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瓜子黃楊又稱黃楊、千年矮,黃楊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幹灰白光潔,枝條密生,枝四棱形。葉對生,革質,全緣,橢圓或倒卵形,先端圓或微凹,表面亮綠色,背面黃綠色。

目錄

基本信息

學名: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科屬:黃楊科,黃楊屬

形態特徵

樹種特徵: 花簇生葉腋或枝端,4~5月開放,花黃綠色。葫果卵圓形。

該屬尚有雀舌黃楊,葉匙形或倒披針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珍珠黃楊,常綠、灌木,葉形,有光澤。以上兩種樹姿優美,均為製作盆景的珍貴樹種。[1] [2]

地理分布

黃楊產我國中部各省區,海拔1300米以下山地有野生。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多有栽培。喜光,亦較耐陰,適生於肥沃、疏鬆、濕潤之地,酸性土 、中性土或微鹼性土均能適應。萌生性強,較耐修剪。

主要害蟲

黃楊絹野螟

近幾年隨着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等黃楊類綠化樹種的引進與普及,黃楊絹野螟在多地嚴重暴發,使綠化工作蒙受重大損失,城市環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對其防治,控制其進一步擴散蔓延。

一、分布及危害

黃楊絹野螟屬於鱗翅目、螟蛾科,分布廣泛。近幾年在我市發生及危害不斷加重,全國也有多地報道其暴發。其主要危害黃楊科植物,如瓜子黃楊、雀舌黃楊、大葉黃楊、小葉黃楊、朝鮮黃楊以及冬青、衛矛等植物,其中又以瓜子黃楊和雀舌黃楊受害最重。以幼蟲食害嫩芽和葉片,常吐絲綴合葉片,於其內取食,受害葉片枯焦,嚴重的街道被害株率50%以上,甚至可達90%,暴發時可將葉片吃光,造成黃楊成株枯死,影響市容,污染環境。

二、形態特徵

1、成蟲:體長14—19mm,翅展33—45mm;頭部暗褐色,頭頂觸角間的鱗毛白色;觸角褐色;下唇須第1節白色,第2節下部白色,上部暗褐色,第3節暗褐色;胸、腹部淺褐色,胸部有棕色鱗片,腹部末端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閃光,前翅前緣褐色,中室內有兩個白點,一個細小,另一個彎曲成新月形,外緣與後緣均有一褐色帶,後翅外緣邊緣黑色褐色。

2、卵:橢圓形,長0.8—1.2mm,初產時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為淡褐色。

3、幼蟲:老熟時體長42—6mm,頭寬3.7—4.5mm;初孵時乳白色,化蛹前頭部黑褐色,胴部黃綠色,表面有具光澤的毛瘤及稀疏毛刺,前胸背面具較大黑斑,三角形,2塊;背線綠色,亞被線及氣門上線黑褐色,氣門線淡黃綠色,基線及腹線淡青灰色;胸足深黃色,腹足淡黃綠色。

4、蛹:紡錘形,棕褐色,長24—26mm,寬6—8mm;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以絲綴葉成繭,繭長25—27mm。

三、發生規律

1、生活史:該蟲在山東1年3代,以第3代的低齡幼蟲在葉苞內做繭越冬,次年4月中旬開始活動危害,然後開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見成蟲。越冬代整齊,以後存在世代重疊現象,10月份以三代幼蟲開始越冬。各代(越冬代除外)各蟲態平均歷期:卵9天,幼蟲26天,蛹8天,成蟲9天;幼蟲一般5—6齡,越冬代則為9—10齡。

2、主要習性:成蟲多在傍晚羽化,次日交配,交尾後第2日產卵,卵多產於葉背或枝條上,多塊產,少數散產,每卵塊3—13粒,每雌產卵123—219粒;成蟲晝伏夜出,白天常棲息於陰蔽處,性機警,受驚擾迅速飛離,夜間出來交尾、產卵,具趨光性。幼蟲孵化後,分散尋找嫩葉取食,初孵幼蟲於葉背食害葉肉;2—3齡幼蟲吐絲將葉片、嫩枝綴連成巢,於其內食害葉片,呈缺刻狀,3齡後取食範圍擴大,食量增加,危害加重,受害嚴重的植株僅殘存絲網、蛻皮、蟲糞,少量殘存葉邊、葉緣等;幼蟲晝夜取食危害,4齡後轉移危害;性機警,遇到驚動立即隱匿於巢中,老熟後吐絲綴合葉片作繭化蛹。

四、綜合防治

黃楊絹野螟是一種為害逐步加重的危險性園林害蟲,是黃楊類植物上的惡性害蟲,應引起警惕,注重防治。對其防治需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搞好檢疫,注重人工防治,並適時合理用藥。

1、加強檢疫:該蟲寄主僅限於黃楊科,且成蟲飛翔力弱,遠距離傳播主要靠人為的種苗調運,因此搞好檢疫,杜絕害蟲隨苗木調運而擴散,可有效控制該蟲蔓延危害。

2、搞好人工防治:(1)冬季清除枯枝卷葉,將越冬蟲繭集中銷毀,可有效減少第二年蟲源。(2)利用其結巢習性在第一代低齡階段及時摘除蟲巢,化蛹期摘除蛹繭,集中銷毀,可大大減輕當年的發生危害。(3)利用成蟲的趨光性誘殺:在成蟲發生期於黃楊科植物周圍的路燈下利用燈光捕殺其成蟲,或在黃楊集中的綠色區域設置黑光燈等進行誘殺。

3、合理用藥:用藥防治仍是控制該蟲的重要應急措施。搞好蟲情測報,適時用藥,用藥防治的關鍵期為越冬幼蟲出蟄期和第1代幼蟲低齡階段,可用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等有機磷農藥,還可推廣使用一些低毒、無污染農藥及生物農藥,如阿維菌素、BT乳劑等。噴藥應徹底,對下部葉片也不應漏噴。

4、保護利用天敵:對寄生性凹眼姬蜂、跳小蜂、百僵菌以及寄生蠅等自然天敵進行保護利用;或進行人工飼養,在集中發生區域進行釋放,可有效地控制其發生危害。

瓜子黃楊葉枯病

1. 症狀

病葉初期先變黃,黃色部分逐漸變褐色壞死。由局部擴展到整個葉脈,呈現褐色至紅褐色的葉緣病斑,病斑邊緣波狀,顏色較深。病鍵交界明顯,其外緣有時還有寬窄不等的黃色淺帶,隨後,病斑逐漸向葉基部延伸,直至整個葉片變為褐色至灰褐色。隨後在病葉背面或正面出現黑色絨毛狀物或黑色小點。

2. 病原及發病規律

該病的病原菌有三種:屬於半知菌亞門的Alternariaalternata;屬於子囊菌亞門的Glomerellacingulata;其無性階段為Colletotrichymsp;屬於半知菌亞門的Pestalotiaginkgo病原菌以菌絲體與孢子在病落葉等處越冬。次年,條件適宜,6月初苗木即開始發病,大樹於7月開始發病,8~9月為發病盛期,到10月發病較緩慢。

瓜子黃樣的葉枯病,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2:200倍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鋅600倍液,視病情,隔15~20天,噴2~3次

五. 繁殖技術

瓜子黃揚的繁殖可用兩種方法.1,是用有性繁殖,即採用播種的方法.2是採用無性繁殖的方法,即採用扦插(或曰插條)的方法進行繁殖.

播種繁殖:

瓜子黃揚的播種,一般是在春季進行.可用條播或苗床播兩種方法.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播種方法.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處理.可用多菌靈或百菌清稀釋50倍液後,浸種1小時,稍涼即可播種.

扦插繁殖:

瓜子黃揚的扦插,是該品種繁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方法,首先是做插床.插床用土,最好用油沙土或細河沙.並要用敵克松或五碌硝基苯進行殺菌處理,插床要高出地面10-15厘米,並做平整以備用.再就是備插條.插條要求長10-15厘米,頂端要留有一片完整的葉片,其餘全部剪掉,基部要剪成馬蹄型,可邊剪邊插.如果是在大棚內做的插床,要用遮陰網遮去50%的光照,用干插法即可,間距15毫米.行距20毫米,插完後,立即用噴壺噴一遍透水,兩小時後,再用一袋"植物金水"兌10公斤清水的比例液噴灌一遍.並每隔兩天噴灌一遍,連噴五遍,保持插床濕潤,一般一個半月即可生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