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用愛回答(吳堅)

用愛回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用愛回答》中國當代作家吳堅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用愛回答

不得不說。

——那種熱烈的、坦蕩的、可愛的、單純的、真誠的感情已經難得一見了……

實話實說。

——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綁架了很多人的價值觀,親情、愛情、尊嚴,皆已物化,權衡和算計、掩飾和試探,都在顧左右而言他。

——人們之間判定事物的標準,不再是事物本身的對與錯,而是事物對其個人的利弊與得失。

前幾日,退休賦閒在家的老科長鄭重其事推薦給我三部劇,《光明磊落一根筋》講述的是第一部劇,這,是第二部劇。

忙裡偷閒,斷斷續續,直至昨夜子時,剛剛刷完全集。

這是一個發生在北京老四合院裡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情滿四合院》。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年間,跨越30年的時間,家長里短屋裡屋外,世事變化人間冷暖,人文故事生活變遷,喜怒哀樂社會百態:「傻柱」的雲淡風輕和對斤斤計較的不屑;秦淮茹雖歷經苦難但始終心存善念、一次次做着「人情」的交換和傳承;自私自利惹是生非、一肚壞水無事生非的許大茂,恩將仇報壞事做絕最終良心發現痛改前非;或仁義忠厚、或簡單粗暴、或精於算計,個性迥異心地淳樸的三個大爺……還有拋妻棄子落葉歸根的何大清。最終,在一個漫天飄着雪花的年三十,帶着對四合院獨特情愫的眷戀,帶着四合院給他們帶來的輕鬆和愜意,這些人,一起喊出「過年了」,這些人,一起定格在一張情意滿滿愛意融融的全家福。

——溫馨平淡,人心所向。貌似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仿佛一幅充滿老北京氣息的畫卷,但這人間煙火氣,着實一次次模糊了我們的視線。

——人情,才是我們內心最柔軟、最渴望的期盼。

何謂「人情」?

人情本是人之為人的心理訴求,也是價值導向的最終目的。有情在,人活着才有動力,才能更豐滿更立體。它確實能讓人在孤苦無助中重燃希望,卻也能讓人在暗自周旋中放不下尊嚴和面子。

中國人不能不講人情,不能不講面子,人們在經營自我人生的過程中,最無法逃避的就是通過人情給自己的形象樹立一個「牌坊」,這必當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樂趣,在熟人社會如此,在陌生社會更是如此,所以人們才有了曬圖、有了炫富,有了朋友圈。

月夜靜思,對影三人。嗅香品茗,幽遠深邃。

一個老北京四合院,整個院子裡的人,雖無血脈聯繫,卻情濃於日常生活,張家的長、李家的短、王家的富、趙家的窮,看似境況分明的家家戶戶卻也能在天災人禍中「抱團」取暖,互相幫助,這就是人情的文化——人情是熟人社會人活着的情感基礎。出現鄰里糾紛家長里短,就要集合全院開大會,請出院裡三位大爺「主持正義,明斷是非」——老人的存在就代表了理性和歸宿,老人不僅從經驗中指導着年輕人,而且也從行為中為年輕人提供了效仿的榜樣,年青一代會從前輩不斷的身教和指導中加強自己的宗族意識,這是道德社會或者經驗社會獨有的傳承方式。

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人情在當今社會環境中也在逐漸縮小,從大院到獨棟、從村社到單元,原來聚為一體的人情狀態已然分散到了各家各戶厚厚的防盜門之後,僅成為家庭單元的親情依託而乏於現世,人們對人情倫理的淡漠,人情變得不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情感歸宿,人情不再,形同陌路的現實狀態,或許就是時代前行步伐留給我們的悲哀——呼喚被解構、被消失的「人情」再現,才應該是對人本性價值的回歸。

懷揣着無私的善意,卻依舊帶着正義的稜角,刀子嘴之下包裹的是柔軟的豆腐心腸,有着北京爺們兒的仗義和細膩,這就是與眾不同、層次豐富的好人「傻柱」,他讓我想起了老科長退休前的工作狀態。

三位年邁的大爺為了幫助「傻柱」和秦淮茹支撐入不敷出的「幸福家園」撿破爛賣錢,讓我想到了身邊很多礦區退休老人本可以安度晚年,卻一邊自己省吃儉用「牙縫裡」省錢,一邊總想着「發揮餘熱」為身後子女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或開荒種個小菜地,或撿拾廢品賣錢補貼娃家用,這其中的老人之心舔犢之情,莫要奢望旁人理解,就是骨肉親情血脈兒女,又有幾個能夠同理共情知曉?

一個小小的四合院,詮釋着「理也理不開、剪也剪不斷」的人情纏繞,每一個人都在「曬自己對人情本身的堅守和包容」,人活一世,「牌坊」一生。而故事最讓人痛心的感受是,人與人亘古不變的「情」字,可貴,卻即將消失。

人生如水,歲月如茶,越泡越醉香,越久越綿長,越喝越難忘,傻人不傻,真心不假,同個屋檐下,不問你我他,不知不覺又一個冬夏……

不惑之年,我們深知,當人與人相遇,就好像六弦琴上的琴弦,當其中的一根琴弦撥動,發出心靈之聲,其他的琴弦必然也會產生共鳴。這正是人類社會得以存活的理由,愛與同情,讓我們對這個世界依依不捨。我們熱愛自己的生命,但這不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活着,而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愛。

當下的人們都願意養小動物,或小貓,或小狗,勞碌了一天,也要「不辭辛苦」去遛狗逗貓,為啥?

——我們之所以看到動物時會感到心情愉悅,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動物身上看到了單純化的自己。

平淡故事中,吵吵鬧鬧聲,生活難免磕磕碰碰,相扶相伴着,笑和淚翻湧,心會痛是因為情濃。起起落落中,得失看太重,不如活得從從容容。有你的地方就是家,哭和笑都真實表達,簡單無需複雜,陪伴是最長的情話,我用一生去傾聽它,讓我用愛回答……

靜謐的夜,暗自忖量老科長的一番用心用意:做一個「傻柱」一樣的人,平凡踏實,善良從容,雖白衣蒼狗野馬塵埃,卻依舊保持着那份陽光自信積極樂觀,面對諸如「許大茂」市儈之流的齷蹉齟齬,脆生生甩一句「去你大爺的」!然後,翻篇。焚膏繼晷,摩頂放踵,繼續生活的美好,切不可因眼前的苟且而辜負了詩和遠方——蜉蝣天地,蠻觸戰爭,大作小觀小亦大;咫尺江山,須臾富貴,無為有處有還無。

想至此,提筆在書案上一揮而就寫下兩行文字

推倒一世豪傑,開拓萬古心胸,陳同甫一流人物,如是如是;醉吟幾篇舊詩,閒嘗數盞新酒,白香山六十歲時,仙乎仙乎。

夜已經很深了,茶盞上的熱氣也消失殆盡了。望着簡陋的書房裡懸掛着的友人潑墨相贈的橫幅「心平氣和」,羅曼·羅蘭的那句話湧上心頭——「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竊以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和諧」,中國文字的溫度是「體感」,以文化人,蹀躞前行,以情事人,不負餘生。

於是,站起身,端起茶盞,將茶渣徑自傾到在垃圾桶里,順嘴嘟囔了一句「去你大爺的」。[1]

作者簡介

吳堅,自幼酷愛文字,鍾情藝術,徜徉山水,渴望紅袖。准"理工男"一枚,但工作之餘寄情於字裡行間,更喜經年不輟,慷慨發聲自娛自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