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田力普,男,中共党员,汉族,1953年10月生于天津河北省安国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理学硕士,研究员。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1]

田力普
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
出生 1953年10月
天津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曾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目录

人物简介

田力普,男,汉族,1953年10月生于天津,河北安国人,197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技情报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研究员,一级审查员。任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2],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

人物履历

1969.08——1972.05,天津代代红塑料厂工人。

1972.05——1975.09,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机械系轻化工机械专业学习。

1975.09——1978.09,天津轻工业学院教师。

1978.09——1981.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技情报专业研究生(其间:1978.09—1979.09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德语培训班学习;1980.01—1980.04在欧洲专利局学习专利审查)。

1981.11——1985.06,中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干部(其间:1981.11—1983.01在联邦德国专利局学习;1984.09—1985.02在联邦德国专利法院学习)。

1985.06——1992.06,中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副处级专职复审委员(其间:1988.05—1989.07为联邦德国马普专利法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1.09—1992.01在中央党校中国专利局分校学习)。

1992.06——1993.07,中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正处级专职复审委员。

1993.07——1997.01,中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副主任。

1997.01——1998.03,中国专利局电学审查部副部长。

1998.03——1998.09,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审查部副部长。

1998.09——2000.0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自动化部副部长[3]

2000.03——2001.0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自动化部部长。

2001.03——2005.06,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005.06——2013.12,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相关信息

知识产权助力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含义就是要加强执法,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力度。

伴随着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有人把这10年称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实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知识产权的作用日益彰显。知识产权不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助力和支撑,同时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田力普
田力普作报告

我国知识产权数量质量大幅提升。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专利年申请量从20万件快速增长到163万件,10年增长了7倍,一跃而成为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的专利大国;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10年增长了10倍;截至今年7月11日,我国用27年时间实现了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到100万件的目标,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用时最短的国家。在商标方面,从2001年至2011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增长了5倍;截至2011年底,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971.15万件、累计注册量665.07万件、有效注册量551.01万件,均居世界第一。在著作权方面,仅“十一五”时期的5年,全国作品自愿登记量就增长6倍多;“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是“十五”时期的4倍;2011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10.93万件,同比增长33.4%。

伴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者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依法获得保护。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企业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从2001年的1000余件增长到2011年的5.8万多件,增加了近58倍。国内申请人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占比逐年上升。我国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中,国内申请人所占比重在2001年时不足三分之一,2011年已接近三分之二。另外,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愈发感到,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创新,将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改变世界,创新赢得发展,创新赢得未来,创新成为增强国家竞争能力和谋求整个世界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而知识产权,既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又是维护创新健康发展的“保护神”。

创新与知识产权相生相依

40年前,随着《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生效,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成立;30年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前身中国专利局成立,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为其第九十个成员国;20年前,当时的中国专利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设立中国专利金奖,极大激励了创新的开展;10年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三十五届成员大会通过决议,同意中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提案,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创新与知识产权相生相依,回首历年世界知识产权日,鼓励创新、尊重知识产权是一以贯之的主题。世界知识产权日的设立,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推动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赖以生存与进步的根本。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之后,已经开始迈进知识经济的时代。从自身发展的实践中,人们深切感受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导致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以往主要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愈益举步维艰、难以持久。在沉重的反思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和曙光,为世界展现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既是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世界的发展,就是创新的过程。将世界联系在一起,体现着经济全球化的规律和方向,其中以经济为核心,融合着科技、政治、法律、文化、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疑,技术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譬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诞生,突破了航海技术的限制,打破了隔绝东西方的地理屏障,开启了全球性交流的新时代。如今,以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带来了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和知识革命浪潮,将偌大的世界“压缩”成了信息化的“地球村”,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信息全球化的发展。

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国竞争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竞争与交流的同步化,构成了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货币,那么今日的知识经济时代则主要依靠创新和知识产权。事实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竞争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激励和保护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制度自身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和一体化趋势。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为世界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知识产权制度的问世,缘于对科技创新的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又反过来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是通过激励知识产权的创造,形成在本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用,构建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创新政策体系;合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几百年历史的实践证明,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纵观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那些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不是专利大国,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必然。在专利制度建立较早的美国,1790年颁布了首部《专利法》,借助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领军者。至今,美国的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数量占全球总量的1/3以上,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田力普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田力普

经济的全球化,呼唤着相应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1993年12月,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诞生,标志着保护知识产权新的国际标准的形成。该协议首次将原本属于国内立法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序措施,转化为公约规定的国际规则,从而使它与实体规范一起成为各缔约方必须严格履行的国际义务。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加剧了经济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发展趋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建立平衡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事关世界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

中国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建立了与国际规则相协调的知识产权制度。1985年4月1日,专利法正式实施,专利申请的大门同日开启,截止到今年3月底,中国受理来自国内外的专利申请数量累计突破600万件,专利授权数量累计达到323万余件。中国根据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的专利达到3万余件,仅2009年该申请接近8000件,位居世界第五位。同期,中国还相继颁布实施了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25年间,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主要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作了大量的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进一步协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政府更是从立法、执法、司法、宣传、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各国知识产权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十几年前,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中国政府为推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达成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近年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主动参与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关发展议程、国际专利制度协调、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健康等重大议题的讨论,树立了积极、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与此同时,中国的知识产权在多边外交中取得重要突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与美、日、欧、韩五方合作以及中、日、韩三边合作,与欧洲专利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固发展,成功促成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之间知识产权第一份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了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进程。积极开展面向非洲、东盟及周边等发展中国家的培训活动,逐步由国际合作援助的接受者向量力而行的输出者转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创新与知识产权成为其强有力的支撑工具,这一作用在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进一步彰显。5月1日,又一个人类创新的盛典——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拉开大幕。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开始,发明创造就一直引领着人类前进的步伐。在这届世博会上,中国政府将为世界各地的创新成果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国际盛会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它将全世界联系在一起,是世界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更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人物著作

著有《关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关于专利保护与专利审批、专利侵权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等著作、论文和报告12篇,译有《中国专利法和实施细则(德文本)》、《德国专利诉讼报告一至七》等6篇。

视频

汪洋会见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2013-05-22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田力普贺词 2013-04-25

参考来源

  1. 田力普出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政机关网, 2005-06-28
  2. 田力普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 2016-03-23
  3.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田力普 ,人民网, 201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