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龙科
甲龙科(拉丁学名:Ankylosauridae)为甲龙亚目的一科,该科物种是一类装甲恐龙,与结节龙科一样,出现于侏罗纪晚期(启莫里阶至提通阶),并且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绝。甲龙科恐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欧洲、以及东亚,但很少有保存良好的标本,大部分只发现骨头碎片。[1]
目录
简介
甲龙科
恐龙中也有身披甲胄的,它们的特点是:有宽阔、坚固的头骨和棒槌状的尾巴。其中以头甲龙最为典型。它的头骨上有骨质的眼睑,可以抵御肉食类恐龙利爪的袭击。它的背部、脖子和尾巴上都有骨质的甲板,不同形状的不太锋利的钉状物和板状物,围绕着脖子、肩膀直到尾巴。头部的甲胄则更多更重,能保护头的顶部及其两侧。它的眼睛上也长着三角形的骨甲。这种恐龙的肋骨与臀部骨骼愈合在一起,以固定巨大的后肢和棒槌状的尾巴,头甲龙的尾巴是很厉害的,它至少有30公斤重。头甲龙有六七米长,估计有2吨重。
特征
甲龙科恐龙的背部与尾巴覆盖者一层由厚重鳞甲组成的坚甲,让它们外表上类似哺乳类的雕齿兽与澳洲的卷角龟。
它们的头部由厚重鳞甲保护,前方有缺乏牙齿的喙状嘴,但嘴部两侧与下颌有小型牙齿,位在嘴部深处。不同于结节龙科,甲龙科的身长范围从3到10公尺之间,头颅骨长宽大致相等。
装甲
甲龙科恐龙通常有一层由固定骨头组成的厚重鳞甲,上面通常散布者不同的尖刺与瘤块。有些先进的甲龙科恐龙甚至有骨质的眼睑。
尾巴
许多甲龙科恐龙的尾巴末端,有大型棒槌状骨槌,由两块大的骨质瘤块构成,构成骨槌的骨头嵌入皮肤,而这两个骨质瘤块被固定到脊椎骨上,有时互相固定住。尾巴拥有骨质肌腱,可强化尾端。尾巴基部灵活,可以左右挥动。尾巴上的骨槌传统上被当作分辨甲龙科、结节龙科的特征,但最原始的甲龙科恐龙多刺甲龙亚科缺少这些骨槌。
种与分类学
甲龙科目前已经有两个被承认亚科。在其中一个由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所著的研究中,他将多刺甲龙亚科2改列为科,但没有其他古生物学家承认。
多刺甲龙亚科生存于晚侏罗纪到早白垩纪,Kirkland注意到多刺甲龙亚科灭绝的时间,与北美洲与亚洲间的陆桥消失,大约是同一时期。
根据保罗·赛里诺(Paul Sereno)在2005年的定义:甲龙科:包含大面甲龙(Ankylosaurus magniventris),但不包含胄甲龙(Panoplosaurus mirus)在内的最大演化支。甲龙亚科:包含大面甲龙,但不包含怪嘴龙(Gargoyleosaurus parkpinorum)、敏迷龙(Minmi paravertebra)、以及沙漠龙(Shamosaurus scutatus)在内的最大演化支。
以下列表根据麦克·班顿(Micheal Benton)在2004年的研究:
甲龙下目 Ankylosauria
甲龙科 Ankylosauridae
漂泊甲龙 Aletopelta
雪松甲龙 Cedarpelta
戈壁龙 Gobisaurus
牛头怪甲龙 Minotaurasaurus
沙漠龙 Shamosaurus
甲龙亚科 Ankylosaurinae
甲龙 Ankylosaurus
包头龙 Euoplocephalus
结节头龙 Nodocephalosaurus
绘龙 Pinacosaurus
美甲龙 Saichania
山西龙 Shanxia
篮尾龙 Talarurus
多智龙 Tarchia
天镇龙 Tianzhenosaurus
白山龙 Tsagantegia
多刺甲龙亚科 Polacanthinae
怪嘴龙 Gargoyleosaurus
加斯顿龙 Gastonia
装甲龙 Hoplitosaurus
林龙 Hylaeosaurus
迈摩尔甲龙 Mymoorapelta
多刺甲龙 Polacanthus
视频
甲龙科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恐龙家族发现新属种:晋地甲龙 ,湖北科普网,2018-05-21