地方有較厚的枯枝落葉層, 這種環境為鱷蜥捕食、繁殖、避敵和冬眠等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生活習性

食 性:以昆蟲、蝌蚪、小魚或蚯蚓為食。瑤山鱷蜥適生於大山小沖溝中;平時臥於小樹枝上(故又名大睡蛇),一受驚擾,便從樹上跳入水中躲藏。食性複雜,以小青蛙、蚯蚓、螞蚱、金龜子、蜻蜓、蟑螂等為主。鱷蜥主要以各類小型動物為食, 如蚯蚓、昆蟲、蜘蛛以及小型蛙類等。鱷蜥的活動季節在4 月中旬~10 月上旬, 10月中旬仍能見到個別活動的個體。在活動季節, 鱷蜥白天一般棲息於回水塘上方的棲枝上(樹枝、藤條或蕨類葉莖), 也有躲在水中將頭貼着石壁露出水面的, 長時間保持靜伏狀態, 受驚擾後常落入水中躲入石縫或洞穴中;夜間則在棲枝上睡覺或躲藏在洞穴中。夜間睡眠時常將頭部靠在棲枝上, 閉上眼睛, 抱住棲枝, 睡得較沉, 不易驚醒。鱷蜥的活動很少,即使在白天也常在樹枝上趴着不動,只有在發現食物時才從樹枝上迅速跳下來捕食,然後又爬到原來趴的地方靜止不動,故老百姓稱之為大睡蛇、木睡魚等。每年l0月至翌年3月,為鱷晰冬眠期。

繁殖方式

鱷蜥為卵胎生繁殖的動物,每年夏秋交配。受精卵在母腹中發育,第二年4月左右產出,剛生出的小鱷蜥,就能獨立生活。鱷蜥為卵胎生,在每年的4~5 月產仔,繁殖交配主要在4-6月,每胎產仔2-9隻,幼蜥經3~4 年可性成熟。鱷蜥與蛇等爬行類一樣, 有蛻皮現象,蛻皮首先開始於尾部, 然後是四肢,在蛻四肢的皮時, 軀幹的皮亦開始脫落,最後蛻頭部的皮,鱷蜥在身體和頭部蛻皮時有用身體磨蹭其它物體以協助蛻皮的現象, 整個蛻皮時間持續2~3 天。

分布範圍

長期以來,鱷蜥被認為僅分布於廣西大瑤山地區。上世紀80年代相繼在廣西東部又發現鱷蜥分布區。2001年華南師範大學生物系的黎振昌教授在粵北的韶關市曲江縣羅坑鎮省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發現了鱷蜥。這是國內首次報道鱷蜥在廣西以外的地區發現分布。2003年,越南Le Khac Quyet和德國Thomas Ziegler在HAMADRYAD雜誌報道2002年5月在越南東北部廣寧省( Quang Ninh Province )安圖自然保護區( Yen Tu Nature Reserve )海拔600~800 m山區的常綠闊葉林帶採到鱷蜥,這是在我國以外發現鱷蜥的首次報道。因此,鱷蜥不再是我國特有種。鱷蜥有「爬行動物中的熊貓」之稱,曾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距今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億多年,被譽為「活化石」。 1928年首次在廣西金秀縣大瑤山發現,此後陸續在廣西和廣東的其他分布區發現鱷蜥,包括:廣西桂平賀州大桂山、昭平片、蒙山等,廣東韶關曲江區、茂名信宜市等。2003年在越南東北部的廣寧省安圖自然保護區(距廣西邊境僅80公里)發現鱷蜥,這是首次證明鱷蜥在我國以外有分布。
中國: 廣西,廣東。
廣西壯族自治區。
世界: 中國,越南。

種群現狀

野生種群
國家林業局中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為700條,20世紀80年代有3,000條,2004年專項調查結果為950條。1978-1987年,張玉霞以縣、鄉為單位,逐個村、屯進行瑤山鱷蜥調查,發現金秀縣羅香鄉現存鱷蜥500條左右,昭平北陀1,500條、賀縣裡松鄉500條,桂平、平南500條,總計數量不足3,000條。1997-1999年,莫運明等在廣西境內對瑤山鱷蜥資源做了調查,發現其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估計不到1,000條。曾志鋒在2001-2002年在廣西境內對瑤山鱷蜥26個分布點的調查中,只在11個分布點發現有瑤山鱷蜥,且只有499-664條。2004年,由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和廣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組成的聯合調查隊,在廣西、廣東和湖南境內對瑤山鱷蜥種群數量做了深入調查,明確現有瑤山鱷蜥數量僅約950條。2005年黃乘明等調查結果顯示數量不足1,000條。趙繼艷2006年調查結果,廣西種群為490-654條,廣東羅坑保護區種群有160-200條。008年在廣東茂名林州頂發現瑤山鱷蜥,推測這一地區的數量在1,000條左右。

人工繁育
廣東省羅坑自然保護區從2004年開始養殖瑤山鱷蜥,到2010年已達170條。2008年,廣東茂名林州頂已救護250多條鱷蜥。

物種價值

鱷蜥為我國Ⅰ級保護動物,如今在我國的野外種群數量已低於1000隻,瀕臨滅絕,急需加強保護。鱷蜥屬蜥蜴目、蛇蜥亞目、鱷蜥科、鱷蜥屬,在鱷蜥科中僅有鱷蜥一個物種。長期以來,蛇蜥亞目的系統分類一直存在分歧,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鱷蜥的形態以及進化歷史研究不夠,導致對蛇蜥亞目的系統發育關係較難理清。鱷蜥是第四紀冰川時期孑留下來的珍稀動物,對鱷蜥的生殖、生理、繁殖、野外生態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在長期的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這一物種是怎樣生存下來的?它的分布演化歷史如何?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助於了解爬行類等冷血動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對策。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加快的情況下,對這類物種的適應性進化的研究,將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科學參考。

保護級別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附錄:Ⅱ。

視訊

瑤山鱷蜥產下胎生寶寶〜與新加坡保育合作新血



參考文獻

  1. 瑤山鱷蜥.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