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生石花属

         
 生石花属

 

 

 

生石花属(学名:Lithops N. E. Br.)是石竹目,番杏科的一个属。全属约40种。多年生肉质草本,几乎无茎;球状叶色彩多变,叶表皮较硬,色彩多变,顶部具有深色树枝状凹陷纹路,或花纹斑点,称作“视窗”。植物顶部有一裂缝,裂缝中开花,花单生,雏菊状,花茎2-3厘米,花白或黄色,花期盛夏至中秋。

原产南部非洲,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怕低温,忌强光暴晒,该属植物生长适温为10-30℃,冬季温度不低于12℃,可短暂耐受4-5℃的低温。宜生长在疏松透气的中性沙壤土。繁殖方法有播种和分株。

该属植物形态奇特,花色艳丽,使得许多爱好者专门收集栽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中文名: 生石花属

拉丁学名:Lithops N. E. Br.

别  名: 生石花(简称),元宝,象蹄,屁股花

:植物界

亚  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  门:轮藻总门

:木贼门

亚  门: 木贼亚门

:木兰纲

亚  纲:蔷薇亚纲

超 目:菊超

: 目石竹目

:番杏科

亚  科: 舟叶花亚科

: 舟叶花族

: 生石花属

分布区域:南部非洲

目录

植物学史

历史上第一位发现生石花的人是威廉姆·布舍尔(William Burchell),他在1811年9月14日在南非普里斯卡东南部发现了该属植物中的一种。以下是他在1822和1824年在他的书《南非内陆旅行》中所提到的:“从肮脏的地面拾起,这看似是一颗奇怪的卵石,但却被证明为一种植物,该种是日中花属的众多属种中的另外一个新物种,在颜色和外观上与其周围的石头极其相似,且正在生长。”

“石头花,一个非常独特和新奇的东西,与所有的肉锥花可以区分开。”

他命名为该种植物为Mesembryanthemum turbiniforme,意为陀螺形的日中花属植物。但由于布舍尔发现的该种植物在生石花属中知之甚少,以至于无人能够确认该种学名,所以这个一度被称为露美玉的品种已经不在生石花属中,但是从他的图画看,其可能是一种日轮玉(L. aucampiae)的变形。

再一次对生石花属进行详细书面介绍的是在1874年1月,由J·D·胡克(J. D. Hooker)在《柯蒂斯植物学杂志》中作了说明。他称该种植物为M. truncatellum,但其实不然,这个学名对应的是某种肉锥花属的植物。根据胡克描述的该种形态特征,他所介绍的植物实际上是1928年命名的富贵玉(L. hookeri)。因此,该学名无效,并需要重新命名。

另一位有在生石花属研究过程中有影响力的人是莫里茨·库尔特·邓特(Moritz Kurt Dinter),一位热衷于异国情调的多肉植物收藏家。曾去往南非的瓦尔维斯湾和卢德里茨之间的地区进行科考,并最终定居于该地区,开始大量采集多肉植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被迫返回德国。1922年,他在战后再次回到南非。

邓特的探索,导致许多多肉植物新品种传入欧洲,其中一些植物被他的旧工作地址——拉莫托纳植物园收集。他的继承者埃文·伯格(Alwin Berger),一位植物学作家,利用这些新的标本作为参考,目标是为主要的多肉植物编写一本图鉴。他最开始的三个小卷中有一个专门记述日中花属,也描述了1874年曾被错误命名的的富贵玉(M. hookeri)和1908年的曲玉(M. pseudotruncatella)。

鲁道夫·马洛斯(Rudolf Marloth)也是一位致力于该属物种研究的科学家,他在1909年4月于南非科考旅行的时候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石花。 于1910年将其命名为大内玉(M. optica),并继续撰写纪念性作品《南非植物志》,在1913年至1932年之间共出版了6卷。下图为他所绘制的生石花于南非栖息状态图。马洛斯对日中花属植物的“拟态”现象十分感兴趣,因此他也发表了大量关于这个主题的论文。

植物学家尼古拉斯·爱德华·布朗(Nicholas Edward Brown,简称N.E.Br)是生石花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其手中掌握着大量多肉植物资源。他于1912年命名了紫勋(M. lesliei),1914年命名微纹玉(M. fulviceps),同年退休后决定将生石花从日中花属中独立,并在1920年命名茧形玉(M. marmorata),1922年命名碧琉璃(M. localis)。布朗认为,种子是把科属细分的关键要素之一,所以他在分类过程中细致观察、对比了不同日中花的种子结构。

布朗于20世纪初(具体年代不详)创立了正式的生石花属(Lithops),其属名来源于两个希腊词语:“lithos”——石头,和“ops”——脸部。该属下的第一个新物种,是于1922年被布朗命名的琥珀玉(L. bella,但已被废除)。

当布朗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一位在德国工作的科学家喀斯塔·施万特(Gustav Schwantes),也在试图拆分日中花属。两名植物学家的意见分歧,致使他们进行了异常激烈的竞争,常在各种学术出版物中互相攻击,反驳对方的论点。

施万特为此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创伤,有一天他在伦敦街头,恰巧路过布朗的居所,本想要敲门问好,但是猜到布朗一定会极度的不友善,于是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二人就此也从未谋面。

施万特研究时用到的植物,大都由库尔特·邓特向他提供,所以施万特也曾在他的著作中公开赞扬邓特,两人的关系一直保持的很不错。在1925年,施万特新命名了6个新物种:古典玉(M. francisci)、寿丽玉(M. julii)、M. eberlanzii、M. lericheanum、留蝶玉(M. ruschiorum)和碧赐玉(M. vallis-mariae)。由于当时布朗成立的生石花属并未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所以命名的物种还是以Mesembryanthemum开头,但末尾用括号标注了Lithops。

女植物学家玛格丽特·路易莎·波卢斯(Margaret Louisa Bolus,简称L.Bolus)也是生石花的重要研究者之一,她在开普敦的博洛斯植物标本馆工作。波卢斯本人对日中花属的分类界定与布朗和施万特的分完全不同。这使得生石花属的争议变得更大,她也因此不得不加入了布朗和施万特的辩论中。三人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来说服对方,直到布朗于1934年去世,他在1927年命名了他最后的生石花属物种福来玉(L. fulleri,已重命名为Lithops julii ssp. fulleri)。波卢斯则继续研究生石花属,这位女科学家繁忙的一生中大约有60年时间都在与番杏科的植物打交道。波卢斯于1970年,以90岁高龄逝世。

莫里茨·邓特于1935年67岁时返回德国,描述了他在西南非的所见所闻,包括在1929年,他发现的极其罕见的红大内玉(L. optica var. rubra),也证实了红大内玉并非一个栽培品种。16年后,邓特于1945年去世。

在此之后,生石花属的物种数量急剧增加,1946年G.C.Nel记述了50种植物,1957年施万特又命名了68种,1960年植物学家H. Jacobsen新增了80种。种类增加如此之快,除了新物种发现外,其大多是分类上的变动,如将亚种、变种升级为种所致。

1954年,戴斯蒙德·T·科尔(Desmond. T. Cole),一位在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在一个花店意外地遇见了生石花,这些形态奇特,色彩多变的植物立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戴斯蒙德便立刻投入了对该属的研究,阅览了众多文献资料,为他收集的物种一一确定学名。他于1961年结识了植物学家海博杜立克·德·波尔(Hebdrik de Boer)。

在50年间,戴斯蒙德和他的妻子劳丽英·科尔(Naureen Cole)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来研究生石花。他们曾多次到世界各地旅行,在南非内部进行考察,都是为了寻找更多关于生石花的文献和标本。据统计,这对夫妇曾在超过450个生石花原栖息地进行科考。在每个栖息地,他们都会采集植株、种子、石砾和土壤样本,并带回实验基地进行分析。 两人于1973年在津巴布韦多肉植物学会会刊《Excelsa》上发表了《Lithops: A checklist and index》,将生石花“物种”一级数量减少到40种左右,2001年和2005年N. A. Cole编写的生石花属分种检索表中,列举的种类都是37种。

科尔夫妇的分类得了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他们分类的依据首先是花色,除了朝贡玉(Lithops verruculosa)因花色变化大,自成一族外。其余生石花按花色归纳成四类:黄、白、黄花白心、白花带红晕。其他分类依据还有叶形、叶面透明与否、叶色、叶面的花纹与颜色等。

多年来,科尔夫妇将他们采集标本的资料汇编成《Lithops locality data》出版,生石花爱好者熟悉的科尔编号也在其中。这对夫妇不断补充内容,编号也不断增加。1981年(C001-C357),1986年(C001-C381),1988年(C001-C392),2002年(C001-C400),2005年(C001-C406),2010年(C001-C416)。科尔编号就是生石花标本采集号,对了解生石花的分类和分布等具有重大意义。世界各地生石花属种苗商在出售生石花时,均在目录上标明科尔编号,以便于爱好者参考。

科尔夫妇的分类除了37种外,还有亚种和变种52个(2005),这些都能在科尔编号中找到位置;另外,通常认为的品种,如红大内玉、红菊水玉(Lithops meyeri ‘Hammer ruby’)并不是栽培中产生的,在原产地有分布,因此有科尔编号。而大多数编号仅仅是不同产地采集的同一个种的标本。距离相差大的种在形态和习性上会有差异。但科尔编号中没有原产地的物种是翠娥(L. steineckeana,C388),常被认为是属间物种杂交的产物。

科尔夫妇一生中最知名的作品是被誉为“生石花宝典”的《Lithops: Flowering Stones》(《生石花属:绽放花朵的石头》)。二人除了对生石花进行分类研究,还将采集到的种子送给世界各地的植物园或私人收藏者。生石花之所以能广泛传播,绝大部分都是由科尔夫妇作出的贡献。

形态特征

该属植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植株具肥大肉质根,但在自然状态下主根很少有侧根,仅在逐渐变细的主根末端有少数须根连有毛细根,当主根折断后会萌发侧根。

根状茎极短,植株卵圆形,高2-3.5厘米。地上部分是两片对生联结的肉质叶,呈倒圆锥体,叶色白、浅灰、棕、蓝灰、灰绿、红、紫红等。 叶楔形、半圆形、椭圆形或肾形,对称或不对称。单株叶长18-50毫米,宽13-38毫米,群生植株2-50头。 植株顶部具有深色枝状凹陷花纹,称作“视窗”;该属植物叶肉透明,叶片底部富含叶绿体,阳光从视窗进入植株内部并进行光合作用。

植株顶部具一裂缝,深约1-4毫米,裂缝中开花,花单生,雏菊状,花茎2-3厘米,花白或黄色,花期盛夏至中秋。 蒴果5-9室,种子黄褐色、淡黄褐色或褐色,有斑点。

下级分类

拉丁学名 中文名 Lithops aucampiae L. Bolus 日轮玉 Lithops aucampiae ssp. euniceae (de Boer) D.T.Cole 光阳玉 Lithops amicorum D.T.Cole 友人玉 Lithops bromfieldii L. Bolus 石榴玉 Lithops coleorum S.A. Hammer & Uijs 彩妍玉 Lithops comptonii L. Bolus 太古玉 Lithops dinteri Schwantes 神笛玉 Lithops divergens L. Bolus 宝翠玉 Lithops dorotheae Nel 丽虹玉 Lithops francisci N.E. Br. 古典玉 Lithops fulviceps N.E.Br. 微纹玉 Lithops gesinae de Boer 源氏玉 Lithops geyeri Nel 双眸玉 Lithops gracilidelineata Dinter 荒玉 Lithops hallii de Boer 巴里玉 Lithops helmutii L. Bolus 青磁玉 Lithops herrei L. Bolus 唐兰玉 Lithops julii N.E. Br. 寿丽玉 Lithops julii ssp. fulleri

Lithops hookeri Schwantes 富贵玉 Lithops karasmontana N.E.Br. 花纹玉 Lithops karasmontana var. aiasensis D.T. Cole Lithops lesliei N.E. Br. 紫勋 Lithops localis Schwantes 碧琉璃 Lithops marmorata N.E.Br. 茧型玉 Lithops meyeri L. Bolus 菊水玉 Lithops naureeniae D.T.Cole 诺玲玉 Lithops olivaceaL. Bolus 橄榄玉 Lithops optica N. E. Br. Forma Optica 大内玉 Lithops otzeniana Nel 大津绘 Lithops pseudotruncatellaN.E.Br. 曲玉 Lithops ruschiorum N.E.Br. 留蝶玉 Lithops salicola L. Bolus 李夫人 Lithops schwantesii Dinter 招福玉 Lithops steineckeana Tischer 翠娥 Lithops vallis-mariae N.E.Br. 碧赐玉 Lithops verruculosa Nel 朝贡玉 Lithops villetii L. Bolus 丽典玉 Lithops viridis C.A. Lückh. 美梨玉 Lithops werneri Schwantes & H. Jacobsen 云映玉

生长习性

生石花属植物喜冬暖夏凉气候,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怕低温,忌强光暴晒,该属植物生长适温为10-30℃,冬季温度不低于12℃,可短暂耐受4-5℃的低温。

宜生长在疏松透气的中性沙壤土,冬夏季对水分适当减少有助蜕皮。

植物开花后直接进入休眠期,新叶于老叶内部中央分生处发育,随后老叶枯萎,蜕去,并提供营养给新叶。蜕皮末期,老叶完全干枯,新叶则进入生长期。

地理分布

生石花原产南非及纳米比亚的岩缝及半沙漠地带。世界多地有栽培,供观赏用。

繁殖方法

播种

播种为该属植物通用繁殖方法。生石花通常春季4-5月播种,因种子细小,一般采用室内盆播,播种后不必覆盖泥土,否则不能发芽,盆土干时应采取浸盆法浇水,切勿直接浇水,以免冲失种子。播种温度15-25℃。播后约半个月发芽,出苗后让小苗逐渐见光,幼苗仅黄豆大小,生长极其迟缓,管理必须谨慎。一般长出后及3-5天浇一次水,实生苗需2-3年才能开花。

分株

生石花每年春季从中间的缝隙中长出新的肉质叶,将老叶胀破裂开,老叶也随着皱缩而死亡。新叶生长迅速,到夏季又皱缩而裂开,并从缝隙中长出2-3株幼小新株,从基部切开分栽幼株即可。

栽培技术

生石花属植物的换盆、栽种均在秋季进行,换盆时将植株从土壤中取出,抖掉根部的土,尽量不要伤及毛细根。对于干枯的老根以及腐烂的根系则予以剪除,然后再用新的培养土栽种。既可将同一个品种的生石花,甚至不同品种的生石花栽种于一个较大的花盆内,也可每株单独栽种于一个小花盆中。盆土要求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具有较粗的颗粒度。可用腐殖土2份、粗河沙或蛭石3份混合配制,掺入少量的骨粉作基肥以及杀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物。也可用赤玉土、仙土等人工合成材料栽种,效果很好,但生产成本较高。

水肥

春季的2至4月是该属植物的蜕皮期,此时应停止施肥,控制浇水,使原来的老皮及早干枯。

有人喜欢在植株开始有脱皮迹象时用手将老皮剥掉,让里面的小植株尽快见到阳光,以利于生长发育,使其矮壮敦实,但经验不足的种植者剥皮时会伤到幼株,应谨慎操作。在脱皮基本结束时再追施一次复合肥,使其生长健壮。

浇水时间一般在晚上或清晨温度较低的时候,不要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浇水,以免因温度突然降低对植株造成伤害。栽培中要避免雨淋,特别是长期雨淋或暴雨淋,否则会因吸水过多造成植株顶部破裂。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也可将少量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放在土壤中供其慢慢吸收。

光照

生石花在夏季高温时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止,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等土壤完全干透后浇少量的水。如果土壤透气性不好、栽培环境通风不良,还会使植株腐烂。如果在夏季通风不好的温室中栽培,则要避免强光直射,并控制浇水,甚至完全断水,使植株在干燥的环境中休眠,度过炎热的夏季。

秋季气温凉爽,昼夜温差较大,是该属植物的主要生长期,也是开花季节,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如果光照不足,会使植株徒长,肉质叶变的瘦高,颜色黯淡,顶端的花纹不明显,而且难以开花。

病虫防治

生石花主要发生叶斑病、叶腐病危害,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蚂蚁和根结线虫危害,用换土法减少线虫侵害。防止蚂蚁,可用套盆隔水养护,使蚂蚁爬不到柔嫩多汁的球状叶上。

主要价值

该属植物形态别致,生长方式独特,似多彩卵石却又有生命,使得有许多爱好者专门收集栽培。

其属于室内花卉,可盆栽于室内观赏,也可用于室外沙漠景观。

植物开花时,花朵几乎将整个植株都盖住,其在午后开放,傍晚闭合,颜色鲜艳,非常美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流行的观赏花卉。

植物文化

花语:坚强、生命宝石。

参考资料

1. 生石花属 .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17-10-09]

2. The history of Lithops .The web home of the flowering stones[引用日期2017-10-03]

3. 谢维荪.多肉植物栽培原理与品种鉴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132-140,153-158

4. 兑宝峰. 生石花的栽培繁殖[J].中国花卉园艺,2006,(24):14-16

5. 王意成.700种多肉植物原色图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6

6. 王意成.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养护与欣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6

7. 生石花属 .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17-10-02]

8. The morphology of Lithops .The web home of the flowering stones[引用日期2017-10-03]

9. Lithops .The Plant List[引用日期2017-10-02]

10. Species list: Lithops .SANBI[引用日期2017-10-08]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严霖,罗清,梁春,唐莹莹等. 生石花属植物栽培繁殖. 《 cnki 》 , 2016

邓源. 不同配比栽培基质对生石花属植物生长的影响初探. 《 上海农业科技 》 , 2019

奇异的番杏科生石花属植物. 《 CNKI 》 , 2005[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