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藻
甲藻 |
甲藻 |
中文名称 :甲藻 别 称 :双鞭甲藻 形 状 :球状、丝状不定形和变形虫状 颜 色 :黄绿色或棕黄色 |
甲藻是指具有双鞭毛的单细胞集合群植物,形状不定。常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有些甲藻的活动是有害的,它们的生存会带有一些特殊的气味。有的则可以形成"红潮"和"藻花",使局部海水呈现红色、黄色或棕色。主要繁殖方法是细胞分裂,每个子细胞各为母细胞的一半,另外的一半由子细胞自己发育;或是在母细胞体内产生2个或偶为多个能运动的游动孢子,或不能运动的不动孢子;此外,休眠型的芽胞也有发现。有性生殖仅在少数属种中发现。
目录
基本介绍
- 甲藻又称"双鞭甲藻",是一类单细胞具有双鞭毛的集合群。形状有球状、丝状不定形和变形虫状等。
- 甲藻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含有叶绿素a和c,叶黄质和β-胡萝卜素。
- 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鞭毛,其中一条是茸鞭型,另一条是尾鞭型。
形态特征
单细胞,少数群体或具分枝的丝状体;多数有2条不等长,排列不相称的鞭毛,极少数无鞭毛作变形虫状运动或不能运动;细胞核大而明显,有念珠状色质线,有核仁和核内体,原生质中央为1个大的液泡,有的还有搏动,有的有1个眼点,有的具单眼;色素体1或多个,黄绿色或棕黄色,偶为红色;色素体中除了含叶绿素a、c和β-胡萝卜素外,还有几种特有的色素,如硅甲黄素、甲藻黄素、新甲藻黄素、环甲藻素;贮存养分为淀粉、淀粉状物质或脂肪。
繁殖方式
主要是细胞分裂及产生游动孢子或不动孢子,有的可产生芽胞,有性生殖只见于少数种。细胞呈球形、三角形、针形、前后略扁或左右略扁,前后端常有突出的角,除少数裸型种类外,都有厚的主要是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称为壳。壳的构造复杂,是由多边形的板片排列而成。可分上下两部,上部为上壳,下部为下壳,两部之间有一横沟,和横沟相垂直的还有1个纵沟,纵沟的大部分在下壳,板片的数目以及排列方式不同,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壳面光滑或有穿孔的真孔,或周围厚而中央薄的拟孔;壳面有的平直,有的具小刺或突起。细胞核1个,圆形、椭圆形、细长棒状或弯曲呈香肠状。核仁1至数个。染色体排列如串珠状,某些种的染色体为层片状(如南京产的双脚多甲藻)。细胞质一般外层较浓、呈颗粒状,含有色素体;内层有细胞核和液泡,鞭毛孔附近的细胞质多呈液状,可以伸出原生质线来。色素体呈圆盘状,多数排列于细胞质的外层,但也有梭形或带状的呈放射状排列。许多原始种类只有1或2个大片状色素体。有的无色素体,如海产尖尾藻。搏动泡在细胞中央,呈球形或长圆形,育的有2个搏动泡。有微细的管自鞭毛基部伸至体外,泡内有赭红色的液状物。鞭毛2条,生于腹面;其结构与运动方式不同,一条环绕横沟为带状,横在沟内作波浪状摆动;另一条穿过纵沟伸间体外,为鞭状,也有线状或带状者,运动为拽动。2条鞭毛一起运动时,使藻体成螺旋状向前滚动,即横沟内的鞭毛使藻体滚动而纵沟内者便藻体前进。甲藻最普遍的生殖方式是细胞分裂。纵裂甲藻亚纲和横裂甲藻亚纲的翅甲藻,以纵分裂生殖,横裂甲藻纲的其他种类为横裂生殖,如多甲藻属,或斜分裂生殖,如角甲藻。此外,有些种类产生动孢子或不动孢子。夜光藻等具有同配生殖,三角角藻等具有异配生殖现象。
产地分布
甲藻分布范围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中都有,为主要的浮游藻类之一,海生种类很多,尤以热带海洋最多,在寒带海洋中种类较少而数量较多。许多甲藻趋光性强,只生于一定光度的水层中,有些甲藻喜生于河口或沿岸海区,少数可生于浅海沙滩上,呈绿色或棕色。生活于淡水中的种类,多喜在酸性水域中,即当水中含腐殖质酸性时常有甲藻生存。某些种为寄生种,寄主有鱼、桡足类或其他无脊椎动物,有些则可与腔肠动物等共生。
生态影响
甲藻对水温的要求亦较其他藻类明显,水温恒定的水层与水温变化的水层分布的种类不同,在较为恒定的远洋生长着多数裸露的种类,而易受海岸影响的海区则多为有甲壳的种类。在光照和水温适宜时,甲藻能够在短时期内大量繁殖,与硅藻一样为海洋动物的主要饵料,故有"海洋牧草"之称。但也时常由于突然死亡而造成毒害,常称为"赤潮",引起鱼虾死亡。由于每年有大量甲藻死亡后沉积到海底,所以是古代生油地层中的主要化石。在世界各国的石油勘探中,常常把甲藻化石,当作地层对比的主要依据。中国的辽河、河北和山东等地就可用Deflandrea和Bohaidinca对第三纪地质地层进行对比.又由于甲藻的生态适应性范围较小,便可用甲藻的化石推测古代地貌或古地理,如古代的水体形态、水的含盐量以及水深、水温、光照强度等。[1]
视频
治理甲藻,原来只需要一步就能解决
参考资料
- ↑ 水产养殖:甲藻是种有害藻,它有什么危害?,360影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