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瓷罐


中國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帶耳、帶提梁的陶罐製作。原始青瓷在其創燒之初,就開始生產印有凹弦紋、

雲雷紋等花紋的帶系青瓷罐。瓷罐的一般特點為大口,短頸,深圓腹,底成圈足。

中文名瓷罐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類 別青瓷罐

目錄

簡介

明、清時期,瓷罐以景德鎮窯的製品為最佳。罐的肩部帶系的模式在兩晉南北朝非常流行,並延續至唐宋。這顯然與系在當時所起的能提能掛的作用有關。

到了唐宋,燒造技術進一步提高,器物的線條美與彩美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才讓肩部的系顯得不那麼重要,逐漸退居於次要地位。明代是我國瓷罐史上的鼎盛時期,

由於「罐」與「官」諧音,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超過了瓶、尊,成了興旺門庭的吉祥物。它們的用途與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並取代瓶,

成為人們居家擺設的重要物品。同時罐的造型也更加豐富,出現了天字罐,將軍罐,蓮子罐,粥罐等等。到了清代,人們把瓷瓶同「吉慶平安」、

「平生富貴」等人生美好追求聯繫在一塊。於是,罐的地位又逐漸被瓶取代,罐的生產又開始以實用器為主,重新做起了盛貯的用器。

幾種瓷罐簡單介紹

青釉刻花六系瓷罐

北齊武平七年(公元576年)1958年河南省濮陽縣李雲墓出土

高28.5厘米 口徑18.5厘米

肩附六系(兩橫系四豎系),系之間以圓規刻劃圓圈、花瓣紋。腹部刻有三周弦紋帶和鴨、樹及斜線三角紋。此罐胎質堅硬,內外施釉,內滿釉外半釉,釉質清澈明亮。

黑花瓷罐 高 25.5 厘米口徑 17.2 厘米 底徑 11.5 厘米

元代,直口,斂足,鼓腹,器身飾有葵花和花葉紋,肩部有兩道黑弦紋。為元代磁州窯的典型器,具有碩大 、渾圓厚重的特點。

早期青花瓷罐外飾

一件秋香壬申青花罐,初步認定是件唐代原始青花瓷器。該罐高14.5厘米,口徑6.7厘米,底徑6.5厘米,是一 件較有唐代特點的小罐。

據分析,很可能是河南鞏縣窯的青花瓷製品。河南鞏縣窯是唐皇家族的官窯,生產的陶瓷器工藝精細,品種繁多。

從此罐的胎質來看,胎質黃中帶灰,有很多黑小點和火紅色胎斑,胎身很薄,圈足淺腳,凸底無釉。胎質粗而堅硬,聲音清脆明亮,與許多唐代青瓷瓶一樣,

是經1200℃的高溫燒制而成的,是唐代中期鞏縣窯的胎質。它區別於宋代以後的各朝代的胎質,宋代以後的胎質細白且雜質較少,元朝的胎質多是堅細厚重,明清時期的瓷胎則更為精細。

從工藝來講,成型後因胎質粗,同時有各種雜質,所以在胎釉之間有一層化裝土,再在化裝土上畫出青花花紋,然後上一層玻璃樣的透明釉。造型是球形小罐,頸細口大,顯然為唐代小罐的造型風格和藝術手法。

再從青花色料來看,是進口波斯的蘇麻離青鈷藍料,青花顏色濃艷深藍,花紋暈散色澤的線條,是一件在化裝土上畫青花的釉下青花彩的唐代青花罐。

圖案為盛開的菊花,菊中還夾雜着兩條長長的蘆葦,它似水墨畫的藝術手法,有唐代花卉畫的風格,畫工精細、生動有力,區別於宋元以後畫菊花多用纏枝花紋為主的風格。

小罐的「秋香」與「壬申」4個字,為唐代特點——在青花瓷器中寫詩句,而宋代以後瓷器多為吉祥語句,所以也足以說明其年代。

罐的青花面釉,顏色灰青,有玻璃質感,釉面有鵝毛絲的開片紋,是早期瓷器釉面開片的特點。

這件秋香罐的造型、製作工藝、花紋、青花的散藍色表明了該罐應是唐代中期的一件原始青花釉下彩,是鞏縣窯的製品。

相關新聞

蓬萊水城出土千年瓷罐 2007年3月15日,在蓬萊水城古建復原工程中,蓬萊水城南營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金代白釉瓜棱瓷罐。該罐高8.7厘米,口徑8.3厘米,底徑6.2厘米,

通體施白釉,施釉不到底,露出灰褐色圈足,圓唇,短頸,口沿外侈,從口沿衝口處可看出胎土為白胎,腹部由9瓣瓜棱組成,上有金黃色細小開片紋飾。

專家考證,該罐燒造於金代,距今1000多年,由北方民間窯工燒制而成。白釉瓜棱瓷罐的出土,豐富了蓬萊水城瓷器收藏品的種類,對研究水城歷史又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南京挖出大瓷罐

不久前,南京六合區新集鎮姜袁村王師傅一家上墳栽樹時無意中挖出了一隻碩大瓷罐,裡面還有銅錢和人骨。

八角形瓷罐高1.5米

眼前的這個土瓷罐非常大,高約1.5米,內徑最大處有80厘米,兩頭細中間粗。土瓷罐呈八角形,分為上下兩層,顏色偏黃,用手摸上去非常光滑,也很有質感。

值得注意的是,土瓷罐的八個罐面分別有精美圖案,上面畫有梅花、龍鳳、竹林等。在瓷罐的正中央還依稀可看見幾個大字:九十二百,但附近村民都弄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因為這隻土瓷罐比較大,非常少見,吸引了許多村民前來圍觀。當地許多老人在仔細觀察後紛紛搖頭,表示不太清楚這隻土瓷罐的來歷。「我們也是第一次看見這麼個大傢伙。」村民們也說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大的瓷罐。

「這隻土瓷罐是我們一家人上祖墳時發現的。」據發現土瓷罐的村民王師傅介紹,今年清明,一家人去五六百米外的祖墳上墳,家人還準備在祖墳上栽些樹表達對先祖的思念。

「當時是上午,在挖樹坑時鐵鍬碰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當時王家人以為是磚頭,但後來卻露出了比較精美的瓷罐口。

這個發現讓大家有些驚喜,也覺得非常奇怪,趕緊小心翼翼地繼續往下挖,附近一些村民見了也覺得好奇,紛紛過來幫忙。到下午這個土坑挖了有近3米深,

這個大傢伙終於露出了真容。大家連忙用繩索、棍棒等工具將這個沉重的土瓷罐抬了上來。大家在清理瓷罐里的泥土時驚訝而又驚喜地發現,

泥土中不時可以發現一枚枚銅錢,待整個罐子裡的泥土清完後,裡面竟發現了有20來枚的銅錢,但上面的字已模糊不清。

「這是什麼?人骨!」隨着一聲驚呼,大家發現泥土中竟然有一截白色的骨頭。在瓷罐里完全清理後,王師傅將這隻瓷罐帶回了家。

來歷未知說法頗多

對於這隻土瓷罐的來歷,附近村民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不過猜測頗多。一名80多歲的老人介紹,他聽長輩們說過,以前有一種安葬方式,就是人死後,

會將屍體放在類似的土瓷罐里,然後埋到里。不過老人的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大家認同。

還有人覺得,這可能是以前的一種陪葬方式,在土瓷罐里放些銅錢表達一種敬意,但對於瓷罐里的骨頭大家卻又解釋不清。

在聽說村民挖出這樣一個土瓷罐後,六合文化旅遊局文管科負責人和六合新集派出所民警很快趕到了現場。在現場經過認真察看後,工作人員表示,在六合地下挖出這麼大的瓷罐還非常罕見,

而且瓷罐上的圖案非常精美,但這隻瓷罐到底是哪個年代的,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查。[1]

參考文獻

  1. 瓷罐,搜狗,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