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經濟學
生物經濟學是應用生命科學和醫學的觀點及方法,研究經濟社會所產生的新的經濟理論和新的經濟模式。從狹義上來講,生物經濟學是應用生命科學和醫學的觀點及方法,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規律的理論。
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發與應用為基礎的生物經濟學正在成為繼信息經濟之後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它將從根本上解決人類面臨的日益嚴峻的人口激增、老齡化、疾病、糧食短缺、營養不良、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問題。
目錄
概念
何謂生物經濟學(Bio-economy),在中國內外尚沒有一個被人們廣泛認可的、統一的定義。多數人認為,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形態。生物經濟與現代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研究開發密切相關,並與如今的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發展有着緊密的聯繫。
生物經濟學是一門運用生物學的思想、概念和規律定性地研究經濟學問題的科學,大量使用生物經濟學隱喻是演化經濟學的重要特徵之一。馬克思指出,經濟生活呈現的現象和生物學等其他領域的發展史相類似。和生物系統一樣,經濟系統的各要素之間以及經濟系統和其他系統之間存在着複雜的結構和因果關係,各系統的變化都呈現連續性和多樣性,歷史聯繫和相互作用普遍存在於經濟發展的過程中。
經濟系統表現出了和生物系統驚人的相似性,生物學隱喻對於經濟學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企業作為現代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其行為模式與生物系統的某些方面相類似。會計工作不僅是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力求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所有實體經濟活動的過程及結果。從生物學隱喻的視角透視會計活動。
當不同的學科將類似但不同的範疇以一個共有的名詞連接起來時,就會通過交互作用產生新奇的語義學情景,並可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方法論,使相關研究產生突破性進展。在當今各學科相互交融的信息時代,生物經濟在各種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其在會計領域中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國內外對生物經濟學概念、內涵、作用、方向的看法莫衷一是。一類觀點認為生物經濟學正在成為網絡經濟之後的又一個經濟增長點,一種觀點則認為生物技術產業尚在起步階段,發展生物經濟學時機還不夠成熟。[1]
開拓發展
中國政府一直十分重視生物技術及產業的發展。近20年來,在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動下,在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國生物技術及產業獲得長足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包括: 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基礎研究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術創新能力迅速提高。中國參與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了1%測序工作和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10%的任務。
生物技術及產業創新體系逐步形成,創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據初步統計,中國擁有政府資助的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約200個;擁有研發人員3萬多人。全國有現代生物技術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個生物技術園區。過去5年,僅中央政府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就超過120億元。
發展生物產業能夠使產品的價值最大化,發展生物經濟產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生物技術與產業不僅為經濟發展、糧食安全、人民健康、環境改善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展示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工業生物技術
工業生物技術及產業不斷壯大,為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提高生產效率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是最早使用傳統生物發酵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食用醋、醬油、啤酒、酒精、味精等傳統發酵產品產量均列世界第一位,這些產品已經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產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催化將在未來工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農業生物技術
農業生物技術及產業為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雜交水稻、超級稻的成功培育和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產量。組織培養技術、胚胎生物技術加速了動植物品種的更新換代。僅轉基因抗蟲棉的種植每年就為農民增收50億多元。農業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發展對推動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綜合實力及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醫藥生物技術
醫藥生物技術及產品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是世界上疫苗生產量、使用量最大的國家,生物技術產品在消滅和控制天花、鼠疫、脊髓灰質炎等重大傳染病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上第一個基因治療藥物在中國誕生,170多個生物技術藥物和疫苗等進入臨床研究,這將為進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新的貢獻。
未來發展
當前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生物產業革命這當中潛藏着巨大的發展機遇。
近半個世紀以來,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創新已取得重大突破,世界性生物科技革命正在形成。2000年基因圖譜的完成,被認為是現代科技史上,繼核能應用、航天登月、互聯網之後的又一個里程碑,世界現代生物技術發展開始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生物產業將成為世界經濟中繼信息產業之後又一個新的主導產業。
據中科院副院長陳竺介紹,在西方發達國家,生物技術相關產業一般要占GDP的20%-30%。有關統計表明,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的銷售額約5年翻一番,增長率高達25%-30%。美國《時代周刊》預言:2020年世界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所以,對於生物經濟學的研究來說,它將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
中國發展
世界發達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正在不同程度的扶持本國生物經濟的發展,以期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儘管我國在發展生物經濟方面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廣闊的市場需求等優勢,但資金、技術、人才、政策及法律等因素也在制約着我國生物經濟的發展。
未來15年中國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將緊緊瞄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科技自身發展的需求,切實解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發展的基本方向是:瞄準經濟發展、糧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安全、環境改善、生物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技術需求,解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生物技術及產業化發展的重點是:
針對自主創新能力偏弱的問題,瞄準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前沿領域,重點加強基因組、蛋白組等前沿技術的創新和突破。
針對保障糧食安全、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重點加強超級水稻、轉基因動植物、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可降解地膜等的研發與產業化。
針對保障人民健康和醫藥產業升級的需求,大力發展艾滋病、肝炎、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新型診斷技術及試劑、疫苗和藥物,加強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新型生物診療技術與藥物開發,加速中醫藥的現代化。
針對中國傳統工業生物技術產業升級換代的迫切需求,加強生物催化、生物材料、生物化工等方面的研發與產業化。
針對化石能源緊缺的問題,發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質氣化發電等生物質能,實現對化石能源的部分替代。針對環境污染問題,大力發展水污染和固體污染治理的新型生物技術,針對生態環境脆弱的問題,大力發展生態環境生物修復技術。
建立和完善中國生物資源多樣性保護體系,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生物資源,培育新興產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