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生命的接力(张秀敏)

生命的接力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生命的接力》中国当代作家张秀敏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生命的接力

从我们坠落世间的那一刻起,就涌入这传承的长河中,毫无选择地成长在不同的家庭里,被潜移默化的熏染着,自知或不自知的,成为一个家庭理念或生存思维的传承者,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接力与延续。

人类文明源远流长,浩荡前行,世世代代的根与魂,也在不同的年代里,经受着不一样地考验与洗礼,时代发展到今天,诸多现象不知是一种进步,还是让人担忧的退变,答案交之于时间,不敢造次,妄作评价。我们这一代人,还能循规蹈矩地,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还能尽力争取更多的时间,绕膝于日益衰老的父母身边,内心涌动着责任与感恩。今日今时,越来越多的年轻孩子们,似乎一下子活开了,洒脱到无法把控,他们有时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任性地活跃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一边离不开传统爹妈的资助,一边鼓吹着所谓的个人自由与独立,他们有时又像一阵风,今天朝这个方向刮,明天往那个方向吹,忽而飘远,又忽而浮于眼前,飘忽不定,甚至在琳琅满目的物质世界里迷失,误以为那些物质的东西,就是自己真正的需要,是快乐的源泉,相信终有一日,经历过人情冷暖,经历过人生孤寂,繁华落尽后,他们会发现物质可以满足欲望,但不能慰籍孤独贫瘠的灵魂。

时至今日,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声音,埋怨生存的种种压力,主张不结婚不生育,那是他们的权利与自由,予以尊重,但令人担忧,有一次,儿子说,他们这一代人,好多都选择以后不生孩子了,作为父母,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否结婚生子,不横加干涉,我们只做好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不辞劳苦地教导好自己的子女,无怨无悔地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完成这一生最平凡的使命,虽不是丰功伟绩,但已问心无愧,至于其他,顺其自然就好,当我们的身体,到了再也无缘于这个世界的时候,想一想,我们老有所依,我们有血脉相承,我们的孩子们,还依然在热气腾腾地,继续创造着他们或大或小的价值,依然传承着我们世代人立足社会的智慧和情怀时,将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情。主张不婚主义或者丁克主义的越来越多,存在即合理,但不会成为时代主流,因为还有更多的人,由于热爱生命而创造生命,世世代代生儿育女,生生不息。

在生育需要计划的年代里,生命的接力如洪涛巨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力量,那时社会关注的是生命的质量,优良的传承,在人口众多态势之下,每个人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物质贫乏的时期里,艰难困苦地生存着,依然没有人,为个人享乐而逃避生儿育女的责任,反观今日社会,很多人鼓吹生存的压力,放大生儿育女的压力,怨声载道,人生在世,时代不同,压力也不尽相同,只要活着,哪会没有压力啊,为人的意义,就是感受压力,并转化为无穷动力。如果自己的能力仅够支撑自己一个人的生存,将来给不了子女更好的生活和教育,以及知难而进的乐观态度,那就可以不婚或不育,一个人好好地生活,一生潇洒无牵无念,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毕竟今日的社会包容度足够大;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对家族社会有更高的责任感,那我们就从担当起家庭做起,把子女生育好教育好,虽然辛苦,但人生无憾,无论是抬头还是回首,长大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与我们共同拥有着,那极为相似的笑貌音容,让我们时常温暖并感动,人活一世,总算没让我们自己,人生匆匆空无痕,没让我们继承的部分优秀基因,在我们这里戛然而止,而且我们一直信心十足地努力在,一代比一代强的方向上,尽管我们也承受着与我们自身认知相匹配的压力,但一切值得。

儿子说,如果当年不生他,他就不会花我那么多的钱,我就不会有任何压力,也就不会那么辛苦了,其实孩子们不知道,我们心里也感谢孩子,感谢他们声声亲切地呼喊,唤醒我们心底无私的爱,给与我们一个做父母的资格,给与我们无尽的动力和力量,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希望,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儿子慢慢也长大成人,我想让儿子知道,人活在世,没有轻飘飘的人生,初入社会,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将会蜂拥而至,无论有没有孩子,压力都会存在,压力的来源不是孩子,恰恰相反,孩子是一种动力,是缓解压力最柔软最有力的存在,如果非要给压力找其根源,那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足,对于物质,精神或者事业上,拥有更高的要求,也许正如古人所说,知足就会常乐,压力的大小或有无,也许就在一念之间。钱,很重要,但不是我们最初的追求,也不是终生的目的,初入社会,我们首先尊重自己的内心,勇敢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抛却虚伪和世俗,然后认认真真地去做,在喜欢的工作里,积极对待其中的困难,踏踏实实地努力付出,不要在播种的季节,过早的追求收获,一路坚持,钱也就顺其自然地,在合适的阶段汩汩而来。钱有来处也必有去向,在我们不断追求精神方面的富足时,才发现我们对物质的欲望,也渐渐低了下来,没有了物质太多太高的需求,简简单单的生活,一个人一生的衣食住行,其实也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我们能够幸福地一直拥有父母、孩子和亲朋好友,他们便是钱的去处,让孩子们健康地富养在正确的三观上,让父母健康地远离三高享受于夕阳,让亲朋身处困难瓶颈时可以有求必助,那这一生将活得多么开心与值得,钱与物质,到头来皆是一场虚空,何必计较得与失,唯重人间父母恩、手足情,富足自己,培养血脉子女,接过父母手中可以立足社会的接力棒,有目标有追求地活着,不断地欣赏日益优秀的自己,让父母露出放心欣慰的笑容,让孩子健康积极的成长着,做到这些,应该算是比较完整且有意义的人生,也完成了一代人合格地接力。

物质的继承是短暂的,我们得以生存的方寸之间,也不会固守于同一片土地,时代不同,我们的每一代都会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生存地,与父辈从事不一样的职业,不变的是,我们身体流躺着父辈的血脉,坚守着做人的朴实与真诚,面对数不尽的艰难曲折、伤害与委屈,秉承着乐观与豁达的性格。我们出生于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家庭都有可取之处,优良的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努力避免,无论原生家庭福贵还是贫穷,我们都应该永远热爱着我们的父母,热爱珍惜他们给予我们的生命,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活成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一个家族的兴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姓氏,也时时提醒着我们,我们是家族的一份子,我们要为这个家族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有人选择固守家乡,有人背井离乡只身闯荡,离开了那方土地,行走在父母殷切牵念的目光里,感受着他们最温暖的力量,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闪动着我们原生家庭的痕迹,内心根深蒂固着父母言传身教的为人处事,在这场接力中,我们应该总结父母祖辈的闪光点,闪光的地方我们一生要竭力呵护,完成继承与优化,然后更好地传于我们的子女后辈,我们有责任守住根,传于魂,向永不落幕的接力不断努力[1]

作者简介

张秀敏,笔名毓秀,山东济宁人,经商多年,依然初心不变,爱好文学一直在路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