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甲藻
來自新浪科技的圖片
甲藻

中文名稱 :甲藻

別 稱 :雙鞭甲藻

形 狀 :球狀、絲狀不定形和變形蟲狀

顏 色 :黃綠色或棕黃色

甲藻是指具有雙鞭毛的單細胞集合群植物,形狀不定。常分布於淡水和海水中,有些甲藻的活動是有害的,它們的生存會帶有一些特殊的氣味。有的則可以形成"紅潮"和"藻花",使局部海水呈現紅色、黃色或棕色。主要繁殖方法是細胞分裂,每個子細胞各為母細胞的一半,另外的一半由子細胞自己發育;或是在母細胞體內產生2個或偶為多個能運動的遊動孢子,或不能運動的不動孢子;此外,休眠型的芽胞也有發現。有性生殖僅在少數屬種中發現。

目錄

基本介紹

  • 甲藻又稱"雙鞭甲藻",是一類單細胞具有雙鞭毛的集合群。形狀有球狀、絲狀不定形和變形蟲狀等。
  • 甲藻的細胞壁由纖維素組成,細胞含有葉綠素a和c,葉黃質和β-胡蘿蔔素
  • 甲藻的運動細胞有兩條頂生或側生鞭毛,其中一條是茸鞭型,另一條是尾鞭型。

形態特徵

單細胞,少數群體或具分枝的絲狀體;多數有2條不等長,排列不相稱的鞭毛,極少數無鞭毛作變形蟲狀運動或不能運動;細胞核大而明顯,有念珠狀色質線,有核仁和核內體,原生質中央為1個大的液泡,有的還有搏動,有的有1個眼點,有的具單眼;色素體1或多個,黃綠色或棕黃色,偶為紅色;色素體中除了含葉綠素a、c和β-胡蘿蔔素外,還有幾種特有的色素,如硅甲黃素、甲藻黃素、新甲藻黃素、環甲藻素;貯存養分為澱粉、澱粉狀物質或脂肪。

繁殖方式

主要是細胞分裂及產生遊動孢子或不動孢子,有的可產生芽胞,有性生殖只見於少數種。細胞呈球形、三角形、針形、前後略扁或左右略扁,前後端常有突出的角,除少數裸型種類外,都有厚的主要是纖維素構成的細胞壁,稱為殼。殼的構造複雜,是由多邊形的板片排列而成。可分上下兩部,上部為上殼,下部為下殼,兩部之間有一橫溝,和橫溝相垂直的還有1個縱溝,縱溝的大部分在下殼,板片的數目以及排列方式不同,可作為分類的依據;殼面光滑或有穿孔的真孔,或周圍厚而中央薄的擬孔;殼面有的平直,有的具小刺或突起。細胞核1個,圓形、橢圓形、細長棒狀或彎曲呈香腸狀。核仁1至數個。染色體排列如串珠狀,某些種的染色體為層片狀(如南京產的雙腳多甲藻)。細胞質一般外層較濃、呈顆粒狀,含有色素體;內層有細胞核和液泡,鞭毛孔附近的細胞質多呈液狀,可以伸出原生質線來。色素體呈圓盤狀,多數排列於細胞質的外層,但也有梭形或帶狀的呈放射狀排列。許多原始種類只有1或2個大片狀色素體。有的無色素體,如海產尖尾藻。搏動泡在細胞中央,呈球形或長圓形,育的有2個搏動泡。有微細的管自鞭毛基部伸至體外,泡內有赭紅色的液狀物。鞭毛2條,生於腹面;其結構與運動方式不同,一條環繞橫溝為帶狀,橫在溝內作波浪狀擺動;另一條穿過縱溝伸間體外,為鞭狀,也有線狀或帶狀者,運動為拽動。2條鞭毛一起運動時,使藻體成螺旋狀向前滾動,即橫溝內的鞭毛使藻體滾動而縱溝內者便藻體前進。甲藻最普遍的生殖方式是細胞分裂。縱裂甲藻亞綱和橫裂甲藻亞綱的翅甲藻,以縱分裂生殖,橫裂甲藻綱的其他種類為橫裂生殖,如多甲藻屬,或斜分裂生殖,如角甲藻。此外,有些種類產生動孢子或不動孢子。夜光藻等具有同配生殖,三角角藻等具有異配生殖現象。

產地分布

甲藻分布範圍很廣,淡水、半鹹水、海水中都有,為主要的浮游藻類之一,海生種類很多,尤以熱帶海洋最多,在寒帶海洋中種類較少而數量較多。許多甲藻趨光性強,只生於一定光度的水層中,有些甲藻喜生於河口或沿岸海區,少數可生於淺海沙灘上,呈綠色或棕色。生活於淡水中的種類,多喜在酸性水域中,即當水中含腐殖質酸性時常有甲藻生存。某些種為寄生種,寄主有魚、橈足類或其他無脊椎動物,有些則可與腔腸動物等共生。

生態影響

甲藻對水溫的要求亦較其他藻類明顯,水溫恆定的水層與水溫變化的水層分布的種類不同,在較為恆定的遠洋生長着多數裸露的種類,而易受海岸影響的海區則多為有甲殼的種類。在光照和水溫適宜時,甲藻能夠在短時期內大量繁殖,與硅藻一樣為海洋動物的主要餌料,故有"海洋牧草"之稱。但也時常由於突然死亡而造成毒害,常稱為"赤潮",引起魚蝦死亡。由於每年有大量甲藻死亡後沉積到海底,所以是古代生油地層中的主要化石。在世界各國的石油勘探中,常常把甲藻化石,當作地層對比的主要依據。中國的遼河、河北和山東等地就可用Deflandrea和Bohaidinca對第三紀地質地層進行對比.又由於甲藻的生態適應性範圍較小,便可用甲藻的化石推測古代地貌或古地理,如古代的水體形態、水的含鹽量以及水深、水溫、光照強度等。[1]

視頻

治理甲藻,原來只需要一步就能解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