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江鎮
甘江鎮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地處夾江縣東南部,東接市中區悅來鄉,東南與市中區蘇稽鎮隔青衣江相望,南連市中區綿竹鎮,西與甘江鎮隔青衣江相對,東北與眉山市青神縣羅波鄉毗鄰,鎮人民政府距夾江縣城8.5千米 ,總面積108.7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甘江鎮有戶籍人口63266人 。
2019年9月4日,撤銷甘霖鎮和順河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甘江鎮管轄 。截至2020年6月,甘江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紫雲街102號 。
2011年,甘江鎮財政總收入4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9%,農民人均純收入6760元 。2019年,甘江鎮有工業企業49個,有規模以上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4個 。[1]
目錄
建置沿革
原甘江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甘江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改甘江鄉。
1953年,析置甘江鎮,轄2居民委員會。
1958年,與青龍鄉合併為紅五星公社。
1962年,析置甘江鎮。
1989年,甘江鄉併入。
1992年8月13日,甘露鄉併入 。
原甘霖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設甘霖鄉。
1953年,分為民主、勝利2鄉。
1956年,民主鄉和團結鄉3村併入甘霖鄉。
1958年,甘霖鄉與甘江鎮青龍、甘露等鄉合併為紅五星公社。
1961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2001年8月,鄉改鎮 。
原順河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設順河鄉。
1952年,順河鄉12村劃歸樂山縣楊灣鄉。
1953年,析順河鄉置團結鄉。
1956年,團結鄉併入順河鄉。
1958年,順河、永興2鄉合併為永河公社。
1959年,鄉改公社。
1966年,聯盟大隊劃歸永興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8月,順河、永興2鄉合併為界牌鎮。
1999年11月,析置順河鄉 。
撤併後
2019年9月4日,撤銷甘霖鎮和順河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甘江鎮管轄 。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甘江鎮下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甘江社區、大元村、席灣村、盤渡村、新民村、界牌村、聖本村、大坪村、春林村、付桐村、鞠村、雙碑村、吉祥村、萬華村、五星村、李村、陶渡村、中心村、大同村、河西村、勝利村、艾中村 。
截至2020年6月,甘江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濱河社區、甘江社區、、新興村、青峰村、弱漹村、大石橋、新生村、定惠村、金銀河村、順河村、甘霖村、甘露村 ;鎮人民政府駐紫雲街102號 。[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甘江鎮地處夾江縣東南部,東接市中區悅來鄉,東南與市中區蘇稽鎮隔青衣江相望,南連市中區綿竹鎮,西與甘江鎮隔青衣江相對,東北與眉山市青神縣羅波鄉毗鄰,鎮人民政府距夾江縣城8.5千米 ,總面積108.77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甘江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西部平壩,東部、東北、東南丘陵。
氣候
甘江鎮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季風環流的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基本無雪,多年平均氣溫17.1℃,1月平均氣溫2.3℃,極端最低氣溫-1℃;7月平均氣溫28.1℃,極端最高氣溫38.6℃,平均氣溫年較差22℃,最大日較差17℃,生長期年平均264天,無霜期年平均300天,最長達350天,最短達2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56.3小時,年總輻射110.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20天,最多達125天,最少為110天 。
水文
甘江鎮臨青衣江段,有龍頭河流經鎮境,稱甘江河;有馬村河流入鎮境,鎮境段稱盤渡河,甘江河和盤渡河在新民村匯合後入青衣江。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為洪澇,發生在每年的7-8月,1955年,青衣江洪水漫入壩上1尺深,1989年7月26日,甘露鄉艾中村護堤決堤,沖毀部分農房和田地 。
自然資源
2011年,甘江鎮有耕地面積2.2萬畝,其中水田2萬畝,旱地0.2萬畝 。
人口
2011年末,原甘江鎮轄區總人口3.8萬人 ;原甘霖鎮轄區總人口15971人 ;原順河鄉轄區總人口11133人 。
截至2017年,原甘江鎮常住人口32682人 。原甘霖鎮常住人口15009人 。原順河鄉常住人口11157人 。
截至2019年末,甘江鎮有戶籍人口63266人 。[3]
經濟
綜述
2011年,甘江鎮財政總收入4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9%,農民人均純收入6760元 。
2019年,甘江鎮有工業企業49個,有規模以上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4個 。
農業
2011年,甘江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5.4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3%,生產糧食1.2萬噸,其中水稻0.9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5萬噸,主要品種有黃瓜、四季豆、西紅柿、豇豆、海椒、茄子、苦瓜、無筋豆等。畜牧業以恫養生豬、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5.3萬頭,出欄5.2萬頭;家禽飼養量74萬羽,上市家禽49萬羽,生產豬肉5200噸,禽蛋105噸,水果產量532噸,其中柑橘500噸,葡萄20噸,李子12噸,漁業主要以捕撈和養殖為主,水產品總產量1.2萬噸 。
工業
2011年,甘江鎮工業以建陶、紙業、塑膠、飼料等為主,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217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 。
商貿
2011年末,甘江鎮有商業網點620個,職工320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市場1個,年交易額2.8億元 。
金融
2011年末,甘江鎮縣農業支行營業所、縣郵政儲蓄營業所、鎮農村信用合作社3家金融網點;各類存款餘額2.21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各項貸款餘額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8.2%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甘江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380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2所,在校生1256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65人,專任教師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600人,專任教師57人,教育經費達542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37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30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15%、0.16%,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1%,比上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 。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甘江鎮有鎮文化活動中心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22個,藏書8萬冊,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老年秧歌舞隊、嗩吶隊等 。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甘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病床55張,固定資產總值0.2億元,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6萬人次,住院手術215台次,出院病人2461人次 。
社會保障
2011年,甘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5戶,人數244人,支出68.6萬元,比上年減少0.2%,月人均234元,比上年增長11%;城市醫療救助23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4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18.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2戶,人數983人,支出84萬元,比上年增長20.2%,月人均71.2元,比上年增長15.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8人,支出29.2萬元,比上年增長12.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5人,支出9.7萬元,比上年增長0.8%;農村醫療救助4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98人次,共支出9.3萬元,比上年增長0.9%;農村臨時救濟110人次,支出3.3萬元,比上年增長2.5%,自然災害救災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2.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0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8.6萬元,比上年增長4.1%,社會福利費0.87萬元,比上年增長2.5%,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000元,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基金支出合計0.35億元,比上年增長80%,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036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800人;參加失業保險86人;參加工傷保險980人 。[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甘江鎮有郵政代辦點1個,農村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0千米;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6萬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8萬件,征訂報紙0.3萬份、期刊0.1萬冊,業務收入150萬元,電信企業1家;固定電話用戶0.55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8.4%;移動電話用戶1.39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92%;寬帶接入用戶0.8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31.2萬元 。
給排水
2011年末,甘江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量24萬立方米 。
供電
2011年末,甘江鎮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座,用電普及率100%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甘江鎮鎮區有綠化面積0.36公頃 。
道路
2011年末,甘江鎮鎮區有道路總長度5千米 。
交通運輸
2011年,甘江鎮成(都)樂(山)公路和高速公路過境,境內各長5千米,並在觀音灘設高速公路入口收費站。村級水泥路35條,總長110千米,年客運總量24.58人次,年貨運總量5.4萬噸,鎮區公交汽車線路1條,運營總里程10千米,公交運營車輛8輛,年客運量17.8萬人次 。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甘江鎮,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今鎮境傍乾枯小河設驛站乾江鋪,明末清初,易"乾"為"甘"名甘江 。
歷史名人
皇甫坦,《宋史.皇甫坦列傳》記載,宋代名醫皇甫坦"蜀之夾江人"。宋代出了一位治療目疾、醫術高明的人,姓皇甫,名坦,字履道,北宋晚期四川夾江縣"弱漹晚渡"(今甘江鎮陶渡村)人。宋高宗母顯仁太后苦於目疾,因醫不能愈,乃頒詔天下,募請良醫,臨安太守張稱,以皇甫坦醫技精湛而薦舉,皇甫坦至京,投以方藥立獲奇效,高宗厚贈,坦皆不受。詔畫師繪其像,陳列宮中,以嘉譽之。令持香禱青城山。皇甫坦死後葬青城山上清宮。1940年夏,青城山上清宮天師池側土崩,發現一墓碣上刻"宋知宮皇甫先生墓",現碑存上清宮。《青城山志》、《灌縣宗教志》有記載。《夾江縣誌》詳載古弱漹鎮有法上寺,為皇甫坦清修處。皇甫坦住"家慶樓",居室號"清靜軒"。"家慶樓"三字為宋代著名學者魏了翁(字華甫)所題隸書。"清靜"二字系宋高宗御書。皇甫坦事跡,《四川通志》、《嘉定州志》、《夾江縣誌》、《四川中醫藥史話》、《四川醫林人物》均有詳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