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螺
瓜螺 | |
---|---|
圖片來源 | [来自..瓜螺]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瓜螺 汉语拼音:Guā Luó |
瓜螺 中药名。为涡螺科动物瓜螺Cymbiummelo(Solander)的肉。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具有清火明目之功效。用于眩晕,目昏。[1]
目录
药性简介
英文名
Whelk
别名
油螺、红塔螺、红螺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涡螺科动物瓜螺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ium melo (Solander)
采收和储藏
4月、5月间用拖网采捕,去壳取肉,鲜用。
原形态
瓜螺,贝壳卵形或近球形,质 尚坚,一般高160-257mm,宽112-178mm,螺旋部极小,几乎被体螺层包被,仅露出略呈乳头状的壳顶,有时且低于体螺层,体螺层则极度膨大。壳表被有黄褐色或污褐色壳皮,壳皮脱落后露出杏黄色的壳面。幼体时常具明显的横列红褐色大型斑块,成体常消失不显。壳面较光滑,生长线细密。壳口大,卵圆形,内为光亮的橘黄色,外唇弧形,薄,易破损;内唇稍厚,扭曲,紧贴于体螺层上。下部具4条明显的皱褶。前沟短而宽,凹入,形成一大缺刻。无厣。足肥大,有花纹。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活于较深的浅海泥沙质海底。肉食性,雌雄异体,产卵期4-5月,角质卵囊黄褐色,长卵圆形,每囊一卵,一螺所产的卵囊都粘在一起,构成一个粗大的柱状卵群,高约230mm,径约110mm,俗称“红螺塔”。卵孵化后,幼螺破囊而出。肉肥味美,可供食用。
资源分布
性味
味咸;性平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火明目。主眩晕;目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制酸止痛、解热的功能。主治胃痛、发烧等。 [2]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