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合集,是中國現代甲骨學方面的集成性資料匯編。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編輯工作組集體編輯。1978~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珂版影印13冊﹐選錄80年來已著錄和未著錄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拓本﹑照片和摹本﹐共41956片。第一至十二冊為甲骨拓本,第十三冊為甲骨篆本。附原色甲骨圖版8版10片﹐連反面共計14片。書前有尹達前言和胡厚宣序。[1]
甲骨文合集 | |
---|---|
目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此書選錄80年來已著錄和未著錄的殷墟甲骨拓片、照片和摹本41956片,分裝為13冊,前12冊是拓片及原骨照片,第13冊為摹本。書前附有彩色圖版8版、前歷史研究所所長尹達及胡厚宣作序。
甲骨文自1899年發現以來,已出土10餘萬片,本書是從中選出的精品。書中拓片的來源有二:
(一)從已著錄書中剪取;
(二)重新墨拓。剪取書中拓片不清者,儘量由新拓換上以恢復原狀。編輯時先剔除偽片,校出重複,綴合斷片,然後分期分類編排。
書中採用董作賓的五期分期標準,即第一期,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董作賓作為第四期的部分甲骨,即所稱的啟、子、午組,本書將其全部集中,附於第一期武丁甲骨之後。
在13冊中各期的分布是:第1-6冊為第一期,第七冊為第一期附,第8冊為第二期,第9-10冊前半為第三期,第10冊後半-11冊為第四期,第12冊為第五期,第13冊為摹本,摹本也按上述五期次第編排。
每期甲骨按其主要內容,從社會史的角度進行分類,全書共分為4大類,21小類,其分法是:
(一)階級和國家:
(1)奴隸和平民;(2)奴隸主貴族;(3)官吏;(4)軍隊、刑罰、監獄;(5)戰爭;(6)方域;(7)貢納。
(二)社會生產:
(1)農業;(2)漁獵、畜牧;(3)手工業;(4)商業、交通。
(三)思想文化:
(1)天文、曆法;(2)氣象;(3)建築;(4)疾病;(5)生育;(6)鬼神崇拜;(7)祭祀;(8)吉凶夢幻;(9)卜法;(10)文字。
(四)其他。
通過分期使每一片甲骨都可落實到它所在的王世,從而時代清楚,分類則使同時代內容相同的甲骨卜辭類集一起,以便於比較研究。但在一片甲骨上往往契刻有多條卜辭而內容不同,為保持甲骨的完整性不允許將拓片割裂分開著錄,所以各類間的內容有不少彼此交叉的現象,致使其分類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而不能盡善。
雖然如此,本書將甲骨文發現80年來,除《小屯南地甲骨》一書所收和後出的材料外,將現有甲骨文資料基本收齊,並經過辨偽、去重、斷片綴合、分期、分類的科學整理,為今後甲骨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的出版是解放後我國歷史科學的重大成果之一。受到國內外學界的普遍重視。
創作背景
甲骨文發現80年來﹐除《小屯南地甲骨》一書所收和後出材料以外﹐此書已將現有主要甲骨資料基本收錄齊全。今後還將出版釋文﹑重要事項索引﹑有關圖表等專冊。
作品鑑賞
搜集材料﹐剪裁書刊﹐重新墨拓﹐恢復原形﹐校對重出﹐拼合斷片﹐同文類聚﹐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然後綜合加以整理﹐最後是分期分類﹐編輯成書。書中對甲骨文的分期﹐基本上採取董作賓的5期分法﹕第一期﹐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但對第一期和第四期甲骨的具體處理略有不同﹐主要是將所謂子﹑午﹑組卜辭全部集在一起﹐附於武丁卜辭之後。 每期中又按卜辭內容分為四大類二十二小類。四大類是階級和國家,社會生產,科學文化和其他。
二十二小類是奴隸和平民,奴隸主貴族,官吏,軍隊、刑罰、監獄,戰爭,方域,貢納,農業,漁獵、畜牧,手工業,商業、交通,天文、曆法,氣象,建築,疾病,生育,鬼神崇拜,祭祀,吉凶夢幻,卜法,文字,其它。
作品影響
從1982年到1992年的11年中,已獲古籍整理獎(1987年)、吳玉章獎特等獎(1987年)、首屆全國優秀古籍整理圖書獎特別獎 (1992年)三次獎。甲骨文、古文字和古代社會的研究,也由此書的問世而更趨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