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貝母
甘肅貝母 |
中文名稱:甘肅貝母 拉丁學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別名:聶哇、西北貝母、岷貝、秦貝 |
甘肅貝母(學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ex Batal.)是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長可達40厘米。葉片條形,先端通常不捲曲。花通常單朵,淺黃色,有黑紫色斑點;葉狀苞片先端稍捲曲或不捲曲;花被片蜜腺窩不很明顯;花葯近基着,花絲具小乳突;柱頭裂片通常很短,蒴果棱上的翅很狹,6-7月開花,8月結果。[1]
產甘肅南部、青海東部和南部和四川西部。
目錄
信息
二名法: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百合亞綱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屬:貝母屬
種:甘肅貝母
分布區域:甘肅南部(洮河流域)、青海東部和南部(湟中、民和、囊謙)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鱗莖深埋土中,外有鱗莖皮,植株長20-40厘米。鱗莖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6-13毫米。
葉通常最下面的2枚對生,上面的2-3枚散生,條形,長3-7厘米,寬3-4毫米,先端通常不捲曲。
花通常單朵,少有2朵的,淺黃色,有黑紫色斑點;葉狀苞片1枚,先端稍捲曲或不捲曲;花被片長2-3厘米,內三片寬6-7毫米,蜜腺窩不很明顯;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花葯近基着,花絲具小乳突;柱頭裂片通常很短,長不及1毫米,極個別的長達2毫米(寶興標本)。
蒴果長約1.3厘米,寬1-1.2厘米,棱上的翅很狹,寬約1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產地生境
產甘肅南部(洮河流域)、青海東部和南部(湟中、民和、囊謙、治多)和四川西部(甘孜、寶興、天全)。生於海拔2800-4400米的灌叢中或草地上。 本種為藥材「川貝」主要來源之一。[2]
主要價值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寧夏貝母的鱗莖。
採集加工:6-7月地上布馮枯黃時採挖鱗莖,洗淨,曬乾,用硫磺熏,再曬乾。生產性種植採挖年限一般需4-5年。
炮製:除去雜質,篩淨灰屑,用時搗碎。
性味功效:性微寒,味苦、甘。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用法及用量:內服,煎煮3-9g;研粉沖服,1-2g
參考文獻
甘肅貝母 岷貝(甘肅),西北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ex Batal. in Act. Hort. Petrop. 8: 105. 1893; 中藥志1: 222, 圖149, 1959; 西北植物所, 秦嶺植物志 1: 356, 圖342, 1976;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5: 461, 圖7751.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