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生態破壞

來自  澎湃 的圖片

中文名稱: 生態破壞

現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原因: 亂捕濫獵、毀林造田等

生態破壞(ecology destroying)是人類社會活動引起的生態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環境效應,導致了環境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對人類生存發展以及環境本身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生態環境破壞主要包括土地荒漠化(即土地退化,包括沙漠化、石漠化、紅漠化、鹽鹼化、水土流失等)、生物多樣性減少,此外還有水體的富營養化、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等。[1]

目錄

原因

亂捕濫獵

過度採挖珍稀動植物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很多地區不顧生態的良性循環和超載能力,盲目地甚至是粗暴地進行採挖、捕獵,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和強度,對許多動植物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野人參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國的人參產地已經很難找到成片的野人參了。我國許多中草藥,一旦被證實對某種疾病有治療作用,原料植物就會很快被採挖一空。物種的進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物種不可能退化成過去的物種,物種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現。

據國際捕鯨協會報道,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6萬頭鯨被殺(平均每小時3頭),其中俄羅斯日本的捕鯨數占總捕鯨數的95%。例如藍鯨,是從古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它在半個世紀前還有30萬頭之多,今天只剩下了大約2000頭;非洲犀牛,是世界上極為珍稀的動物之一,由於犀牛角的價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黃金還貴,捕殺犀牛的行為加劇,致使黑犀牛的數量已銳減了90%,處於滅絕的邊緣。

據估計,世界平均每天有一個物種消失,到2000年,地球物種的15%-20%將會消失,人為因素造成的物種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近2000年來,已知有139種鳥類、110種哺乳動物絕滅了,其中近1/3的物種是在近幾十年中消失的。還有600多種大型動物面臨絕滅的危險。在我國,大約有398種脊椎動物瀕危,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

亂砍濫伐

過度放牧

在整個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過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樞紐和核心作用,它的分布最廣、組成最複雜、結構最完整、生物生產力也最高。森林和環境經過長時期的相互作用和適應,不但推動了自身的生長、繁衍,同時也對周圍環境產生深刻的影響。森林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增加濕度、淨化空氣、減弱噪音,與人類的生存發展、自然界生態系統的穩態息息相關。

可是,人類在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思想的指引下,對森林進行收割式的採伐。據估計,原來地球上森林面積有76億hm2,森林覆蓋率為60%。世界上共有林地38.26億hm,占陸地總面積的28.5%。開發較晚的大陸如北美,當第一批殖民地到達時,美國的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之間約有17億hm森林,只剩下0.1億hm。

南美的亞馬遜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木材蓄積量占世界總量的45%。然而,自60年代開始,這片森林就被大規模砍伐。僅1966年-1975年,就毀掉森林1100多萬hm。這片森林大部分處於巴西境內,大肆毀壞亞馬遜林區的後果,使巴西全國的森林覆蓋率從80%迅速減少至40%。如果大規模的毀林不加制止,在30年後,亞馬遜地區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帶之一。過度放牧是草原生態系統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原生態系統中,草作為生產者,為草原上動物的存活提供了物質和能量基礎,也為草原生態系統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而人類只顧眼前的利益,只求畜牧業的發展,不管草場的承載力,致使草的利用速度大大超過了更新速度,草原生態系統漸漸地衰弱、瓦解,變成了荒漠、沙地。

我國天然草場約50億畝,其中,荒漠和荒漠化草原草場為9億畝,高寒草場20億畝,這些草場的產草量很低,需要60-70畝,甚至上百畝才能牧養一隻羊。剩下的20多億畝草場,由干放牧不合理,已有1/3退化和沙化,還約有10億畝草場因缺水而難於利用。森林和草原是初級生產的承擔者,森林、草原的破壞,不僅減少了固定太陽輻射的總能量,也使異養生物的棲息地受到損壞,以致它們大量逃亡,生命力弱的物種便會滅絕。

毀林造田

過度墾荒,圍湖造田

人口的飛速增長,使糧食短缺成為日益顯著的難題。因此,人類大規模地毀林、毀草造田。然而,不合理地開荒、耕作,引起大規模的水土流失、荒漠化、風沙肆虐。恩格斯說過:"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們夢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為荒蕪的不毛之地。"我國的榆林地區解放前還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和肥嫩的草場,但是由於毀林開荒,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結果沒有多長時間,就由沙漠生態系統代替了森林生態系統,沙漠淹沒了榆林,榆林只得向南搬遷,榆林已經是第三次南遷了。

不合理地引進物種

生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通過選擇、淘汰、競爭和適應,形成了與其周圍環境及其他生物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生態系統。當一個生態系統中的物種侵入另一個生態系統之後,侵入者既有可能夭折,也有可能在沒有天敵制約的環境裡迅速繁殖,使被侵入的生態系統失去穩態而解體。在自然狀態下,由於有沙漠、高山、大海的阻擋,生物很難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去。由於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生物遷移比過去要容易得多,由此釀成的生物災害在地球上也屢見不鮮。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1859年,有個好事者從英國帶了24隻家兔放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動物園中。後來一場大火燒毀了兔籠,倖存的家兔竄入田野。偏巧,澳洲溫和乾燥的氣候和豐富的青草十分適合這些兔子生存,特別是澳洲沒有高等食肉動物,家兔基本上沒有天敵,於是這些倖存者便以驚人的速度繁殖起來。澳大利亞有野生兔子40億隻,它們與綿羊爭飼料,嚴重地破壞了草原,給澳大利亞畜牧業造成了重大損失。

上述生物入侵的例子告誡我們:人類千萬不要盲目地破壞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相互作用後形成的生態系統的穩態,因為一個物種無論是滅絕或是過量繁殖,都會危及與它相關的幾十個物種的生存,進而造成生態系統穩態的破壞。

惡化

人類的許多活動都向大氣、水體、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環境排放有害物質,造成環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變化也影響環境的質量。

當前,我國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為基本能源的大國。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煤炭占75%以上。各種預測都認為,這種能源結構至少將維持60年左右,原因是我國油氣貯量有限,而水電核電價格相對較昂貴。

能源對人類發展的巨大貢獻是顯而易見的,但也並不僅僅如此。它也已經和正在給人類帶來許多麻煩。這主要是由於能源(主要是占總量80%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在人類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範圍有限,加上當時科學技術和經濟不發達,對環境的損害較小。又由於環境的惡化是積累性的,只有較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察覺到它的明顯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環境的改變並沒有引起人類的特別注意,因此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然而隨着工業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來越大。由於能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致使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全世界每年向大氣中排放幾十億噸甚至幾百億噸的CO2粉塵及其他有害氣體。這些排放物都主要與能源的利用有關。它給人類帶來的後果是:由於CO2等所產生的"溫室效應"使地球變暖,全球性氣候異常,海平面上升,自然災害增多;隨着SO2等排放量增加,酸雨越來越嚴重,使生態遭破壞,農業減產;氯氟烴類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氣臭氧層遭破壞,加之大量粉塵的排放,使癌症發病率增加,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必須指出,全球性的環境惡化,主要是發達國家在其實現工業化的道路上,利用當時世界上廉價的資源(包括能源),不顧後果地向環境瘋狂索取,並排放大量污染物積累的結果。發達國家仍然是世界上有限資源的主要消費者和CO2等有害氣體的主要排放者,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總量的3/4,他們對世界環境的惡化應負主要責任。

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使我國面臨以下兩個突出問題:首先是以煤為主的能源供應意味着比較低的能源效率;另一個所面臨的就是環境污染問題。由於我國中小企業多,技術工藝落後,大量煙塵及有害氣體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氣中。有關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排入大氣的煙塵90%的SO2和85%的CO2均來自燃煤。因此,煤炭直接燃燒是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能源的利用,使人類的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改善,但卻逐漸惡化了自己的生存環境。人類在謀求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解決好這一矛盾。

未來

1986年12月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徵詢16位世界著名思想家關於21世紀議事日程的看法時,被採訪的大多數人指出:世界環境退化的嚴重性僅次於核毀滅的威脅。

1987年初歐洲環境年活動發表了《關於歐洲環境狀況的報告》,把生態變壞和環境污染稱為"人類緩慢的死亡"。

1988年初到1989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對中國、印度、日本、阿根廷、西德等15個國家進行了環境意識的民意測驗。每個國家有400~1200多各部、機構不同層次的人接受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許多國家對環境問題都表現出深切的關注。他們認為,"當前沒有什麼比環境現狀更令人觸目驚心的了"。

我國的被調查者對國內的環境狀況的評價是15個國家中最差的,其中最為突出的環境問題是飲用水源的污染以及大量農田被侵蝕。

印度被調查者在"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較大的健康危險與較低的生活水平和較小的健康危險"之間,77%的印度人選擇後者,20%的人選擇前者。

日本被調查者認為,必須提高對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性的認識--它比溫飽問題重要得多。如果整個世界不立即控制環境惡化,土地將變成沙漠,海洋將會淹沒陸地,人類無法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下去。

英國《每日電訊報》1988年11月15日公布蓋洛普民意測驗結果。公眾認為,環境污染的威脅不亞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環境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

據1992年11月份《參考消息》載:全世界1525位專家(其中9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呼籲全人類要救救地球,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不能迴避這個問題。

世界各國許多環境學家和倫理學家都發出了"我們自己不要滅自己的種"的警告。正如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托爾巴博士所說:冷戰已經結束,環境問題一躍而成為世界問題的榜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